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育--小学生习作指导的有效途径(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习作的感慨 —— 曹老师:不光是我们的学生有习作难的感觉,冰心 奶奶笔下的孩子也是如此。 当问海棠花怎样好法,他们也只会用‚好看‛‚开得旺‛来回答。 丁老师:原因是小学生只喜欢玩,没有留心观察呗。 张老师:留心观察就能写好作文吗。 拔河比赛时,我不仅要求学生仔细观 察,还要求带上本子和笔记录,习作时学生仍愁眉不展。 丁老师:你只是提出要求,究竟怎样观察,观察什么,缺乏具体的指导。 观察需要指导吗。 习作课,我把一盆水仙花放在讲台上,问:‚你们看水仙花怎样。 ‛一个男生站起来说:‚没什么好看的。 ‛ 这不由让我想起莫泊桑拜师的故事。 福楼拜要求学生莫泊桑观察记录天天经过家门口的马车。 结果莫泊桑连续看了三天,并没有发现什么,感觉那么单调,没有什么好写的,不得不再去请教老师 —— ‚ 不,不不。 怎么能说没有什么东西好些呢。 那富丽堂皇的马车,跟装饰简陋的马车是一样的走法吗。 烈日炎炎下的马车是怎样走的。 狂风暴雨中的马车是怎样走的……‛ 老师的指导让莫泊桑找到了视角,获得了丰富的材料,写了一些作品。 福楼拜进一步指导 —— ‚光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让我看了以后,不 至 于把它同农民、马车夫或其他任何守门人混同起来。 ‛ 莫泊桑把老师的话牢牢记在心头,仔细观察、用心揣摩,积累了许多素材,终于写出了不少有世界影响的名著。 由此可见,观察也是需要指导的。 而大多数老师认为观 察是学生自己的事,像前文张老师那样,把任务下达给学生,放任自流的由学生瞪大眼睛看去。 由于缺少老师的示范与引导,学生找不到自己观察的角度与方法,茫无头绪,习作也就无从着笔。 于是,我引导学生以水仙花的花朵为观察点,看看它有什么特点,这一下,学生找到了突破口 —— 生:水仙花是白色的,圆圆的,像喇叭。 生:它里面一层花瓣很小,桔黄色,像小雨伞。 生:它有五个花瓣,像天上的星星。 生;里面的花蕊一颤一颤的,像小娃娃在窃窃私语。 师:是啊。 花也是有感情的,它仿佛在和我们说悄悄话呢。 你们听见了吗。 生:我仿佛听见他们在 说:‚小朋友们好。 我想天天和你们在一起。 ‛ 生:我想它在朝我笑,悄悄地说:‚我刚刚张开眼睛,就有这么多小伙伴围着我,真开心。 ‛ 师:闻一闻。 生:啊。 还有香味呢。 生:淡淡的,味儿一点也不浓。 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心想,有的还去问了自然老师。 调动多种感官去感悟、体验, 不仅花,连葱绿的叶、簇拥的根、圆圆的茎都在学生的多维观察中鲜明生动起来。 学生经常亲历这样的观察实践,才会逐渐养成习惯,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事事留心,积累素材。 然而,由于我们的习作指导大多封闭于课堂,拘泥于课本,沉溺于章法技巧,缺少真实具体的 观察指导与历练,学生即使身处丰富多彩的生活,其观察与思考也少之又少。 所以,把实物、活动、事件引进课堂作为凭借,指导学生观察,利于培养其观察能力与习惯。 而把学生引向课外,构筑没有围墙的观察指导课,更能放飞想象,利于表达。 春游时来到小河边,一个学生惊呼:‚快来看呀,那么多小蝌蚪。 ‛教师及时抓住这一契机引导观察:‚怎样表现小蝌蚪多。 ‛ 生:密密麻麻,一团一团的围在一起,像个黑脸盆。 生:一伸手就能捧到好几只,放在瓶子里,它们争着游来游去,好像在喊 ‚放我出去。 放我出去‛。 到公园里,学生观察并 比较出不同亭子的特点 —— 生:这座亭子的顶圆圆的,像古代官员的帽子。 生:那座亭子有八个角,朝上翘着,像飞鸟的翅膀…… 学生找到自己的观察视角,就很容易在头脑中建构清晰鲜活的画面。 为了向他人描述自己看到的话面,观察的同时自然伴随着言语行为的产生。 观察清楚了,表达也明白。 小学课本中有不少习作训练要求观察描写一种自然现象、一种动物、一种植物的叶子、一些名胜古迹…… 观察,也需要指导。 2 充分利用教材,开展课后练笔。 新的课程理念给作文教学也带来新的挑战。 作文教学就是对学生 进行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它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单凭一个学期的六七篇习作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平常应该进行一些小练笔。 精彩篇章,以读悟写仿一仿 阅读教学要不折不 扣的贯彻新课标提出的‚教师还要指导学生理解 语言文字是怎样表达思 想 感情的‛要求, 特别是精彩的课文,更要走好后 半段,即从思想内容回到语言文字,做到从读悟写,把练笔建立在理解 、 吸收、积累的基础上。 儿童 都有着天生的模仿才能 ,仿写是小学生学作文的 重要途径,是 从阅读到独立写作的桥梁。 借助范文指导学生进行仿写,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发展创造思维能力。 如学习了《桂林山水》时,可训练学生 对排比句的仿写;学了《白杨》,就指导学生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学了《海上日出》,就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抓住景物变化的不同特点来写的方法。 还可以仿写先总后分的写法,仿写人、事、景、物的优秀片段。 坚持一定量的仿写练习,并注意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学到一定的语言文字即组织形式,掌握一些布局谋篇的作文方法,及时通过练习得到内化巩固。 这样,不仅让学生更加牢固的掌握了课文内容,还学习了写作技巧。 教师还应启发学生在仿写中创新。 学生仿写时,可以同时提供几篇范 文,使学生相信对同一事 物同一现象,由于个人观察的 方法、风格、语言 的不同,描绘往往是千差万别的,这样就启发学 生重视独立思考。 写同一题材的作文,仿写时要鼓励学生求异,去寻找自己的语言,寻找自己的表达 方式。 如课 文《索溪峪的‚野‛》中有这么一段话:‚水是野的。 索溪像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缠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这屁股,赌着气有自个 儿 闹去了。 他尤其爱跟山路哥哥闹着玩……‛读写结合时,教师问学生 :‚作家曹敬庄采用了先概括后具体和比喻、拟人等表达方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索溪峪‘水野’的这一特点。 我们家乡的小溪是什么样的。 你打算怎么描写呢。 ‛这样的启发既能恰 如其分的借用作家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又能激励学生独立思考,寻找自己的语言,寻找自己的表达方式,大步走出套袭的误区。 读文有感,课后练笔写一写 有些文章的内容能给学生以强烈的震撼。 如《我看见了大海》一文,学生学完课文后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因此,我要求学生就文中感受最深的一两点来写一篇读后感。 一位学生写出了这样深刻的感受:善意的谎言背后是继父深沉的爱……感受深刻,就会有表达的冲动。 抓住这一有利的契机,及时引导学生把心中所想的写下来,效果自然会事半功倍。 课文‚空白‛,抓住中心补一补 文章有些地方写的 含蓄,有的写的简练,给学生的思维留下了想象、延伸的空间。 学这样的文章时 ,我找准这些‚空白‛,让学生把写的简练的地方写具体,把写的含蓄的地方写生动。 如《生日卡片》一文的第三自然段,作者写她自己精心制作了一张生日卡片,上面对母亲写了很多,也画了很多。 学完这一段后,我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如果是你的母亲生日到了,你送的卡片上回写些什么、画些什么。 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了。 有的学生写的幽默风趣:妈妈,可不要生气哦,会长皱纹的。 有的学生写的情 真意切:妈妈 ,你是那温暖的太阳,我就是太阳底下受到你呵护的太阳花……新颖别致的填补练习,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也为学生的写作打下了基础。 欣赏古诗,发挥想象改一改 语文教材每册都编排有古诗。 这些古诗的内容浅显易懂。 写景的描绘得细腻生动,抒情的情感真挚感人。 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可以要求学生将这些古诗改写成写景或叙事的现代文。 如《咏柳》可以改写成一片描写郊外春天风景的文章。 3 转变观念,巧妙引导。 我拜读过作家肖复兴的《我教儿子学作文》一书。 它以自己的写作理念指导孩 子写作,并细心收集了儿子从初学写作到高中毕业的一篇篇习作,将这些文字整理成书。 对从事作文教学的教师来说,该书的确是一份宝贵的学习材料。 仔细通读全书后发现作家和教师在教写作上有许多相同之处。 同时,我也发现了几处明显的差异。 这些差异是很有价值的,体现着作家对写作行为本身的理解 以及充满智慧的教学行为。 我想,我们多数教师也应该从作家身上受到启发,转变观念,巧妙引导。 告诉孩子,作文其实很简单。 作家在启蒙时就告诉孩子,作文很简单,就像用积木垒房子一样,是很快乐的事。 肖铁 6 岁入学前识字不多,肖复兴就让 他对着录音机说话,说后和他一起听,并且告诉他这就是作文。 肖铁得到这样的信息后兴趣大增,对着录音机说个没完,他简直觉得自己就是作家了。 等到入学识字增多后,他就很自然的写起了日记、作文。 行文流畅,毫无其他孩子的‚难产‛体验。 这与其在起步阶段不但没有对习作产生丝毫畏惧,反而信心十足、兴趣浓厚十分不开的。 反思很多教师的作文启蒙,无不告诉孩子作文很难,很重要,甚至关系到今后的就业与成才。 所以在孩子们看来,作文是件难事,恐惧感从他们认识作文起就如影随形。 其实,作文是自己心声的表达,是将已知信息内化后向外倾吐 的过程,是一种近乎于本能的表达,何。本科教育--小学生习作指导的有效途径(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