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复习试卷(优)(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23 S32 Zn65 三 .(本大题共 5题 共 20分) 16.( 1)( 4 分)用适当的数字和符号填空: ① 一个氧分子 ; ② 二个镁 原子 ; ③ 氯化锌中锌显 +2 价 ; ④ 碳酸根离子。 ( 2) ( 4 分) 氧气、干冰、熟石灰和纯碱四种物质分别与下列图中的人类活动有关,请将它们 的 化学式. . . 填在图下相应的括号内。 17.( 3分)下图是 A、 B、 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示意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 1) 10℃时, B物质的溶解度 A物质的溶解度(填“>”或“=”或“ ”)。 ( 2) 60℃时, A、 B两种物质 形成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饱和溶液(填“能”或“不能”)。 ( 3)将 40℃时的 A、 B、 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 液降温至 10℃时,无晶体析出的是。 18.( 3分)在盛有硝酸汞溶液的试管里,浸入一根洁净的铜丝,过一会儿取出,在铜丝表面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9.( 2分)某无色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 H N CO、 CO HCl中的几种,现将该气体经下列处理(假设每步反应或作用都是完全的)。 5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通过澄清石灰水时,无沉淀但气体体积明显减少,说明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 ( 2)通过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 20.( 4分)已知碘元素(元素符号为 I)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 x 的值为 ; ( 2)一般情况下,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碘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下列元素的化学性质最相似的是 ; A B C D ( 3)碘化氢的水溶液是一种酸,写出碘化氢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四 .(本大题共 4题 共 20分) 21.( 8分)按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镁条在氧气中燃烧 ( 2)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 3)在加热的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 ( 4)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22.( 5。中考化学复习试卷(优)(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8 分,共 32 分 ) 27.珠海公司于 20xx 年 9 月 1 日收到广发公司的不带息商业承兑汇票一张,面值为 80000元,付款期限为 3 个月,系产品的销售货款和增值税 (增值税为 11624 元 )。 公司由于资金周转问题,将此票据于 9 月 2 日到银行贴现,银行贴现率为 8%。 3 个月到期后 (12 月 2 日 ),由于广发公司账上无法付款
上 C.分子中至少有 11 个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 D.该烃属于苯的同系物 13.以乙炔作为原料的合成反应,下列过程中能生成 CH2BrCHBrCl的是( ) A.先加 HCl,再加 HBr B.先加 Cl2 再加 HBr C.先加 HCl,再加 Br2 D.先加 HBr,再加 HCl 2 14. 丁睛橡胶 具有优良的耐油、耐高温性能,合成丁腈橡胶的 原料是 ( ) ① CH2=CH—
20.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我功德不及汉文帝,更不可浪费民力”“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 唐太宗 时期:“贞观之治”;“镜子” —— 魏征。 21. “贞观之风,一时复振”、 “ 忆昔 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 唐玄宗 前期:开元盛世(唐朝达到全盛)。 22. “缙绅虽位极人臣
略预定的目标,就应当认为这一战略的制定及实施是成功的。 战略的实施应当在企业高层领导人员统一领导、统一指挥下来进行。 权变的观念应当贯穿于战略管理的全过程。 【例题•多选题】在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 ) 解析: ADE (二)企业战略实施的模式 在企业战略实践中,战略实施有五种不同的模式。 企业高层领导研究确定战略,向企业管理人员宣布企业战略,然后强制下层管理人员执 行。
( 0/) P/=A( P/A, i, 3) 28 P=P/( P/F, i, 2) P=A( P/A, i, 3) ( P/F, i, 2) 方法 2: 先加上后减去。 递延年金现值 P= A ( P/A, i, m+ n)A ( P/A, i, m) 0 1 2 3 4 5 A A A 假设 1~ m 期有收支 老师手写: 方法 3:先求递延年金的终 值,再将终值换算成现值。 P= A (
呼应。 改正: 如果 地层是均匀的 , 能够清楚辨认含油层位的顶面和含水层的底部 ,可以 直接用电测曲线确定 RO和 Ri。 误用类型: 成对关联词语省去一个 病句例子: 若 U={u1, u2, …… um}是一个油气田的 m个开发方案 , 其中 uk= {uk1,uk2, …… ukm}, 方案 uk的第 i个指标 ,相对与理想方案的满意度由 ( 1) 式给出。 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