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热点(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心献祖国 —— 谈当代青年的核心价值观 高尚的信仰,成就高尚的人生,为公众利益而确立的信仰,其人生尤其高尚。 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期,物欲浮躁、思潮喧腾,也许有人习惯以货币和待遇来评价一份职业,也许有人喜欢以名下资产来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也许还有人用经济收益来评判事业的价值所在。 而我认为,衡量一个人事业与作为价值的,是他的作为是否符合崇高的精神价值,职业是否符合社会公益需求,事业是否与国家命运紧紧相连。 只要所从事的是一份崇高的事业,个人必因此而有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为履行崇高使命付出任何代价,取得任何荣誉,都是人生的价值所在。 毋庸讳言,在今天中国正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既处于黄金发展期,也处于矛盾凸显期;现实社会中并不是到处铺满鲜花、到处充满高尚,还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存在着一些丑恶现象。 更无须回避,今天社会上多元价值观激烈碰撞,社会价值判断屡屡出现混乱:有人说这是一个进入了 个人价值实现的年代,反英雄、反文化、反主流、反崇高、反责任成了时髦。 于是,有人赞美欣赏自私自利的“真小人”活得真实;有人笃信,什么理想信念、人生信仰都是虚的;更有人说,只有自我人生的需要才是实实在在的。 就在不久前古城荆州长江岸边大学生们英勇救助落水儿童的时候,面对三位英勇献身的大学生,而后赶来的打捞船船主竟然声称:“活人不救,只捞尸体”,“捞尸体,白天每人 1. 2 万元,晚上 1. 8 万元,一手给钱一手捞人”„„冷酷的现实无情地告诉我们:这仍是一个考验信仰和英雄的年代。 在金钱物欲的诱惑面前,在个人利益和他人利益发生 冲突时,在生死关头,有人选择金钱,有人选择牺牲„„ 一个国家的强盛、一个民族的崛起靠的是什么。 靠的是其综合实力,而在国与国综合实力的竞争中,更关键的是核心竞争力的竞争。 然而,一个核心价值观缺失的民族又何谈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让我们欣慰的是,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着力培育当代青年的核心价值观;让我们振奋的是,在世风浮躁的当下,仍有一批又一批有志青年在坚守着、实践着、高扬着他们的核心价值观。 时代的风采酝酿出当代青年人的风采。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文明积淀中形成的勤劳勇敢、自信善良、见义勇 为、舍生取义等传统美德在每一代青年身上都得到体现。 当代青年所表现出来的思想特点、行为方式的多元性和选择性,都是由我们的时代所决定的。 成长于改革开放时期的 90 后一代,曾经饱受各方的质疑,甚至有人认为他们是“垮掉的一代”、“崩溃的一代”。 我们不否认这一代人身上的缺点、不足,这也是这个时代的诟病在他们身上的折射。 但是,我们欣喜地看到,无论是奥运火炬海外传递还是汶川地震抗震救灾,无论是志愿服务北京奥运会还是 10 24 结梯救人,当代青年一次又一次在人民危难和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展现了这一代人的责任与担当。 10 24 大学生英雄救人事件是一个活生生的教材,给了我们很多启发,对于如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提供了宽广的思路。 一方面,政府、社会、教育机构和青年组织要正确地看待当代青年,充分相信青年人,宽容青年人,在引导青年一代健康成长的同时为他们提供更加宽裕的成长环境;另一方面,有关部门和学校要进一步深入挖掘“人梯精神”的时代内涵和社会价值,系统、全面分析当代青年的时代特征,这是在全社会进一步弘扬社会新风正气、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6 “热血写春秋,丹心献祖国”,服务公众,献身公益,把大好年华和一腔热血献给祖国和人民,这 是当代青年应具有的核心价值观。 高扬这一核心价值观,必将有助于青年洞穿社会现象的迷雾,找准自己在历史中的定位,实现人生价值,为打造中华民族的核心竞争力贡献一份力量。 文化产业改革创新 【背景链接】 20xx 年 7 月 22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 随后,该《规划》正式发布,标志着发展文化产业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纳入了党和国家的重要工作日程。 【标准表述】 按照中央“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精神,根据文化领域改革发展的实际情况,明确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 目标,提出落实相关任务的政策措施和保障条件,对成长性好、示范带动效应强、具有全局性和先导性的重大项目作出安排。 按照《规划》的基本原则,做到五个坚持:一是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二是坚持以体制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激发文化产业发展活力;三是坚持重点突破,加快推进重大工程项目;四是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着力提高文化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五是坚持内外并重,积极开拓国内国际文化市场。 主要任务一是发展重点文化产业,以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 、数字内容和动漫等产业为重点,加大扶持力度,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是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 三是培育骨干文化企业。 四是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 五是扩大文化消费。 要创新文化产品和服务,培育新的文化消费热点。 要提供价格合理、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开发与文化结合的教育培训、健身、旅游、休闲等服务性消费,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六是建设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七是发展新兴文化业态。 要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现代生产方式,推动产业升级。 积极发展新兴出版发行业态,支持发展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网络广播影视,运用高新技术 改造传统娱乐设施。 八是扩大对外文化贸易。 为实现上述目标,政府要在以下方面提供政策措施和保障条件:一是降低准入门槛。 积极吸收社会资本,准予外资进入政策允许的文化产业领域。 二是加大政府投入。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设立并用好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三是落实税收政策。 要加大税收扶持力度,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四是加大金融支持。 五是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将《规划》的实施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把《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相关的考核、评价和责任制度,作为评价地区发展 水平、衡量发展质量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 六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紧紧抓住转企改制、重塑市场主体这个中心环节,明确国有文艺演出院团体制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表,加快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 七是培养文化产业人才。 着力加强领军人物和各类专门人才的培养,培养一批熟悉市场经济规律,懂经营、善管理的人才。 吸引财经、金融、科技等领域的优秀人才进入文化产业领域,注重海外文化创意、研发、管理等高端人才的引进。 八是加强立法工作。 进一步完善法律体系,依法加强对文化产业发展的规范管理。 完善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严厉打击各类 盗版侵权行为,促进国家文化创新能力建设。 【标准表述】 四、社会 群体性事件 人民内部矛盾 【背景链接】 20xx 年至 20xx 年,瓮安事件和孟连事件、石首事件先后发生,同时,镉污染、铅中毒等环境污染原因导致的群众抗议,也成为群体性事件的新趋势。 这引发了各地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深刻反思,中央连续对全国县委书记、公安局长进行培训,国家的政治决 7 策层与执行层基本确立了以化解人民内部矛盾方式处理群体性事件的思路。 20xx 年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特别重视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及时合 理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坚决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