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绿城育华初二(下)科学期中考(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 26. ( 8 分 ) 新华网报道: 3 月 29 日,京沪高速公路淮安段一辆满载液氯的液罐车和对面来车相撞,大量液氯外泄。 据目击者描述: “ 一股黄绿色的气体就像探照灯光一样, „唰 ‟地射向高空,足有 5 米高,并有刺鼻的味道 ”。 事发后消防队员 不断地用水枪喷射,但时值西南风,氯气迅速向西南方扩散,造成 350 人中毒进医院救治,另有 28 人中毒死亡的特大事故。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 1)氯气的物理性质有 : ▲ 、 ▲ (写出 2 点 ); ( 2)氯气可用于自来水消毒是因为氯气与水反应生成了次氯酸( HClO)。 次氯酸( H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 ( 3)实验室多余的氯气可用 NaOH溶液吸收。 试完成化学方程式 Cl2 + 2NaOH ▲ + NaClO + H2O 27. ( 4 分 ) 有 A、 B、 C、 D 四种物质。 A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B 在 A中燃烧很 旺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将燃着的火柴伸人到 D的集 气瓶中,火焰立即熄灭 , 且 D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由此可推断 A是 ▲ , B 是 ▲ , C 是 ▲ , D 是 ▲。 ( 用 化学式 表示 ) 28. ( 10 分 ) 根据实验室加热 KClO3 与 MnO2的混合物制取氧气的 过程, 回答下列问题 : ( 1) 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 ( 填序 号 ) ; ① 先加药品、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 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加药品 ( 2)将 KClO3 与 MnO2 混合前,称得实验中 KClO3 为 a 克, MnO2 为 b 克,加热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 c 克,则其中 MnO2 为 ▲ 克,反应中生成氧气 ▲ 克; ( 3) 实验结束后,查资料发现 KClO3 和 KCl均易溶于水, MnO2难溶于水, 若要回收 反应后剩余固体物中的 MnO2,则可将试管内的剩余物经 ▲ 、 ▲ 、洗涤、干燥等 操作 加以回收。 质子 ▲ ▲ ▲ ▲ ▲ ▲ 2020 年绿城育华初二(下)科学期中考 第 6 页(共 7 页) 29. ( 4分 ) 右图所示装 置用于测定蝗虫呼吸作用的速率。 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期间蝗虫的生命活动,瓶口密封。 图中的 NaOH 溶液能够充分吸收瓶中的 CO2 气体,据图回答: ( 1) 30 分钟后, U 形管中的水柱向 ▲ 瓶 (填 “ A” 或 “ B” )移动; ( 2) B 瓶有什么作用。 ▲。 30. ( 8 分 ) 右图所示是某人在 1 个标准大气压下的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 请分 析回答: ( 1)曲线 AB 段表示 ▲ 时肺内气压的变化。 ( 2)曲线发生 BC 段变化时,胸廓的前后、左右、 上下径都 ▲。 (填“变大”“ 变 小”或“不变”) ( 3)本次呼吸中,吸气结束的一瞬间是坐标系中的 ▲ 点,此时肺内气压 值 ▲ 大气 压 值(填“ ”、“ ”或“ =”)。 三、实验、分析题 (共 24 分) 31. ( 12 分 ) 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基础上,改进了教材中的实验,设计出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如下: ① 连接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发现装置气密性良好。 ② 在集气瓶里装进适量 a 体积的水,燃烧匙里放一小块白磷,在酒 精灯上把玻璃棒下端加热,按图示把集气瓶中的空气密封起来,把集气瓶内的长导管伸到瓶底,长导管的另一端放入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 ③ 把预先加热过的玻璃棒 按下 与白磷接触,观察到白磷立即着火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同时放热。 ④ 待白磷燃烧熄灭后,稍加振荡,白烟消失。 ⑤ 待集气瓶完全冷却到室温,量出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为 b,整个集气瓶的体积为 c。 ⑥ 根据 a、 b、 c 三个数据,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 1)在白磷开始燃烧到最后熄灭的过程中,集气瓶内水面的变化情况是 ▲。 ( 2)若实验成功 ,请写出 a、 b、 c 三个数据应满足的一个等式关系 ▲。 ( 3)小组成员小冰对实验前 “ 集气瓶里装进适量 a 体积的水 ” 不理解,咨询老师之后,他终于明白 “ a 体积的水 ” 的作用, 它除了吸收生成的“白烟”外,另有两处作用分别是: ▲ ; ▲ ; ( 4)小组成员小宇无意间发现步骤 ⑤ 集气瓶内的水中滴加几滴石蕊试液,会变红。 这一现象使组内成员积极地开展讨论,小玉认为是由于二氧化碳溶于水,使 溶液显酸性,但小张马上反对: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很少,而实验中又没有产生二氧化碳,短时间内不可能使溶液显酸性。 请根据正确的观点,对变红现象提出大胆的猜想: ▲。 ( 5)上述实验中,若集气瓶内的导管没有被液面封住,则导致测量的结果将 ▲ (选填 “ 偏大 ” 、 “ 偏小 ” 或 “ 不变 ” )。 NaOH 溶液 NaOH 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