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会计论文浅析我国管理会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究成果来看,主要关注稳健性的债务契约动因,较少探讨稳健性会计信息在公司借贷过程中发挥的经济效应。 为此,本文从公司再贷款业务视角出发研究稳健性 会计信息在公司借贷过程中发挥的经济效用,以期深化稳健性经济后果研究,为我国稳健性会计制度演化提供实证依据。 一、文献回顾 在股东(管理层)-债权人的契约中,债权人面临着非对称的收益。 为此,较之公司股东,债权人更加关心公司资产的最低价值,并防范公司高估利润和资产。 稳健性原则以其独特的非对称确认方式避免了管理层对资产和利润的高估,进而缓解了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冲突,提高了债务执行过程中的效率,成为了一种有效缓解股东与债权人利益冲突的保护机制。 因此,现有研究已经证实,即使没有会计准则等法规的强制性要求,契约各方也会 自愿选择稳健性原则下的会计盈余作为收益分配的基础。 Leftwich( 1983)和 EiGazza( r1990)发现,私人借款合同中修改并违背 GAAP 规定的主要与稳健性原则相关。 随着可计量会计稳健性概念的提出, Ahmed 等( 20xx)首次采取实证研究方法证实了稳健性会计缓解借贷双方代理冲突的作用。 其研究结论证实了稳健性会计信息能够防止管理层对资产和利润的高估,限制清算性股利的发放,并进一步降低借款人的借款成本。 Zhang( 20xx)直接用借贷利率进行研究发现稳健性确实能降低债务成本,同时稳健性原则具有事后有效性,即一旦产生违约风险,稳健性会计能够使企业更快地触发债务契约条款,从而给债权人提供更为及时的信号。 Ball、 Robin和 Sadka( 20xx)在稳健性与权益市场、债务市场之间 的国家横截面关系的研究中发现,债务市场规模解释了稳健性的国家横截面变动,而权益市场规模则对稳健性无显著影响。 这意味着稳健性只对信贷人有利,对权益市场的股东似乎用处不大。 Beatty、 Anne 和 Joseph Webe( r20xx)进一步研究了借贷契约执行过程中稳健性会计对借贷双方的事前、事后效用。 就国内研究而言,基于债务契约视角下的稳健性研究相对较少。 其中,李远鹏( 20xx)在其博士论文中分析到:鉴于我国债务契约的软约束,银行债务并没有对稳健性财务报告产生有效需求。 毛新述和戴德明( 20xx)同样认为,我国企 业往往通过与银行建立密切关系来获取资金,银行主要通过私人渠道来获取相关信息,我国债权人对公开财务报告的需求和债务契约的依赖相对较小。 然而,孙铮等( 20xx)、刘运国和吴小蒙( 20xx)、刘凤委和汪扬( 20xx)等研究发现,债务比重大的企业的稳健性显著强于债务比重小的企业。 王毅春和孙林岩( 20xx)则进一步研究发现,当股东与债权人的利益趋于一致时,会计信息的稳健性减弱;反之,则会计信息的稳健性增强。 朱凯( 20xx)以及朱红军等( 20xx)则进一步研究了企业产权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 从文献回顾来看,我国基于债务契 约视角的会计稳健性研究集中在公司债务能否激励公司提供稳健性会计信息方面,但是稳健性会计信息是否有助于公司获得再贷款则少有文章探讨。 为此,本文基于公司再贷款业务视角来研究稳健性会计信息在公司信贷业务中发挥的经济效用,以期为稳健性会计信息的经济后果提供实证依据。 二、研究假设 稳健性会计的非对称确认标准能够防止管理层对资产和利润的高估,限制清算性股利的发放,并提出更为及时的违约风险上升的警告,这使得债权人可以采取更为及时的自我保护措施来减小风险。 为此,会计学者认为稳健性会计政策更符合债权人的利益需要,稳健性财务 报告能为债权人带来更高的治理效率。 于是,为了保护自身利益,债权人有动机激励债务人提供更稳健的财务报告,当债务人提供了稳健的财务报告时,债权人将在贷款成本、贷款期限或者是贷款规模等方面提供更为优惠的条件。 我国尚没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