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所学的知识进行迁移,让学生更快的掌握并利设计实验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物质具有氧化性,我们首先选定一种还原剂,看是否能够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之亦然。 操作:(反应物的量) 预期现象及产物检验:(略) 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环节四: 动手实践 【布置任务】探究 KMnO4 的氧化性 【 汇报 】 KMnO4 与 KI溶液反应:现象是溶液由紫红色变为黄色,滴加淀粉溶液后变蓝。 结论是有 I2 生成,说明 KI是还原 剂, KMnO4 是氧化剂。 通过进一步的实验,使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为后面实验探究打下基础 环节五: 应用与反思 【活学活用】请你运用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程序来探究Na2SO3 的氧 /还性。 【质疑】 KI 溶液与 Na2SO3 不反应说明什么。 有什么新发现。 【演示实验】 【 回答 】 Na2SO3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 思考、讨论 】 验证氧化性,找还原剂: 方案 1: Na2SO3 与 KI溶液混合; 验证还原性,找氧化剂: 方案 2: Na2SO3 与KMnO4 溶液混合; 【 动手实验 】 【 汇报 】现象 【 思考、观察 】 通过前面知识与方法的准备,让学生自行思考设计出实验探究的思路与方案。 通过对实验方案和思路的汇报总结能更好地指导 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活动。 通过制造矛盾冲突,让学生意识到物质的氧化性方案 3: 碘水(加了淀粉)与Na2SO3 溶液混合; 【小结】当预测和结论不一致时,千万不要放弃,要认真分析 【思维拓展】分析 H2O 的氧还性。 如何通过实验探究。 现象: 蓝色消失; 结论: Na2SO3 的氧化性比 I2 弱, Na2SO3 表现出较强的还原性 【讨论、分析】说明Na2SO3 氧化性 较弱。 进一步设计实验。 证明氧化性,要找强还原剂;证明还原性,要找强氧化剂 或还原性会有强弱之分。 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时会倾向于以某一方面的性质为主,为后续学习氧环规律打下基础 组成元素均处于稳定价态,应从元素的角度或微粒的角度全面地认识物质的性质 对自身氧化还原反应有初步的认识 环节六: 结论 【归纳总结】 从氧化还原角度探究物质的性质时,知道一些常见的氧化剂、还原剂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研究事物应该努力发掘规律,找寻共性。 利用黑板上已有的物质,你能否给氧化剂和还原剂归归类,说出你分类的依据。 你还能列举出一些常见的氧化剂或还原剂吗。 【拓展】 【讨论、 交流、汇报 】 常见氧化剂: (1)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2)含有较高价元素的化合物; (3)含高价金属阳离子的化合物 常见还原剂: (1)活泼金属 (2)含有较低化合价元素的化合物 (3)某些非金属单质 【讨论】依据物质存在 知道常见的氧化剂还原剂的必要性 从分类的角度对知识进行总结 C、 H CO 放在一起归类的依据是什么。 有什么意义。 的状态分。 发。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就此逃逸的人,打开的是 版权所有转载必究 6 地狱之门,选择回来也许就是打开了天堂之门…… (选自 20xx 年第 8 期《小说选刊》) (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 ( ) A.小说写主人公鲁米斯在海啸将夺取监狱 85 名死囚生命的时刻,选择放走死囚犯,用生命作赌注的冒险行为。 B.小说故事情节悬念迭起,扣人心弦。 C.行刑前的环境描
7 ∴ bn=20xx(107) 21n。 数列 {bn}是一个递减的正数数列, 对每个自然数 n≥ 2,Bn=bnBn- 1。 于是当 bn≥ 1 时, BnBn- 1,当 bn1 时, Bn≤ Bn- 1, 因此数列 {Bn}的最大项的项数 n 满足不等式 bn≥ 1 且 bn+11, 由 bn=20xx(107) 21n ≥ 1 得: n≤ 20。 ∴ n=20。 点评
上把握社会主义运动形成发展的脉络和演进规律:理论产生→革命实践→制度建立;二是要探究认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发展规律,归纳整理十月革命中 的重大举措,认识其阶段性。 2.结合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分析其爆发的必然性。 3.从不同角度比较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 4.结合十月革命的伟大影响,比较十月革命前后俄国和世界形势的变化。 【 小资料 】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命运周折 圣彼得堡的涅瓦河畔
(三)名篇名句默写( 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 6 分) ( 1) 知来者之可追。 ( 2) 引壶觞以自酌,。 ( 3) 鸟倦飞而知还。 ( 4) 泉涓涓而始流。 ( 5) 秋水共长天一色。 ( 6)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 7) 外无期 功强劲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 8) ,愿乞终养。 ( 9) ,死当结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 (
C. 2 二、填空题 11 . 已知 a , b , c 成等差数列,则直线 0ax by c 被曲线22 2 2 0x y x y 截得的弦长的最小值为 _______. 12. 对某学校 n 名学生的体重进行统计,得到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则体重在 75kg 以上的学生人数为 64 人,则 n _______. 13. 在等差数列 na 中,若 1 2
D、先上 升后下降 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一个鸡蛋 A快速向另一个完全一样的静止的鸡蛋 B撞去,结果每次都是被撞击的静止鸡蛋 B被撞破,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A对 B的作用力的大小等于 B对 A的作用力的大小 B、 A对 B的作用力的大小 大于 B对 A的作用力的大小 C、 A蛋碰撞瞬间,其内蛋黄和蛋白由于惯性会对 A蛋壳产生向前的作用力 D、 A蛋碰撞部位除受到 B对它的作用力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