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龙县肉牛养殖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卖专业户生产的饲草,实现专业户配合基地育肥生产。 根据专业户的实际开支情况,项目实施第三年到第八年,每年育肥出栏400头,第九年后每年育肥600头,其中第三年至第五年,育肥杂交一代肉牛,第六年育肥生产杂交一代340头,第二代60头,第七年,杂交一代280头,二代120头,第二代60头,第七年,杂交一代280头,二代120头,第八年杂交一代220头,二代180头,第九年杂交一代120头,二代480头,第十年育肥杂交二代600头。 价格体系:根据市场价格,杂交一代周岁出栏1800元/头,杂交二代周岁牛出栏2200元/头,出栏肉牛活重14元/kg,,淘汰母牛。 第四年淘汰的母牛每头1400元,第五年每头1350元,第六年,每头1300元,第七年每头1250元,第八年每头1200元,每九年每头1150元。 淘汰母牛回购每头1400元。 第二节、项目重点建设内容选建示范专业户:实施圈舍改造:建植青贮饲料生产地:建设青贮窖:选购基础繁殖母牛:规化建设肉牛育肥场:第四章 项目技术可行性分析第一节、项目技术措施及选择评价项目实施以现代畜牧科技进行畜牧产业化建设,充分利用杂交优势进行育肥生产。 技术措施:建立健全疾病防治措施,定期进行防疫和驱虫及产科疾病的防治。 建立繁殖配种档案,实施人工冷冻输配;建立草畜平衡体系,选定饲养方案,实施全价配合饲料育肥生产;改变饲养方式,实施干平圈饲养。 第二节、项目技术关键及保障条件项目技术关键是确保牛健康生长和配种繁殖的提高,因此为避免疫病造成的死亡,由保险公司对牛的疫病死亡风险进行承保,在进行常规疾病防治的同时,重点做好产科疾病的防治,做好发情鉴定,配种前做好牛体卫生和精子活率的检查,提高基础母牛的配种的受胎率。 第三节、项目技术先进性评价利用杂交优势进行肉牛生产是现阶段国内、国际肉牛产业较为先进的生产方式,所采取的技术措施:人工冷冻输配和配合饲料育肥生产是现代先进的畜牧科技手段。 第五章 项目建设地选择及主要工程设计第一节、 项目建设地及条件评价项目实施地云龙县功果桥镇,位于县城西南部,距县城76km,地处大理、保山、怒江三地州的交界地带,平均海拔1600米,属于低热河谷气候类型,全镇28518人,%,辖11个行政村,183多个村民小组。 资源条件:全乡耕地面积1988公顷,其中旱地可开 发利用荒山草坡面积1万多公顷,土质为壤土,保水、保肥性能较好。 气候条件:℃,极端最高气温35℃,极端最低气温0℃,无霜期320天,适宜各种农作物和家畜的生长繁殖。 交通条件:功表公路贯穿全镇,村组之间有乡村公路互连,交通条件较为便利,有利于产品的运输。 电力通迅:全乡村村通电,属国家电网供电,2002年以来已全面开通程控电话和移动通讯,宽带网络已覆盖大部分地区。 社会经济条件:全镇经济以农作物生产为主,商品化程度不高。 210年全乡人均收入2383元,基中畜牧业收入占52%。 拟选址地点:项目选择在云龙县功果桥镇下坞村,有21个村民组近1000户,全村具有可开发利用的土地5000亩,位功表路旁,交通便利,通讯条件好,有利于建设肉牛产业集约化、商品化生产,形成云龙县肉牛养殖示范园区。 第二节、 项目建设主要工程设计一、 肉牛繁殖示范户,每户种植5亩青贮饲料,养殖5头基础繁殖母牛,建设8立方米青贮窖4个,42平方米的圈舍,内设料槽、牛栏、牛床和排粪沟。 圈舍:长12米,高3米,双坡式屋顶,半开放式牛舍,地面有斜坡,防滑的水泥地面建筑。 水料槽:建在牛。云龙县肉牛养殖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