高中物理电势能和电势学案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2.将一个 7. 0 μ C 的电荷从无限远处移动到如图所示的电场中的 A 点时,电荷的电势能为 140μ J,问此过程中静电力做功多少。 3.在一个水平面上建立 x 轴,在过原点 O 垂直于 x轴的平面的右侧空间有一个匀强电场,场强大小 E= 6. 0 105N/C,方向与 x 轴正方向相同.在 O 处放一个电荷量 q=- 5. 0 10- 8 C,质量 m= 1. 0 10- 2 kg 的绝缘物块.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μ = 0. 20,沿x 轴正方向给物块一个初速度 v0= 2. 0 m/s,如图 11 所示.( g 取10 m/s2)试求: ( 1)物块向右运动的最大距离; ( 2)物块最终停止的位置。 第 2 学时 目标三: 能说出电势的定义方法及其定义公式、单位; 请你回忆: 电势能: , 静 电 力 做 功 与 电 势 能 变 化 之 间 的 关 系 表 达式:。 现在要通过电势能的研究来认识另一个新的物理量──电势。 它同样是表征。 电场强度的定义: 表达式: ,定义的方法。 现在我们就要利用这种方法来研究电势。 就是来研究电荷在电场中的 与它的 的比值。 阅读教材 17 页、 1。高中物理电势能和电势学案设计(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C. 32 9. 若 cos 2 2π 2sin4,则 cos sin 的值为( ) A. 72 B. 12 C. 12 D. 72 cos tany x x ( 0 x 且2x )的图象为( ) 二、填空题(每道题 5分,共 20分) 11. 右图程序框图的运行结果是 12. 若 1sin cos5,则 sin2 = 13. 已知 |
的带电量不变 B.尘埃仍保持静止状态 C.电流计 G 中有 a 到 b 方向的电流 D.电流计 G 中有 b 到 a 方向的自 由电荷定向通过 13.用两节相同的电池分别给两个电容器 C1 和 C2 充电,已知 C1C2,当达到稳定状态时,两电容器的带电量 Q,两极板间的电势差 U,关系正确的是() A. 2121 , UU B. 2121 , UU C. 2121 , UU
体的折射率: 3.用插针法测定半圆形玻璃砖的折射率 用插针法测定半圆形玻璃砖的折射率,与用插针法测定方形玻璃砖的折射率的方法基本相同。 如图 3 甲所示,将半圆形玻璃砖放在白纸上,记下直径的位置 MN, MN 即为界面。 竖直插下大头针 P1和 P2,使 P1 和 P2 的延长线玻璃的圆心 O。 在玻璃的另一侧竖直插下大头针P3和 P4,使 P3挡住通过玻璃砖观察到的 P2和 P1的像,使
(教师用几何画板缓慢演示,学生抛物线的本质 特征 ) 同位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概括出抛物线的定义,教师给出抛物线标准定义。 问题 3:能否用我们课前准备好的硬纸板,图钉,拉链,水彩笔,自己动手画出比较标准的抛物线图像 ? 4 同位同学互相合作,完成自己的作品,选同学到黑板演示,并且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作品,适当评比,教师给予鼓励。 【设计意图】 通过教师的多媒体演示,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针对“有限个合格产品”和“测量值无限”这两个关注点,学生们对此例有不清晰的地方 . 而作为概念辨析的反例,我们希望给出的例子明确,抓住基本特征两个关键点,巩固概念 . 鉴于这个目的,改写了一个几何概型的例子放在此处,明辨特征 . 【 应用举例 】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 3 道 例题及系列变式,其中例 1 用以落实重点,例 2 和例 3 重在突破难点,例 3 变式试图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启迪
析、归纳、概括,将要解决的新问题转化为已经解决的问题,渗透了转化与化归的数学思想。 ⑤把实际问题和概念作比较,容易理解,容易掌握,学生们轻而易举就突破了概念,通过探究给出平面上的伸缩变换的坐标公式: ( ) ⑥学生在观察、分析、探究、概括中,体验了知识( 伸缩变换概念) 的产生、形成过程。 例 (改编)平面上的伸缩变换的表达式为 ( )曲线 C:在此变换下变为曲线 : .求。 选取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