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大学国防科技实验室等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大学实验室建设项目(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位置 ,集中体现了多学科 知识和 技术的交叉与融合,反映 出 知识经济、信息社会、制造 全球化对制造业发展的要求 ,为现代制造理论技术体系的丰富和发展展示了广阔的空间。 通过基础理论和工程应用研究 , 在复杂产品大系统集成建模、基于虚拟样机的建模理论与相关算法、异地跨平台产品数据管理、快速反应制造系统等方面不断创新和突破,从而推动航空宇航制造工程向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虚拟化、敏捷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在航空航天大型复杂产品制造系统总体集成技术方面,发展了多企业多层次异地协同设计制造系统集成框架;解决了复杂产品外观设计、评价、装配序列生成等问题;提出了多准则、多目标的非线性优化理论,实现了结构形状 、尺寸、拓扑关系的优化设计;在基于虚拟样机和实物测量建模的虚拟制造、快速原型、高效加工及可重组集成快速反应制造体系的若干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研究和开发了多种航空航天复杂结构件精确高效制造工艺及专用设备;研究了航空宇航重大型号项目管理及先进生产控制系统体系结构。 该 学科有五个主要研究方向: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技术,快速反应制造技术,现代设计与产品开发技术,航空宇航制造工艺与装备技某某 工业大学 某某 校区 国防科技实验室等建设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某某 省工程咨询中 心编制 14 术,项目管理与协同产品商务技术。 固体力学 学科 1956 年开始招收研究生, 1981 年 首批 获 博士学位授予权, 1985年建立 博士后流动站, 1995 年获世界银行重点学科发展项目资助建设“ 动力学与强度 ” 国家专业实验室, 1996 年首批获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并成为 “ 211 工程 ” 重点建设学科 , 1997 年被评为国家力学教学基地建设单位和 某某 省重点学科, 1999 年设 “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特聘教授岗。 现有研究人员 41 人,其中教授 14 人,博士生导师 8人, “ 长江学者 ” 2 人。 先后 曾 获航空部专项资助项目、世界银行重点学科发展项目、“ 211 工程 ” 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 国家工科力学教学基地 ” 等建设经费共计 110 万美元和 850 万人民币,初步建成 “ 动力学与强度 ” 国家专业实验室。 该实验室拥有各类先进的进口力学试验机、损伤检测仪器、工作站和大型工程分析软件,实验室面积达 2020 多平方米,具备 了一流的试验和计算条件。 该学科注重基础研究,发展学科交叉,面向工程应用。 在材料细观力学行为的理论、实验与数值模拟;新材料包括复合材料和智能材料的损伤演化及破坏分析;金属材料的变形机理及本构关系;材料的动态力学行为与微细观结构之间的关系;有限元和边界元的非线性数值分析以及并行算法及小波方法等基础研究已 形成 较稳定的研究方向。 特别是在新型抗毁伤材料 、 功能梯度防护装甲的冲击动力学、新型 航空发动机高温材料的本构关系、多孔非均质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力某某 工业大学 某某 校区 国防科技实验室等建设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某某 省工程咨询中 心编制 15 学行为、智能材料与结构的非线性力学行为与动力学研究等方面具有力学与材料学科交叉的特色。 此外 , 在飞机结构耐久性、损伤容限及可靠性分析与试验;航空发动机结构强度和寿命评估;航空器战伤评估与修复分析等与航空工程结合十分紧密的力学研究方面具有很好的基础和优势。 1996 年以来, 完成 科研项目 41 项,经费 1218 万元。 发表论文 371 篇 ,其中被 SCI 收录 52 篇, EI 收录 97 篇,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 18 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2 项 , 省部级教学成果奖 4 项,主持召开国际学术会议 2 次 , 全国性学术会议 3 次。 已 为国家培养 出 大批高级力学人才,其中硕士 316 名、博士 124 名 、 博士后 16 名。 该学科 正进一步改善研究环境,提高队伍素质,加强理论研究深度,紧密结合工程,力争在一些学科前沿研究领域有所突破,努力将其建成为国防建设和西部大开发服务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教学和科研基地。 飞行器设计 学科 包括飞行力学、飞机设计、无人机技术、导弹设计及空间飞行器设计 5 个专业 , 是首批 设立的 硕士点和 博士点。 1985 年设立博士后流动站 , 1996 年被 评为“ 211 工程 ” 重点建设学科 , 1997 年被批准为 某某 省重点学科, 1999 年被批准设立 “ 长江学者 ” 特聘教授岗位。 经过 40 多年的发展建设 ,该学科 不断适应航空航天科学技术的需求和推动 , 逐渐形成 一个多学科综合,面向航空航天主战场 , 提供新概念新思想、先进设计手段和评价手段的学科领域。 现有教师 100 多人,其中工程院院士 2 人, “ 长江学者 ” 特聘教授 2 人,国家 “ 863”某某 工业大学 某某 校区 国防科技实验室等建设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某某 省工程咨询中 心编制 16 及总装专业专家 4 人,博士生导师 17 人。 拥有部级重点实验室 1 个,“ 211 工程 ” 一期建设实验室 2 个,专业教学实验室 4 个 , 实验室面积 4000 多平方米。 该 学科 “ 飞行动力学和控制 ” 及 “ 飞行器系统工程与可靠性 ” 两个基础性研究方向在国内 处于 领先地位 , “ 飞机综合设计 ” 、 “ 导弹与空间飞行器设计 ” 及 “ 无人机系统设计 ” 3 个 研究开发 产品已大量装备部队,为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且形成了产、学、研基地。 近五年来, 该学科 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2 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省部级奖数十项,承担各类基金、重点预研和重点型号项目经费超过 3 亿元。 出版专著、教材 11 部,发表论文 500 余篇。 获全国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1 项,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2 项、二等奖 2项,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1 篇, 某某 省优秀博士论文 4 篇。 “ 九五 ” 期间为国家培养博士 40 余名、硕士 150 余名。 该 学科 已 形成五个主要研究方向,其特色 紧扣世界新型飞行器的发展动向,研究并解决有关前沿基础理论与应用课题,建立和完善基本理论体系、工程设计与评价方法,提出新设计概念、进行关键技术攻关、系统整合等。 未来五年 该学科 的发展思路和目标是 : ⑴ 以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需求为牵引,拓展现有学科方向,开展前沿领域高水平研究工作。 ⑵ 结合 “ 211 工程 ” 建设和重点学科建设 , 在硬件和软件环境方面达到国际水平 , 成为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和创新实践基地。 某某 工业大学 某某 校区 国防科技实验室等建设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某某 省工程咨询中 心编制 17 ⑶ 继续在产、学、研结合中发挥学科主导优势 , 在国家 重点型号任务中解决重大理论和工程问题。 ⑷ 广泛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合作 ,进行开放式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力争逐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 学科 创建于 1956 年 , 1961 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1981 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首批硕士学位授权点 , 1986 年获准为全国第一个水中兵器博士学位授权点 , 1993 年获准建立兵器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 1998 年学科名称调整为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 2020 年被批准为“ 兵器科学与技术 ” 一级学科授权点。 该 学科 由航海工程学院所属的测控技术及仪器、电子 信息工程、热能动力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自动化五个专业教研室组成 ,建有 “ 水下信号处理及控制 ” 和 “ 声学工程与检测技术 ”两 个国家级实验室 , 全国唯一的大型高速水洞 , 大型 消声水池等专业实验室。 近五年承担国家、部委等各类科研项目 124 项 , 获国家科技奖 3 项 , 部级科技奖 38 项。 同时发表学术论文 1000 余篇 , 被 SCI、 EI、 ISTP 三大索引摘引 189 篇次,出版专著 8 部,教材 5 部。 主要研究方向及特色为: ⑴ 水下信息处理与引信技术:主要研究复杂多变、强干扰背景下的微弱信号检测与处理,自动目标识别与分类,多目标参数估计 技术 ,水下对抗与反对抗技术 , 末制导与引信一体化技术等。 研究的突出特点是目标信号多变 , 干扰背景复杂 , 检测可靠性要求高 , 功耗限制苛某某 工业大学 某某 校区 国防科技实验室等建设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某某 省工程咨询中 心编制 18 刻等。 ⑵ 水下航行器精确制导与控制 : 主要研究在噪声干扰强、载体高速运动等恶劣信息环境下的目标检测与定位技术,高 精度快速控制系统的设计理论与方法,垂直命中导引律,组合制导技术 ,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等。 水下航行器制导系统具有制导参量获取手段单一,可获取的参量少、精度低 , 弹道复杂 , 命中精度要求高等特点。 ⑶ 水下航行器系统总体设计理论与技术 : 主要研究水下航行器总体设计及优化理论,系统安全 性与可靠性 , 随行波减阻降噪技术,水下航行器新概念、新原理等。 多学科交叉与多系统的高度综合是 该 研究方向的一个突出特点。 ⑷ 水下航行器动力推进理论与技术 : 主要研究新型高能燃料燃烧机理 , 点火启动关键技术,大流量旋转燃烧室优化设计,电动力推进及无级变速技术等。 水下工作环境特殊,受外形及体积、重 量等严格限制,为了消除水下航行器的航迹,燃料和组元也有特定要求 是该研究方向的特点。 ⑸ 水下航行器系统建模理论与仿真技术 : 主要研究水下航行器运行过程中动力学与环境的精细建模 , 仿真系统精度和置信度评估 , 分布交互仿真、多媒体仿真 技术,数字化和一体化半实物仿真技术 , 动力系统的建模与仿真,舰船声、磁、水压场半实物仿真等。 水下环境、入水弹道复杂,建模困难 是该研究方向的特点。 “ 十五 ” 期间 , 该学科出色 的 完成 了 国家重点型号项目 的研发任务,获 国家级科技成果奖 ; 狠抓基础理论的研究工作,在宽频带自导某某 工业大学 某某 校区 国防科技实验室等建设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某某 省工程咨询中 心编制 19 技术,高精度快速控制技术,精确制导技术,水下航行器减阻降噪技术 , 新型多能燃料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在某些点上力争有较大突破。 从而使 该 学科点的整体学术水平有较大提高,居于国内领先地位。 电路与系统 学科 始于 1958 年建立的电子 线路、遥控遥测和微波电路等 专业 , 1984年获 “ 信号、电路与系统 ” 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 1996 年获 博士学位授予权。 1997 年被批准为 某某 省重点学科, 1999 年建立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博士后流动站。 现有博士 生 导师 8 人,教授 20 人 , 累计招收博士生 73 人 , 硕士生 232 人,其中,已获博士学位 16 人,硕士学位139 人,目前在读博士生 57 人,硕士生 93 人。 该学科 长期承担大型国防项目研究 (如研制出装备国产某型飞机的雷达 ,多个型号的无人机电子系统 ), 形成了航空电子综合系统、网络理论及应用、微电子与电路设计、大规模系统分析 4 个 研究方向 , 建有 3 个部级重点实验室。 “ 九五 ” 以来 , 完成国防重点型号研制任务2 项,国防重点预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 52 项,累计经费约 5800 万元。 目前在研项目 38 项,经费 3400 多万元。 获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省部级以上奖 18 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232 篇 , 其中被 SCI 和 EI 收录的论文 69 篇。 承担了 “ 211 工程 ” 重点学科建设 “ 先进航空火力综合控制系统 ” 和 “ 空中交通管制 ” 的部分建设项目以及部级重点实验室建设。 该学科紧密结合国防科研 , 长期从事国防高技术研究、无人机电某某 工业大学 某某 校区 国防科技实验室等建设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某某 省工程咨询中 心编制 20 子系统、网络参数测 量 , 航空微电子技术和航空大系统分析。 研究主要围绕航空和无人机需求开展。 在微电子技术方面开发了微电子设计和 EDA 系统 , 并设计和研制了的多种国防急需的芯片 , 打破了西方对我国的封锁。 网络参数测量是电子学的基础之一 , 该学科在多端口网络参数测量理论和技术方面的成果曾被国际无线电联盟 (URSI)列为电磁测量进展 , 研制的多状态反射计的测量精度和稳定性超过了 HP 公司的矢量网络分析仪 (航空部鉴定)。 “十一五”期间 该学科的主要建设目标和预期成效 如下 : ⑴ 建设高水平的航空电子综合实验室,开展航空电子前沿技术研究 , 突破关键技术 ; ⑵ 建立有先进水平的微电子与 EDA 研究室 ; ⑶ 在 “ 211 工程 ” 一期的基础上续 “ 航空火力控制 ” 实验 , 在航空武器系统分析和综合方面取得突破 ; ⑷ 建立一支高水平 ,年龄搭配合理的学术梯队,培养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骨干。 利用该学科将要建成的一流的试验设备,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扩大国际交流和合作,增强创新能力。 紧跟该学科国际发展前沿,使该学科的学术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材料学 学科 起源于原 某某 工学院热加工专业 , 1957 年 成立 材料热加工系 ,1962 年扩充为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1996 年建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9。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