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GK20xx070** 工程咨询公司 20 标准轴载 BZZ100 型标准车 设计年限 交通年限 20 年,路面结构 15 年 抗震设防 6 度 车行道设计车速 30km/h 交叉口转弯半径 35m 净空标准 5m 停车视距 30m 会车视距 60m 最大纵坡 6% 路拱坡度 12% 支路标准 道路等级 城市支路 Ⅲ 级 荷载标准 汽车荷载:城市 A 级 人群荷载: 标准轴载 BZZ100 型标准车 设计年限 交通年限 15 年,路面结构 10 年 抗震设防 6 度 车行道设计车速 20km/h 交叉口转弯半径 15m 净空标准 5m 停车视距 20m 会车视距 40m 最大纵坡 6% 路拱坡度 12% 可行性研究报告 GK20xx070** 工程咨询公司 21 工程方案 道路平面 本工程道路平面设计以《 县 城市总体规划 》中专项规划的路网布局为依据,并与 集聚区 外现有道路形成良好的衔接。 路南区二纵六横共 8 条集聚区道路,路北区三纵七横 10 条集聚区道路 ,分为干道、支路,横向道路与纵 向道路平面直交。 路南区道路二纵六横 8 条道路包括: ( 1) 南北 向干道 — 南区干道 1 路 该路段北起 正明公路 ,向南至 集聚区 南环路 ,全长 892m,红线宽 24m,车行道路面宽 18m。 ( 2) 南北向 支 道 — 南区支路 1 路 该路段北起正明公路,向南至集聚区南环路,全长 892m,红线宽 18,车行道路面宽 12m。 ( 3)东西向干道 — 南区干道 2 路 该路 西 起 集聚区 南区干道 1 路 ,向至 南区支路 1 路 ,道路全长260m,红线宽 24m,车行道路面宽 18m。 ( 4)东西向支道 — 南区支路 2 路、南区支路 3 路、南区支路 4路、南区支路 5 路、南区支路 6 路 5 条支路西起集聚区 南区干道 1 路,向至南区支路 1 路 ,道路全长均为 260m,红线宽 18m,车行道路面宽 12m。 路北区三纵七横 10 条道路包括: ( 1) 南北向 干道 路 — 北区干道 1 路、北区干道 2 路、北区干道3 路 3 条干道 路北起 积聚区北环路 ,向南至 正明公路 ,道路全长 均为可行性研究报告 GK20xx070** 工程咨询公司 22 1000m,红线宽 24m,车行道路面宽 18m。 ( 2) 东西向 干道 路 — 北区干道 4 路 该路西起集聚区西环路,向东北区干道 3 路 ,全长 650m,红线宽 24m,机动车道路面宽 18m。 ( 3)东西向支路 — 北区支路 1 路、北区支路 2 路、北区支路 3路、北区支路 4 路、北区 支路 5 路、北区支路 6 路, 6 条路西起集聚区西环路,向东北区干道 3 路,全长均为 650m,红线宽 18m,机动车道路面宽 12m。 道路纵断面 本工程纵断面设计结合现有相交道路标高、城区防洪标准及排水管道出水的控制标高等因素综合考虑。 ①考虑道路两侧厂区用地和沿街建筑物排水的要求,道路设计高程应尽量低于两侧用地标高 2030cm,以利街区排水。 ②满足沿线渠、涵等的标高要求。 ③妥善处理地下管线埋深及管道出水口标高。 为有利于 工业 集聚区 行车舒适要求及 集聚区 的雨水排放,本设计的道路纵断根据道路平面所在位置的地形条 件、两侧厂区所在地块的标高,进行统一确定。 东西道路各路段基本位于相对平坦的同一等高线上,为利于路面排水,本设计拟定东西道路的纵坡为 %。 南北道路各路段设计纵坡为 %,在每区段间采用不同坡面,便于路面雨水汇入东西路段雨水管网。 因 县 城所在区域地形较为平坦,故本设计路基基本为挖方路基。 道路横断面 可行性研究报告 GK20xx070** 工程咨询公司 23 根据《 县 城市总体规划 》和本项目的道路性质及运输功能定位,考虑到除城市交通外,尚有 工业 集聚区 内生产运输量,其机动车交通量相对较大,非机动车交通量相对较小,按照人车分离的原则,分别确定其断面形式为: ( 1)南 区干道 1 路、南区干道 2 路、北区干道 1 路、北区干道2 路、北区干道 3 路、北区干道 4 路 单幅路,其断面形式为: 24m=3m+18m+3m ( 2)南区支路 2 路、南区支路 3 路、南区支路 4 路、南区支路5 路、南区支路 6 路、北区支路 1 路、北区支路 2 路、北区支路 3 路、北区支路 4 路、北区支路 5 路、北区支路 6 路 单幅路,其断面形式为: 18m=3m+12m+3m 路面设计 ( 1) 车行道 本设计车行道均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 其中干道机动车道路面总厚为 ,其中面层厚 15cm,基层厚 45cm。 具体结构为: 细粒式沥青 砼 4cm 中粒式沥青砼 5cm 玻璃网格栅 粗粒式沥青砼 6cm 浮化沥青下封层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 30cm(分两层) 水泥石灰土( 12%) 15cm 支路路面总厚为 ,其中面层厚 9cm,水泥结碎石基层厚可行性研究报告 GK20xx070** 工程咨询公司 24 15cm,水泥石灰土基层 30cm(分两层),沥青采用 70 号 B 级道路石油沥青。 具体结构为: 细粒式沥青砼( AC13C) 4cm 中粒式沥青砼( AC20C) 5cm 浮化沥青下封层 水泥稳定碎石 15cm 水泥石灰土基层 30cm 基底素土夯实 ( 2) 人行道 人行道采用彩色混凝土砖铺砌,结构层总厚 28cm,其中: 彩色人行道砖 25 25 6cm 水泥砂浆厚 2cm 10%石灰土,厚 20cm 基底素土夯实 ( 3) 路面排水 车行道路面横坡采用 %,人行道横向坡度采用 2%,坡向车行道。 路面雨水通过雨水口收集后排入雨水管。 道路工程主要工程量表 内容 项目 单位 工程量 合计 南区红线 24米干道 南区红线 18米支路 北区红线 24米干道 北区红线 18米支路 路线长度 m 1152 2192 3650 3900 10894 路面工程 土方 m3 16755 21543 53086 38329 129713 机动车面层 m2 20736 26304 65700 46800 159540 机动车基层 m2 20736 26304 65700 46800 159540 可行性研究报告 GK20xx070** 工程咨询公司 25 机动车底基层 m2 20736 26304 65700 46800 159540 预制砼侧石 m 2304 4384 7300 7800 21788 预制砼平石 m 2304 4384 7300 7800 21788 人行道 水泥砂浆人行道板铺装 m2 6912 13152 21900 23400 65364 10%石灰土基层 m2 6912 13152 21900 23400 65364 根据规划,该区最高日用水量为 万吨 /日。 前期规划采用自备井供水,但应严格控制开采规模。 待规划水厂建成投产后,采用统一供水,并逐步关停自备井。 根据该区地形特点和水源布局,并且考虑安全供水,区内供水系 统采用多水源联合供水系统,管网为环状管网。 到规划期末形成以供水干管为主,支管为辅的环状管网系统。 工业集聚区内本次道路工程的给水管全长约 10894m, 敷设配水管区内给水主干管相连,构成规划区环状给水管网。 以确保供水安全。 按规范在道路侧石外 1m 处设置消火栓,每个消火栓的保护半径不超过 150m,布置间距按设计规范小于 120m,且应尽可能置于路口,同时预留给水支管,防止沿线用户给水接管破路。 规划给水压力为,消火栓总数为 85 个。 给水管管材根据近年来的使用经验,选用球墨铸铁给水管,橡胶圈柔性接口,其具有 抗不均匀沉降,安全可靠,安装方便,使用寿命长的特点。 给水工程 主要工程量表 项目 单位 工程量 合计 南区红线 24米干道 南区红线 18米支路 北区红线 24米干道 北区红线 18米支路 路线长度 m 1152 2192 3650 3900 10894 DN150 球墨铸铁管 m 0 780 0 1300 2080 DN200 球墨铸铁管 m 260 1412 20xx 1950 5622 DN300 球墨铸铁管 m 892 0 1650 650 3192 可行性研究报告 GK20xx070** 工程咨询公司 26 室外地下式消火栓 m 9 17 29 30 85 雨水工程 县 工业集聚区路南区二纵六横共 8 条集聚区道路和路北区三纵七横 10 条集聚区道路构成了工业集聚区环形骨架网次干道和支路,对工业集聚区入驻各企业的内外交通联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工业集聚区周围水体主要为南部南干渠,属于区域排涝河,非汛期,无径流产生,平时为城区纳污河道,为整个区域雨水的排放提供了便利条件。 该区内自然地势比较平坦,海拔高程在 40— 42 米之间,由南向北倾斜,地质结构由粘土组成,地下水埋深 2 米多,地区内雨水基本是依据现有的地形自然漫游。 根据 县 总体规划,排水体制为 雨污水分流制,暴雨强度公式为: 1640( 1+) q=———————————— (t+) 雨水流量公式为 Q=ψ qF 其中:ψ为地面综合径流系数 取ψ= t=t1+mt2 t1 为地面积水时间取 15min, t2 为雨水管内流行时间, m 为延续系数,取 m=2 p 为暴雨强度重现期( 1 年一遇)。 根据地势坡向及高水高排,低水低排,就近排放的原则,本项目雨水工程全长约 10894m,通过钢筋混凝土雨水管排放。 管径从DN500~ DN800 不等 可行性研究报告 GK20xx070** 工程咨询公司 27 雨水工程 主要 工程量表 项目 单位 工程量 合计 南区红线24 米干道 南区红线 18米支路 北区红线 24米干道 北区红线 18米支路 路线长度 m 1152 2192 3650 3900 10894 偏沟式双痹进水井 座 76 144 244 258 722 雨水检查井 座 39 75 124 132 370 d300 钢筋混凝土Ⅱ级管 m 702 900 2232 1584 5418 d500 钢筋混凝土Ⅱ级管 m 260 2192 400 2400 5252 d600 钢筋混凝土Ⅱ级管 m 892 0 2250 1500 4642 d800 钢筋混凝土Ⅱ级管 m 0 0 1000 0 1000 污水工程 本区规划平均日给水量为 万吨 /日,污水量按给水量的 80%计算,则区内污水排放量为 万吨 /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