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语文试卷(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地经营着自己。 它当然喜欢玉 树临风般的躯体,哪怕是小家碧玉的亭亭玉立也可以呀 !但命运却把它交付给一堆砖。 当初,它选择了砖垛前面的那一片阳光地带,准备唱着歌儿向老榆树告别。 可是就在瞬间,一阵微微的风,把它飘到砖垛上,它的命运因此而改变。 它知道:躲避现实只能毁灭自己,安于命运,顺势而长,才是生命的根本。 它只能压抑着蓬勃向上的内驱力,让饱满的激情化作一段朴实 ——它长成了灌木丛。 即便如此,它也肯定受过不尽的苦痛。 雷电轰击过它,狂风摧残过它,风雪侵蚀过它。 最难耐的还是干旱和贫瘠。 它有时想拦住匆匆而过的雨水,雨水却不屑一顾;也曾经挽留过晶莹的露 珠,露珠只轻轻吻了它一下,就再也寻觅不着。 脚下那座高原似的砖垛,却贫瘠得难以供应它起码的养料。 它只得打自己的主意。 让主干变粗变矮,让枝叶变小变多,尽量节衣缩食,减少消耗。 尽可能挽留住雨露,拼命把根往下扎,这是它生存的策略。 厄运使得它青筋突暴,浑身疤痂,身体佝偻,它没有屈服。 无论生活怎样艰难,总得面对,总得应付,总得一步一步走过。 我久久地站在那里,为一棵榆树而感动。 一天傍晚,我下班回来,发现那砖垛已经不见了。 一个老人默默地站在那棵树旁。 老人告诉我,这垛砖堆了十八年。 当初准备盖房子用,儿子突然得病死了。 媳妇改 嫁,他领着孙子孙女度日,房子就耽搁了。 现在孙子孙女已长大成人,会挣钱了,政府又补贴了一部分钱,房子终于可以翻修了。 在老人平静的叙述中,丝毫不见其悲凉,仿佛生活就是如此。 我怔在那里。 十八年,我不知老人是如何艰辛度过的。 老人走了,他边走边自言自语道: “你看这棵树,咋就恁耐活呢 ?缺水少土的,竞活了十八年,真要活成精了 !”蓦地,我仿佛觉得眼前的这棵榆树,就是老人的翻版。 蓬蓬松松的枝叶,是老人稀疏的乱发;褶褶皱皱的干,是老人饱经风霜的脸;还有那地下柔柔细细的根,是老人冉冉飘飞的胡须。 望着老人步履艰辛地走了,走在那 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上。 于是,那条被晚霞映红了的小巷,行走着一个永恒的雕塑。 眼泪模糊了我的双眼。 我默默地伫立,向老人、向那棵榆树深深地鞠了一躬。 11.第二段说: “这是一棵不同寻常的树。 ”这棵树的 “不同寻常 ”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6 分 ) 生长环境极其恶劣; 外形 矮小、 纤弱,朴实;忍受苦痛,顽强生长 12.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4 分 ) ① 它有时想拦住匆匆而过的雨水,雨水却不屑一顾;也曾经挽留过晶莹的露珠,露珠只轻轻吻了它一下,就再也寻觅不着。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写榆树“拦” 不住雨水,“留”不住,表现了榆树 忍受着干旱和贫瘠的痛苦。 ② 于是,那条被晚霞映红了的小巷,行走着一个永恒的雕塑。 将老人远去的形象,比喻成 行走着一个 “ 永恒的雕塑 ”, 赞美了那种不畏艰辛、乐观生活的精神品质。 13.文章写榆树,却为什么要花较多笔墨去写 “老人 ”?请简要分析。 (3 分 ) 引出了这棵树的 生长 年龄,突出其顽强的生命力 ;有“树”写到“人”,丰富了文章的内涵,深化了文章的主体。 14.第四段中说: “躲避现实只能毁灭自己,安于命运,顺势而长,才是生命的根本。 ”对这种观点,你是否认同 ?请简述理由。 (3 分 ) 认同 ,因为命运不是随意可以改变的,生活要讲究实际,像那棵树一样在恶劣的环境中顽强生长,不失为人生的一种智慧。 (二 ) 洁身自好的莲花 一提到莲花,人们会自然地联想到莲叶上滚动的露珠,也许还会想到宋代文人周敦颐的《爱莲说》,对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的高尚品格肃然起敬。 20 世纪 70 年代,德国植物学家在研究植物叶面时发现,光滑的叶子表面有灰尘,要先清洗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而莲叶等叶面却总是干干净净。 他们利用人造的灰尘粒子污染玉兰、林山毛榉、莲花、芋、甘蓝等植物的叶面,然后用人造雨清洗 2 分钟,使雨滴滑落,再观察叶面灰尘 粒子残留状况。 实验发现,有些植物叶面残留的污染物多达 40%,而莲花等植物叶面的污染物残留比例均小于 5%。 这就是所谓的莲花效应。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莲花效应呢 ? 通过电子显微镜,我们可以观察到莲叶表面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多重微米、纳米级的超微结构。 莲叶表面上有一些微小的蜡质颗粒,并且覆盖着无数个约 10 微米的突包,每个突包的表面又布满了直径仅为几百纳米的更细的绒毛。 在突包间的凹陷部分充满着空气,从而使得在尺寸上远大于这种结构的灰尘、雨水等落在叶面上,不会大范围直接接触叶面,而是隔着一层极薄的空气,并且其能接 触的点也只是叶面上若干个凸起的点。 这是自然界中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正是这种特殊的超微结构,使得莲叶表面不沾水滴,可以保持清洁:当莲叶上有水时,水会在自身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形成球状,风吹动水珠在叶面上滚动时,水珠可以沾起叶面上的灰尘,并从上面高速滑落。 这种自洁能力对于防止病原体的入侵也有着特别的意义。 像莲花这样的植物,就是生长在很 “脏 ”的环境中也不容易生病。 因为即使病原体到了其叶面上,一经下雨就会随雨水冲走;如果不下雨,叶面很干燥,病原体还是生存不了。 莲花的这种自洁功能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 他们努力模仿 这种表面,使应用研究 迅速发展。 20 世纪末,基于 “莲花效应 ”的涂料陆续问世,在越来越多的建筑中得到应用。 不 久的将来,我们的周围将会出现不会脏的地板、墙壁和没有灰尘的无线电用品。 15.第一段中写到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的高贵品格,其作用是什么 ?(3 分 ) 形象地点出了说明对象的特征 ;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16.请根据第二段文意,简要解释 “莲花效应 ”。 (3 分 ) 叶面上的灰尘经过雨水的 清 洗, 会变得清洁干净。 17.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 (4 分 ) ① 这 是自然界中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莲叶表面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多重微米、纳米级的超微结构 ② 莲花的这种 自洁功能 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 当莲叶上有水时,水会在自身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形成球状,风吹动水珠在叶面上滚动时,水珠可以沾起叶面上的灰尘,并从上面高速滑落。 18. “莲花效应 ”能给植物本身带来哪些好处 ?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4 分 ) 能使叶面不沾水滴,保持清洁干净;防止病原体的入侵,不易得病。 三 (20 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9—22 题。 (一 ) 范式,字巨卿,与汝南元伯为友。 二人并游太学,后告归乡里。 式谓元伯日: “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 亲,见孺子焉。 ”乃共克 ① 期日。 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 ② 母,请设馔以候之。 母曰: “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敢信之审 ③ 邪 ?”曰: “巨卿信士,必不乖违 ④。 ”母曰: “若然,当为尔酝酒。 ”至其日,果到。 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二 ) 天宝中,有书生旅次宋州。 时李勉少年贫苦,与书生同店,而不旬日,书生疾作,遂至不救。 临绝语勉日: “某家住洪州,将于北都求官,而于此得疾而死,其命也。 ”因出囊金百两遗勉,曰: “汝为我毕死事,余金奉之。 ”勉许为办事,余金乃密置于墓中而同葬焉。 后数年,勉尉开封。 书生兄弟赍 ⑤ 洪州牒 ⑥ 来,累路寻生行止。 至宋州,知李为主丧事,专诣开封,诘金之所。 勉请假至墓所,出金付焉。 【注】 ① 克:约定。 ② 白:告诉。 ③ 审:确实。 ④ 乖违:做事不合情理。 ⑤ 赍 (ji):携带。 ⑥ 牒:文书。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 分 )( D) A.二人 并 游太学 (一起 ) B.元伯 具 以白母 (详细 ) C.因出囊金百两 遗 勉 (给予 ) D.勉 许 为办事 (赞成 )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4 分 )( BD) A.乃共克期日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请设馔以候之 属予作文以记之 C.而于此得疾而死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将于北都求官 欲报之于陛下也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 分 ) ① 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敢信之审邪 ? 离别 已经有 两年 了 ,千里之外约定 的话 ,你为 什么对它这么确定 呢。 ② 汝为我毕死事,余金奉之。 你为我办完丧事后,多余的金子全部给你 22.范式和李勉都看重友情,但在具体表现上有所不同。 请结合文意,作简要评析。 (4 分 ) 范式:履行两年前约定的话,可见他言而有信。 李勉:将 朋友赠送的料理丧事 多余的银两归还给朋友的哥哥,可见他不重财物,重友情。 2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 (1)(2)两小题。 (5 分 ) 城 南 宋 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注】路东西:分东西两路奔流而去。 (1)一、二句写出了 “雨 ”怎样的特点 ? 雨量之大,雨势之猛 (2)诗的三、四两句和白居易的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都写小草,且有异曲同工之妙。 请就此作比较赏析。 白居易的诗,用 “ 野火 ” 来衬托小草 顽强 生命力;曾巩的诗用 “ 桃李花开尽 ”作对比,表现小草难以摧毁的精神。 四、作文 (40 分 )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40 分 ) 《孤独之旅》中的少年杜小康在生活的艰难和精神的孤独中锤炼了自己的身心, 他被自己 “长大了,坚强了 ”而感动。 每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或多或少地都曾被自己的一份成熟、一个进步、一次超越 …… 感动。 被自己感动,是美丽的起点;被自己感动,是精神的升华。 请以 “被自己感动 ”为题目,写一篇 600 字至 800 字的文章。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20xx 年杭州市各类高中招生文化考试 语文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 (30 分,每小题 3 分 ) 1. A 2. C 3. D 4. A 5. B 6. ① 一览众山小 ② 不畏浮云遮望眼 ③ 化作春泥更护花 ④ 温故而知新 (每句 1 分,有差错不给分 ) 7. ① 三国演义 ② 孔乙己 ③ 莫泊桑 (3 分,各 1 分 ) 8.要想成功就必须有直面失败的勇气,摒弃得过且过的平庸态度,因为失败往往能够成为我们吸取教训、迈向成功的垫脚石,而安于平庸可能度过的是缺乏理想、碌碌无为的惨淡人生。 (3 分。 句序合理,关联词运用恰当;有欠缺酌扣 ) 9. ① 把 “在我省 ”移到 “正式 ”前 ② 删去 “使 ”,或删去 “通过 ” ③ “采取 ”改为 “采用 ”,或删去 “采取 ” (3 分,各 1 分 ) 10.示例:一回回送行,一天天守望,母亲的牵挂如岁月般的绵长。 (3 分。 要求符合语境,句式基本相 同,比喻恰当;有欠缺酌扣 ) 二 (30 分 ) 11.生长环境极其恶劣;外形矮小、纤弱、朴实;忍受苦痛,顽强生长。 (6 分,三个要点各 2 分。 意思符合即可 ) 12. ① 运用拟人手法,写榆树 “拦 ”不住雨水, “挽留 ”不住露珠,表现了它忍受着干旱和贫瘠的苦痛。 ② 将老人远去的形象比喻成行走着的 “永恒的雕塑 ”,赞美了那种不畏艰辛、乐观生活的精神品质。 (4 分,各 2 分。 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 13.引出这棵树的生长年龄,突出其顽强的生命力;由写树到写人,丰富了文章的内涵,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3 分,写出一点得 2 分,写出两点得 3 分。 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 14.认同,因为命运并非能随意改变的,生活要讲究实际,像那棵树一样在恶劣环境中顽强生长,也不失为人生的智慧。 不认同,因为人需要有更高的追求,命运是可以通过自己的抗争改变的,安于命运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 (3 分。 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妥帖;有欠缺酌扣 ) 15.形象地点出说明对象的特征;引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3 分,第一要点 2 分,第二要点 1分,意思符合即可 ) 16.叶面上的灰尘经雨水清洗能变得清洁。近三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语文试卷(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的总量为 万m3。 项目区属暖 温带 半干旱、半湿润地区, 农作物以 水稻、 小麦、大豆 、玉米 等为主,根据规划,项目区 分为水稻种植区和旱作物区,其中水稻种植区为主要为水库灌区,旱作物区为沟井混灌区 , 根据平原排灌工程类型区对灌溉保证率的要求本 项目区灌溉设计保证率 确定 为 75%。 项目区需水量包括农业灌溉需水量,当地居民生活需水量,畜牧业需水量等。 a)农业需水量 1)农业种植结构
持以人为本 B、促进全面发展 C、保持协调发展 D 实现可持续发展 E 实行统筹兼顾 7 1935 年遵义会议解决的最迫切的问题是 ( ) A 军事问题 B、组织问题 C、思想路线问题 D、政治路线问题 E,经济问题 7我国的民族政策、方针是 ( )。 A、坚持民族平等与民族团 结的原则 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C、政治协商 D、大力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 E 大力发展少数民族经济和文化
不能恢复,相关单元按紧急停车处理。 DCS操作画面上运转信号消失 出现这种情况时, DCS操作画面上的运行信号消失,出现跳车信号或其它不可预见的显示。 当班中控操作人员应加强对出现故障信号的机泵监控,通过该运转设备的压力、温度、流量的指示作出正确判断,通知现场操作人员,加强对现场运转设备检查。 迅速联系仪表人员进行处理。 DCS操作画面上 ESD数据点发生突变 当班主操立应即通知现场操作人员
需要输入的驾驶员信息 包括驾驶员性驾驶员性别、驾驶员证件类型、驾驶员证件号码、驾驶员家庭住址、驾驶员联系方式、驾驶员注册时间等内容。 2) 需要输入的车辆信息 包括车辆型号、车辆生产厂家、车辆是否年检、车辆发动机编号、车辆地盘编号、车辆号码、车辆注册时间等内容。 3) 需要输入的投诉信息 包 括投诉车辆号码(或者投诉驾驶员姓名)、投诉原因、投诉时间、处理意见、经办人姓名等内容。
窗走头、加固钢筋、木筋、铁件、及嵌入内墙的板头 (5)计算墙体工作量应增加和不增加的内容 部 位 应 增 加 不 增 加 砖垛、三皮砖以上的挑檐和砖砌腰线 (嵌入墙体的加固钢筋另列项目计算) 突出墙面的窗台虎头砖、压顶线、山墙泛水、烟囱根、门窗套、三皮砖以内的腰线和挑檐 ( 1) 框架结构间砖砌隔墙: 分别按不同厚度,以框架间的净空面积乘以墙厚计算工程量,执行相应墙综合单价。
殖场 运行 用能 和 生活饮食、取暖用能 , 沼液用于发展果园等生态产业, 这样既可降 居民生活 成本,也可节约 煤炭、薪柴等 资源 ,减少污染物的 排放。 生活垃圾与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可进一步提高村民居住环境质量, 实现农村垃圾资源化、减量化和资源化 , 有效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有利于 保护 饮用水安全 饮用水安全关系 双峰县 百万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保证饮用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