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线路技能培训(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的衰耗,因此在电路开放(调度)过程中参考价值不大。 如果想获得可用于电路调度的衰耗值,必须使用光源和光功率计测试为准。 平均衰耗:用全程衰耗值除于测试长度。 二、接头衰耗 是指两段光纤连接后产生的衰耗,分为固定接头衰耗和活动接头衰耗 接头衰耗的一般测试方法: 5点法 103 常见 OTDR测试难点: 前面连接器有误:代表连接 OTDR的光纤 FC头可能清洁度不够,或者 OTDR的光接口连接柱端面不清洁;或者前面连接器门限设置有误; 处理方法:查看门限设置是否正确;将 FC头拔出后对两者进行清洁,然后正确连接; 测试曲线杂乱,或者线条较粗:代表连接 OTDR的 FC头端面可能不清洁,处理方法:清洁 FC头; 测试曲线超过量程:代表量程设置有误,处理方法:估计测试光纤长度,重新设置量程进行测试; 出现“鬼峰”:常见于中间多个活接头的测试情况,测试脉冲光多次反射,造成测试曲线出现本不应该出现的尖峰突起(如果刚好出现在需要测试的接头位置,则影响对接头衰耗的判断); 104 常见 OTDR测试难点(续): 测试曲线后端逐渐散乱,甚至结束端点都看不到:可能是光纤特性整体变劣,处理方法:尝试清洁前面连接 FC头,并尝试调大测试脉冲宽度进行测试; OTDR判断障碍原理:测试曲线出现中间特别大的阶梯,则可能是该处出现了光纤弯曲或受损现象(如在接头位置,可能发生接头点质量变化),测试曲线长度小于该光纤预计长度,则该光纤可能在测试尾端处已断裂; 接头衰耗出现负值:处理方法:采用双向测试方法(如果测试为负值,则其反向测试将为正值),并取两测试值的平均值,使测试结果更加合理。 105 光纤熔接机原理及使用 光纤熔接机,俗称接头机,是线路维护的重要工具。 光纤熔接机采用电极放电使光纤熔合在一起的原理,从最原始的手动调节到现在的自动对焦,采用了步进马达驱动,使光纤在制备好端面后,在马达的驱动下,自动根据图象进行对准,并在放电熔接过程自动推进,使光纤熔合并尽量降低熔接衰耗。 熔接机在判断光纤端面是否制备良好及光纤对准、判断熔接效果的过程中,采用了复杂的成像技术,根据图象来判断结果,现在最先进的熔接机对熔接效果的判断,已经基本接近 OTDR测试的结果,可信度很高。 常用光纤熔接机型号: 住友 TYPE35 TYPE36 TYPE37 65(带状) 藤仓 40 、 50 106 如何正确使用熔接机。 熔接机属于精密装置,在保管、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必须轻拿轻放,防止内部零件受损;不使用时要放置在专用保管箱中。 经常注意清洁和保养,保管期间定期进行通电,保持机具处于良好状态。 在外部使用要注意放风放尘放水(使用现场如果环境较差,必须使用帐篷),特别是每一次熔纤完毕,要注意盖上防风盖; 光纤放上 V行槽前要清洁干净,如果光纤未清洁干净有油膏,灰尘粘在 V行槽上,将造成熔接机无法对准,甚至步进马达不断重复动作导致损坏; 光纤放置在 V行槽上时要放正位置,如果过前或太靠后,都将造成马达行程过长,甚至多次积累造成马达不能达到预定位置,使熔接无法进行(遇这种多次无法对准情况,要重启熔接机使马达复位); 107 如何正确使用熔接机(续)。 熔接前的放电试验不能省略:放电试验的目的是使熔接机在新的使用环境下,自动调整其放电强度和放电次数,使放电效果最佳,每次试验后熔接机都将存储参数,使每次放电都参照这些参数进行,从而保证熔接的质量; 熔接机电源必须使用稳压器(新型熔接机如住友 TYPE37已有充电电池); 熔接机必须进行接地,因为人体或环境所产生的静电,有可能会损坏熔接机内部电路。 108 光纤熔接机使用难点: 端面的制备:光纤端面是否良好及清洁,是熔接是否成功及熔接效果是否良好的关键,因此要正确使用光纤切割刀,并保持光纤清洁; 光纤在 V行糟上位置:只有正确放置光纤,才能使熔接机按照正常程序进行接续; 109 110 全塑电缆线路 全塑电缆 —— 凡是电缆的芯线绝缘层、缆芯包带层、扎带和护套均采用高分子聚合物塑料制成的电缆称为全塑市内通信电缆 111 全塑电缆的型号 电缆型号 是识别电缆规格程式和用途的代号。 按照用途、芯线结构、导线材料、绝缘材料、护层材料、外护层材料等,分别用不同的汉语拼音字母和数字来表示,称为电缆型号。 按照原邮电部行业标准 (YD20xx— 92),全塑电缆型号的表示方法和意义为: 112 [示例 ] HYA— 100 2 HYA— 100 2 、实心聚烯烃绝缘、涂塑铝带粘接屏蔽、容量 100对、对绞式、线径为。 113 全塑电缆的主要电气特性 全塑电缆的主要电气特性 全塑电缆的一次参数 全塑电缆的主要电特性指标 114 全塑电缆的主要电气特性 首先介绍全塑市内通信电缆的一次参数和二次参数,然后归纳出全塑市内通信电缆的主要电气特性。 全塑电缆的一次参数 全塑市内通信电缆的 一次参数 —— 回路有效电阻 R、电感 L、电容 C、绝缘电导 G。 R 全塑市内通信电缆回路的有效电阻 R,由 直流电阻 R0和 交流电阻 R~组成。 115 ~0 RRR ( 2— 1) 全塑市内通信电缆常用于 5000Hz以下,电缆回路的有效电阻 R近似等于回路的直流电阻 R0,计算公式为 kmdRR /800 020  ( 2— 2) 式中 ρ —— 导线的电阻系数,在 20℃ 时,铜和铝的电阻系数分别为 ; d—— 导线直径( mm); λ —— 电缆芯线总绞合系数,即扭绞电缆芯线的实际长度与电缆标称长度之比,一般总绞合系数为 ~。 116 当环境温度不是 20℃ 时,回路电阻可用下式换算:   kmtRR t /)20(120  式中 Rt —— 温度为 t℃ 时的回路电阻; R20 —— 温度为 20℃ 时的回路电阻; α —— 导体的电阻温度系数(铜为 ,铝为); t—— 计算时的环境温度 t℃。 ( 2— 3) L 电缆回路的电感决定于导线的相对位置、材料和形状等。 全塑电缆传输音频信号时,回路电感的近似值可用下式计算: 117 kmHddaL / 4  式中 a—— 两导线中心间的距离( mm); d—— 线径 (mm); λ —— 电缆芯线总绞合系数。 ( 2— 4) C 电缆回路两根导线相当于电容器的两个极板,线间绝缘相当于介质,电缆芯线间的电容是均匀分布的,回路电容分为工作电容和部分电容(分布电容),一次叁数中的电容是指工作电容,因为任何相邻芯线间和芯线与屏蔽间都会有分布电容存在。 118 a、 b线间电容为部分电容,而 a、 b线间总的分布电容之和为工作电容,它是决定传输质量的重要参数之一,全塑市内通信电缆的工作电容可按下式计算: kmFdDC r /10lg836ε r —— 绝缘媒质的相对介电常数; α —— 由于芯线扭绞形式而决定的校正系数,对绞、星绞 ; D—— 两根芯线间的距离( mm); d—— 芯线直径( mm)。 ( 2— 5) 119 G 电缆芯线虽然包有绝缘,但任何绝缘物质都不可能绝对不导电,因此回路上总存在着一定的漏电通道,漏电回路是并联的,并联电导相加,所以用电导参数。 电缆回路的绝缘电导由直流电导 G0和交流电导 G~组成,可用下式表示: kmSGGG /~0  G0 —— 是由于介质的绝缘不完善对直流造成泄漏而引起的,G~则是由于介质产生循环极化而引起的。 实际上 G0G~ ,直流绝缘电导 G0忽略不计,因此绝缘电导可按下式计算 : ( 2— 6) 120 kmC t gGG /~   式中 ω —— 传输信号的角频率( 1/ S); C—— 回路电容( F/ km); tgσ —— 介质损耗角的正切。 ( 2— 7) 从上式可知, G与传输信号的频率 f、电缆回路工作电容 C和绝缘介质的介质损耗角的正切 tgσ 成正比。 全塑市内通信电缆验收时经常测试每根绝缘导线与其余导线和屏蔽地之间的绝缘电阻和绝缘(耐压试验)。 121 全塑电缆的主要电特性指标 表2—2 邮电部部颁标准规定的全塑电缆主要电气特性(a) 原邮电部部颁标准规定的全塑电缆主要电气特性见 表 2— 2( a、 b、 c) 122 表 2— 2 邮电部部颁标准规定的全塑电缆主要电气特性( a) 123 表 2— 2 邮电部部颁标准规定的全塑电缆主要电气特性( b) 124 表 2— 2 邮电部部颁标准规定的全塑电缆主要电气特性( c) 125 全塑电缆的色谱 及传输端别 色谱 全塑市内通信电缆的端别 126 色谱 电缆的 缆芯色谱 可分为 普通色谱 和 全色谱 两大类。 普通色谱对绞同心式缆芯线对的颜色有蓝/白对,红 /白对,(分子为 a线色谱,分母为 b线色谱)两种,每层中有一对特殊颜色的芯线,作为该层计算线号的起始标记,这一对线称为标记(或标志)线对,作为本层最小线号,其它线对称为普通线对。 如普通线对为红 /白对则标记线对为蓝/白对,反之如普通线对为蓝 /白对则标记线对为红 /白对。 100对及以上的市内通信电缆设置备用线对,备用线对数为电缆对数的 1%,色谱与普通线对相同。 127 全色谱的含义是指电缆中的任何一对芯线,都可以通过各级单位的扎带颜色以及线对的颜色来识别,换句话说给出线号就可以找出线对,拿出线对就可以说出线号。 128 表2—6 全色谱对绞同心式缆芯扎带色谱 表 2— 7 全色谱与线对编号色谱 线对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a线 b线 白 蓝 白 桔 白 绿 白 棕 白 灰 红 蓝 红 桔 红 绿 红 棕 红 灰 黑 蓝 黑 桔 黑 绿 线对编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a线 b线 黑 棕 黑 灰 黄 蓝 黄 桔 黄 绿 黄 棕 黄 灰 紫 蓝 紫 桔 紫 绿 紫 棕 紫 灰 ( 2)全色谱对绞单位式缆芯 全色谱对绞单位式缆芯色谱在全塑市话电缆中使用最多。 它是由白(代号 W)、红( R)、黑( B)、黄( Y)、紫( V)作为领示色(代表 a线),蓝( Bl)、桔( O)、绿( G)、棕( Br)、灰( S)作为循环色(代表 b线)十种颜色组成 25对全色谱线对,如表 2— 7所示。 129 基本单位采用 25对,超单位为 100对,由若干超单位组成的大对数电缆内超单位序号和扎带色谱如表 2— 9所示。 表 2— 9中可看出,超单位的扎带色谱有 6个白色、 6个红色、 6个黑色、6个黄色和 6个紫色。 超单位的序号是从中心层顺次向外层排列的、扎带色谱顺序为白、红、黑、黄、紫。 但要在同色扎带的超单位中识别出先后顺序则要根据基本单位的扎带色谱来判断。 备用线对的线序及色谱如表 2— 8所示。 130 全塑市内通信电缆的端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