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密:行测选择题快速解题技巧内容摘要:

专家解密:行测选择题快速解题技巧 专家解密:国家公考行测选择题快速解题技巧中央和地方公务员考试过程中,基本上都要为行测划定一个基本的分数线;没有达到这个分数线的进不了面试更谈不上录取了。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行测(全称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省市考试常称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试),英文为 称 本来是用来测智商的,有相当数量的题小学生都能做,好多题在小学生的寒假作业、暑假作业上都有。 少部分是中学生就能做的,只有极少数需要大学生才能做。 但好多考生把它想得太难了,总以为微言大义,其实有时简单得令人难以相信。 考行测,把问题想简单点好。 行测是用来过滤迂夫子的,公务员队伍不需要书呆子!所有的认为行测难的报考者都是把行测当成知识考察来做的。 这恰好中了“机关”,因为行测试题设计原理是公平,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正确做完所有的题,所以,要考 100 分基本上不可能。 考了这么多年,没听说有谁考过 100 分,当然,这也不否认今后出现有人考满分的情况。 因为行测的题设计得要公平,就需要考虑到任何一个专业的人都有所长,都有所短,这样才能比较准确地测试考生的水平。 所以,做不正确所有的题是很正常的,包括很多培训书上,那些多年关注行测的人,依然还是经常做错题。 但这并不是说行测就不容易考高分,行测也容易考高分。 有考中央行测的考了 96 分,四川也有考了 98 分的。 考行测,根据我长期的研究,总结为一句话“认认真真抓形式,扎扎实实走过场”。 所以,行测高分之道,不只在于做得起的题要得分,更重要的是做不起的题也要得分。 我结合自己长期的研究,将被报考者公认为经典的方法演示如下,希望能给各位报考者以切实有效的指导。 一、最有效、最基本的方法难度判断法定义:难度判断法是指根据试题的难度确定答案的基本位置。 基本原理:由于行测全是四选一的客观题,所以无论如何答案都在 四个选项中,此其一。 其二,按照试题设置的原则,答案分布应当均衡,因此各个答案出现的机率要差不多。 到底在不同的试题中,哪种题的答案放在哪个位置?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难题的答案放前边,易题的答案放后边。 由此就涉及如何判断难题和易题。 难题是指试题涉及较多的知识和信息,信息之间缝隙太大,试题与答案之间不容易建立起直接联系的题。 易题是指试题内容为广大报考者熟悉,多数人都可能做得起的题。 由此,总体来说,难题的答案在 题的答案在 么,又怎样确定哪个答案在 A,哪个答案在 B 呢?一般说来,难得无从下手的答案在 A,很难但可以倒回去验证的答案在 B。 易题中哪个选C,哪个选 D 呢?一般说来,估计多数人都做得起的题答案在 D,估计多数人都做得起但要花较多时间的答案在 C。 简而言之,就是最难的题答案常在 A,最易的题答案在 D。 很难但可以倒回去验证的答案在 B,容易但费时的答案在 C。 但是,在不同的题中难题和易题的判断标准显然不一样。 相对比较容易看出什么是难题和易题的在数学运算、资料分析、演绎推理等题型上。 但在常识判断中,根据研究,常识判断中的难题是题干比较短小、关键词汇不多的题。 为什么这样说呢?这为词语越少,词语之间能够形成逻辑链的可能性就越小。 这样,即是一个简单的常识;你要是忘了,是无论如何都无法从题干和选项中推知答案的,这是常识判断的难做之处。 相反,那些题干比较长的常识判断,反而容易从词汇之间的逻辑关系之间找到蛛丝马迹,根据有限信息提示,从而把答案做对。 我们来看例子。 例:对某单位的 100 名员工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他们喜欢看球赛和电影、戏剧。 其中 58 人喜欢看球赛,38 人喜欢看戏剧,52 人喜欢看电影,既喜欢看球赛又喜欢看戏剧的有 18 人,既喜欢看电影又喜欢看戏剧的有 16 人,三种都喜欢看的有 12 人,则只喜欢看电影的有A、22 人 B、28 人 C、30 人 D、36 人(05 中央 A)我们先根据难度来判断,这道题有多难。 如果以很难、难、易、很易为四级的话,估计这道题的难度为“很难”。 因为看了之后,发觉这道题的答案和题之间找不出可以互相支持的地方。 一般人简直无从下手。 这时候,放弃做题是必要的,但放弃答案是不行的。 这时候,你就选择 A,对这种牛吃南瓜开不起头的答案选 A 的正确率非常高。 我们来看考过的题中的难题与答案分布。 二、对数学运算比较有效的方法联系法联系法是指数字之间存在着一些必然联系,通过这些联系可以找出答案。 比如在涉及距离速度的题中,出现了 7 和 21、4 和 12 等数字,你要联想要答案可能跟 3 有关,而不是跟 5、8 等其他数字有关。 例:甲乙丙三人沿着 400 米环形跑道进行 800 米跑比赛,当甲跑 1 圈时,乙比甲多跑了 17 圈。 丙比甲少跑 1/7 圈。 如果他们各自跑步的速度始终不变,那么,当乙到达终点时,甲在丙前面:A、85 米 (05 中央 A)我们不用做题,就看题干中的数字哪些和答案相关,看能否选出正确答案。 看:800,1,17,17。 你觉得最可能跟哪个数字有关:85,90,100,105。 应当想到,最核心的数字有 3 个:1,7,8。 这样,答案基本不可能跟尾数是 5 的有关。 可以说 A、D 都不是答案。 在 90 和 100 中哪个更接近答案呢?1001 因为比较明显的感觉是 100×(7+1):800。 所以选 C。 这样,我们就绕过了从题中算出答案的麻烦。 考行测,有一句经典的话:“认认真真抓形式,扎扎实实有过场。 ”从这题里你感觉到了吗?如果没有,再看一题。 例:姐弟俩出游,弟弟先走一步,每分钟走 40 米,走了 80 米后姐姐去追他。 姐姐每分钟走 60 米,姐姐带的小狗每分钟走 150 米。 小狗追上弟弟后又转去找姐姐,碰上了姐姐又转去追弟弟,这样跑来跑去,直到姐弟相遇才停下来。 问小狗总共跑了多少米? (03 中央 A)这道题有点难,你可能做不起。 按一般的参考书的讲法,你可以倒回去验证。 这样你会选出正确的答案。 但我想用不着。 首先看数字,40,60,150,肯定首要要能整除 150,这样就只有两个答案备选,即 600 和 1200。 但是,最终答案应该是速度的三者速度的最小公倍数,三者之间关系最密切,答案要是三者的最小公倍数。 只有 才行。 这样答案就选 A。 但在这里边,抛开了一个数 80,因为它是另类。 懂了吗?现在你来选这道题的答案是哪个?例 5:甲、乙、丙三人沿湖边散步,同时从湖边一固定点出发,甲按顺时针方向行走,乙与丙按逆时针方向行走,甲第一次遇到乙后 1 又 14 分钟遇到丙,再过 3 又 34 分钟第二次遇到乙。 已知乙的速度是甲的 23,湖的周长为 600 米,则丙的速度为:分 分 分 分(03 浙江)你能选出正确答案 A 吗?你能说明它们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吗?三、对逻辑判断比较有用的方法验证法验证法是指将选项带人题干的关键处来验证其正确性的方法。 逻辑判断的题干往往比较长,如果全部读完,那是要花很多时间的,所以必须要简化程序,直接将先期带到最后一句话的前后去检验,基本可以确定答案之所在。 四、对言语理解与表达有效的方法关键词法关键词法是指对言语的理解要抓住重要的词语,从而将其组织起来表达符合题干的意思。 行测考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的题干往往比较长,如果考生要认真地阅读,有些题可能 1 分钟都读不完。 这时候,考生就要“好读书不求甚解”、“观其大略”,用历史文化残余与历史重构法的方式,将快速阅读过后头脑中残存的信息组织起来,在答案中寻找具有相同形式或内容的选项。 五、最简单的办法句法适用于类比推理和定义判断。 因为造句法的基本原理是相似事物之间具有异质同构性。 六、最凭感觉的方法座标法座标法是指根据已有数字所处的座标之间的变化规律,确定另一个数字的座标。 座标法适用于数字推理,特别适合自然数的类比推理。 一般的参考书上是采用二级特级或三级特征来进行推理,远没有座标法进行推理来得形象、快捷。 座标法在操作时就是将给定的几个数字的横座标分别设定为1、2、3、4、5、6,纵座标就是该数字本身。 这样,我们就能比较明显地看出数字之间变化规律。 但这种稍嫌抽象,对于数字极大、极小的都需要加上感觉才能判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