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应该具备的素质(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对的社会带来相对的是非,就因为变化太多,所以一般人很难把握好分寸。 比如你是一个大厨,你的老板今天对你说:“今天要来的这位客人难得一见,中午一定做一顿丰盛的午餐。 ”于是你准备得很丰富,客人吃 得也很开心,但是客人一走老板就翻脸了,他对你说:“叫你做丰盛一点,你就真的做得这么丰盛,是谁出钱呀。 公司这样会给你吃垮的,你知道不知道。 过了几天老板又向你交代:“这个客人很难得来,中午饭做丰盛一点。 ”这时你会对自己说:“我会上当吗。 我就准备四菜一汤,还是青菜豆腐汤。 ”结果老板当着客人的面批评你,他说:“你这样请人家,我的面子放到哪里去。 这位客人是我小学同班同学,公司再穷,我自己也能出得起这份钱 !” 有能力而不愿做 有能力而不愿意做的员工会说:“我能做,但是我就是不愿做。 ”很多员工会这样说:“了不起被你 炒鱿鱼了,有什么了不起。 ”或者“算了,我不愿意做,我懒得做,这种公司我懒得表现;用不着我做,能混到什么时候就混到什么时候,混不好我就走。 ”这种人很多,他们往往白天养精蓄锐,晚上 回家做自己的事情,奋发努力、表现良好,然后领两份薪水,他们比谁都聪明。 消除“三不”是人员发展的重点 如何消除不肯、不敢、不愿这“三不”,是人员发展的重点。 营造肯做、敢做和愿做的工作氛围 在中国社会中,存在很多这样的现象,即员工听上司的话会挨批评,不听话也挨批评,如果直接询问意见会批评得更严厉。 试想,在这种情况下工作,员 工敢做、愿做才怪呢。 所以,作为上级要为员工创造一种肯做、敢做、愿做的氛围,这样才能让每个员工心里舒畅、积极工作。 员工一旦什么都服从上级的,公司就会很难发展,因为很多人都没有把能量施放出来,他们有很大的能力,却不敢表现。 而把人力当作一种资源就会造就许多只会服从不会创新的员工,他们只有静态的配合,而不会开发自己的潜力。 要激发员工潜力,作为上级可以这样做:员工第一次做错的时候绝不批评。 一次做错就批评,他就不敢做了。 这里指的是只要是无心的过失都不能批评,除非他存心贪污、存心犯法。 没有问题员工,只有员工问题 “没有问题员工,只有员工问题”是所有管理者要树立的新观念。 当你谈论问题员工有什么问题的时候,首先要问问自己:“这些员工是从哪里来的。 ”其实,当初甄选这些员工的时候,正是因为他们没有问题你才会聘用他们,如果他们有问题就不可能进入你的公司。 一个不呆的人,到你公司来,两三年就变呆了,这是你的责任。 所以,员工会有问题,但是没有问题员工。 员工会有问题,是因为他们处在一个复杂的环境中,别人的工资比他高会令其不安,领导不给任何安慰也会使他不安,这些是员工问题,而不是问题员工。 一个管理者要学会检讨自己,不要总说员工有问 题。 要想真正发展人员,领导一定要做到 —— 员工要做的事情,你绝对不能做。 要给员工独立做事的机会,否则他永远不会做。 还是以前面的例子为例,如果你带一个员工出去拜访客户,应该事先告诉他:“你跟我去,你要注意听,我如果讲错话,你一定要提醒我,但是要不要改是我的事,你不可以‘嘭’一下说出来,你只能提醒我,因为你永远搞不清楚,我是故意这样做,还是真的忘记了。 你只带耳朵去,我有什么错误,你就写在一张纸上给我看。 ”这样做可以避免许多矛盾。 每个人不仅要自留余地,也要替他人留下余地,这是人力发展最好的方法。 这样大家可进可退 ,随时进行不同的调整。 因为人是活的,不是棋子,不可随意摆布,但是制度是死的。 从事人力发展的人一定要注意,只让人去配合制度是不行的,制度一定要有弹性,一定要有例外。 【自检】 请根据下表检测一下,在领导员工的过程中,你是否有效地消除了“三不”: 检验内容 实际情况 失误及其原因 改进方案 员工第一次做错的时候绝不批评 是□ 否 □ □失误 □原因 营造肯做、敢做和愿做的工作氛围 是□ 否 □ □失误 □原因 树立 “没有问题员工,只有员工问题”的观念 是□ 否 □ □失误 □原因 【本讲小结】 人员潜力无限却不愿意发展,是组织的最大损失。 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建议把人力资源改成人员发展,建立人员发展部,它所负责的对象是全体员工,从总经理到基层员工,大家站在平等的、同步的、彼此尊重的水平线上共同谋求发展。 没有一个中国人承认自己没有能力,对中国人来说,“不为”远远多于“不能”。 “不为”包括不肯做、不敢做和不愿做。 【心得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4 讲 沟通、领导、激励并重 【本讲重点】 管理的软件具有民族性 重视沟通技巧 领导要合乎人性 合理的不公平是有效的激励方式 管理的软件具有民族性 全世界管理硬件都一样,而管理的软件 — 沟通、领导、激励都具有民族性,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色。 在美国公司,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赶快回 去工作”这句话,美国人一般都能接受这种直接的沟通方式。 但是,这种沟通方式却不适用于中国。 中国往往口头上说“很好很好”,其实却一点也不喜欢。 这个特点令许多美国人迷惑不已。 由此可见,中国人是多么善变和复杂。 领导在中外也非常不一样,中国人很不喜欢高高在上,这和西方人存在非常大的不同。 在西方的管理构架图中, CEO 站在最高的位置上,而中国则不然,因为中国人知道站在那里最倒霉,迟早会被干掉。 一个人站在高处,就会成为所有人的目标。 就激励而言,中国人实施的传统奖励经常没有效果,也就是说得到奖励的人不感谢你,没有得到的人 却愤愤不平。 而西方的激励是有制度的,中国人对凡是按照规定应该得到的激励完全不会心存感谢。 所以,任何事情都可以制度化,只有激励最好不要制度化。 图 4- 1 管理的三大软件 重视沟通技巧 重视沟通技巧,通过沟通激发员工的潜在能力。 那种能力一旦激发出来,一个人可以胜过十个人,甚至可以胜过一百个人。 简单的动作达到与人沟通的目的 最好的沟通是不讲话。 善于沟通的人,经常用简单的动作达到与人沟通的目的,比如拍拍下属的肩膀就表示了对下属极大的激励,这种简单的方式往往比花很多钱买很多礼物有效得多。 沟通要重视 技巧,这套技巧的宗旨是沟通彼此之情,而不是讲道理。 先通情,而后达理 中国是世界上最讲道理的国家,但是与中国人讲道理却是最难的,因为用“讲”这种方式很难被人接受,会让对方觉得不受尊重,自然也就无法达到沟通的效果。 潜在的能力要靠通情才会达理,说理是说不通的。 你讲的越有道理,听的人就越没有面子。 所以,当一个中国人觉得自己做的很对时,聪明的他会选择婉转地向上司表达,而不是直接说,这符合中国人的习惯。 凡是得理不饶人的人,最后必然会因招来妒嫉而没有好的下场。 “通”不是直接通理,而是要先通情,而后达理。 西方人是你 讲道理我也讲道理,我们直接就理谈理,而中国人不是。 中国人要由情才可以入理,没有这个情,就无法谈得通。 单刀直入会让对方无法接受,而你的目的也就无法达到。 领导要合乎人性 合乎人性的领导,能使大家自觉自愿,不斤斤计较。 中国人真的比较复杂,他们大方的时候非常大方,小气的时候非常小气,计较的时候比谁都计较,不计较的时候一点都不在乎。 千万不要把中国人看成是死板而一成不变的。 中国人虽然如此善变,但是一旦他们的意愿是发自内心的时候,就会一点都不计较,而当他们感觉被迫的时候,就变得斤斤计较,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规律。 所以,一个善于领导的人,会把中国人带到很自发的境地,同时自己也会很轻松。 当你不管他们的时候,就是他们会自觉行动的时候,这种时候只要你一管他,他就会马上变得被动。 以请客为例,如果你想让一个人请客,你对他说:“晚上你请客好不好。 ”对方一定要问你:“为什么要我请。 ”可是,当这个人自己要请你吃饭的时候,你根本跑也跑不掉。 如果你说没有时间,他会请你随时找一个时间,反正你不能一年到头都没有时间。 如果几个人一起去吃饭,快吃完时,一定会有人自动站起来去付款,其他人如果说:“不要不要,我们去付。 ”这个人一定会坚持去付款;但 是,如果有人说:“今天该你付款。 ”这个人一定不会去付款。 长期以来很多人都说中国人很被动,其实不然。 中国人非常看重荣誉,不会领导的人才会把所有的人都领导成被动,而且使自己非常辛苦;会领导的人不仅能让大家都自动,而且自己也会因为无为而轻松愉快。 合理的不公平是有效的激励方式 有效的激励方式其实就是合理的不公平,大家在合理的不公平的氛围中,不会怨天也不尤人。 其实,我们追求的不是公平,而是不公平。 追求公平是不符合我国国情的。 同时,我们追求的这种不公平是合理的不公平。 所谓合理的不公平就是我们所讲的伦理,伦理 就是合理的不公平。 以称谓为例,在美国儿子可以直接叫爸爸的名字,因为他们是平等的;而在中国,如果儿子直呼其父的名字,恐怕会遭到责备。 这就是中国人的伦理规范;观世音菩萨之所以后来改名叫观音菩萨,就是因为李世民这个名字中有一个“世”字,所以即使是神仙也不能与皇帝共用一个字。 由上我们可以看出来,中国人的管理在软件方面跟西方人有很大不同,在具体行事中要特别小心。 【自检】 请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填写下表: 在使用中国式管理软件的过程中,以下几点你做到了吗。 1 了解中国人“无可无不可”的做人原则 是□ 否 □ 2 了解最好的沟通是不讲话 是□ 否 □ 3 了解沟通完全是一套技巧,这套技巧的宗旨是通彼此之情,而不是讲道理 是□ 否 □ 4 了解沟通不是直接通理,而是要先通情,而后达理 是□ 否 □ 5 了解合乎人性的领导,能使大家自觉自愿,不斤斤计较 是□ 否 □ 6 了解有效的激励方式存在于合理的不公平中 是□ 否 □ 为了不断提升自身使用中国式管理软件的能力,你打算从哪些方面不断改进。 计划 1 计划 2 计划 3 【本讲小结】 管理的硬件全世界都一样,而管理的软件 — 沟通、领导、激励却具 有民族性,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色。 中国人重视沟通技巧,认为沟通可以通彼此之情,激发潜在能力。 那种能量一旦激发起来,一个人可以胜过十个人,甚至可以胜过一百个人;对中国人来说,合乎人性的领导,能使大家自觉自愿,不斤斤计较;另外他们认为有效的激励方式存在于合理的不公平中。 【心得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5 讲 人员发展三大主轴 【本讲重点】 人员发展的内容 人员发展的八大项目要兼顾并重 建立和而不同的和谐共识 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 人员发展的内容 人员发展进程简单到用八个字就可以涵盖 —— 进退、奖惩、教养和老死。 这八个字包括了四大内容,涵盖了人员发展的所有内容。 甄选、试用、派任都是“进”,而下岗就是“退”。 总之,人员的升迁、调任, 不是进就是退,领导要用进退来激发员工的能力, 奖惩包含奖励和惩戒。 奖惩是一把刀,既可以披荆斩棘,也可以伤害人,一定要慎用。 很多人认为奖惩很容易,其实奖惩是最难的。 奖励错误,会制造很大的问题,惩戒错误又制造很多的冤枉。 3. 教养 教养也是人员发展必需的内容,企业要为员工提供培训的机会,让他们有时间学习、补充新的养料,这样才能使其长久地富有创造力。 否则企业会出现人才断层的现象。 人都会老也都会死,所以“老死”强调的是企业要照顾那些已经年老和去世的员工。 当员工退休后,应该发给他们 退休津贴,当他们离开人世时,也要体现出公司对他们的关照。 总之,四大内容包含了进、退、奖、惩、教、养、老、死八个项目,只有使这八个项目合理,才能使企业人员获得真正的发展。 人员发展的八大项目要兼顾并重 进退奖惩教养老死这八大项目必须全面兼顾并重。 做好人员发展的进退工作 从事人员发展工作的人,往往会觉得工作很困难,很容易引起他人的抱怨。 就甄选人员来说,很多管理者都发现,自己当初觉得满意的人在实际工作中却屡屡出现问题,这点非常令他们头疼。 其实,这与这些管理者当初采取的甄 选方法密切相关。 用问卷调查或者简单的口试往往看不出真正的问题,很容易让应选者用题库答案猜对问题,而且也容易因个人偏好而做出错误判断。 你可以通知应选者某月某日来参加测试,之前故意将测试现场安排得非常混乱,然后静观其变。 如果应选者只会抱怨,他会主动离开;即使不离开,如果只是等待他人收拾环境,这种人也可以直接放弃;那些直接动手、主动改善环境的人在很大程度上会是你所需要的人。 上面所举的只是一种甄选方法。 实际上,甄选一定要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