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导与练(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上把握社会主义运动形成发展的脉络和演进规律:理论产生→革命实践→制度建立;二是要探究认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发展规律,归纳整理十月革命中 的重大举措,认识其阶段性。 2.结合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分析其爆发的必然性。 3.从不同角度比较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 4.结合十月革命的伟大影响,比较十月革命前后俄国和世界形势的变化。 【 小资料 】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命运周折 圣彼得堡的涅瓦河畔,停泊着一艘退役了的巡洋舰,名字叫做阿芙乐尔号。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原为俄国波罗的海舰队的一艘巡洋舰,这艘传奇的巡洋舰经历了三次革命和四场战争,因参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而闻名于世。 1917 年十月革命前夕,停泊在彼得格勒的涅瓦河畔。 11月 6 日 (俄历 10 月 24 日 ),接受革命军事委员会的指示,占领尼古拉耶夫桥。 7 日晚 9 时 45 分,奉命开炮,发出进攻冬宫的信号。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成为十月革命的象征。 在罗马神话里,阿芙乐尔是司晨女神,她为世间带来曙光。 在人类历史上,这艘巡洋舰恰如其名,也给俄罗斯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带来了曙光 ── 共产主义。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 1900 年在圣彼得堡的海军船厂下水,于 1902 年建成服役。 舰长 124 米,舰宽 17 米,排水量6730 吨,航速 20 节,装备 152 毫米炮 8 门, 75 毫米炮 24 门, 37 毫米炮 8 门,鱼雷发射管 2 具,舰员 578 名。 1904 年日 俄战争爆发,“阿芙乐尔”号随俄国第二太平洋舰队被派往远东增援, 1905 年 5 月在对马海峡海战中俄国舰队几乎是全军覆没。 阿芙乐尔号脱离了俄国舰队,掉头穿过对马海峡,最后到达菲律宾被扣留,战后归还俄国。 归国途中,受革命感染的水兵偷偷购置武器,准备回国后进行武装斗争。 沙皇政府发觉“阿芙乐尔”号的水兵不可靠,便将其改为教练舰。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阿芙乐尔号在芬兰湾执行巡逻任务。 1916年因作战受伤到船厂维修。 1917 年二月革命时,舰上水兵发动起义,参加推翻沙皇的斗争。 5 月 12 日,列宁到正在工厂大修的“阿芙乐尔”号上发表演说,使水兵们受到教育,纷纷加入布尔什维克党。 7月 4 日,“阿芙乐尔”号宣布,只服从波罗的海舰队布尔什维克委员会的领导。 1917 年 11 月 6 日,阿芙乐尔号的官兵执行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命令,把军舰开到涅瓦河口,停泊在尼古拉耶夫桥下。 11 月 7日(俄历 10 月 25 日)舰上电台广播了列宁签署的《告俄国公民书》(这座电台仍完好无损 地保存在舰上),当时,革命军事委员会向临时政府发出最后通牒,令其在 6 时 20 分之前无条件投降,但遭到拒绝。 当晚 9 时 45 分,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率先向当时的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开炮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就是指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炮打冬宫发出进攻的信号 ),揭开了“十月革命”的序幕。 1923 年起,阿芙乐尔号被编为训练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1941 年 6 月 22 日,德国入侵苏联。 在前苏联卫国战争中,阿芙乐尔号拆下 9 门火炮,组成“波罗的海舰队独立特种炮兵连”,部署在列宁格勒(圣彼得堡)城郊抵抗德军的进攻,而阿芙乐尔号因无力 抵挡德军的轰炸在港口自沉,直到战争后期,于1944 年被打捞出水并进行了修复。 从 1948 年起,阿芙乐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