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小学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利用的时期。 这一时期统治残酷、等级森严、思想专制,文化教育几乎完全为宗教所垄断,异教学校被取缔,世俗文化被否定。 最受重视和尊重的教育是培养僧侣人才的教育,这种教育由僧院学校或大主教学校但当,学习的内容主 要是神学和七艺,强调盲目服从于圣书和僧侣教师的权威,学习方法是背诵。 为了更好地布道,这一时期还设立了为数众多的教区学校,主要用于对普通贫民子弟的宗教教育,同时也适当讲授一些读写知识。 教会学校都奉行禁欲主义,实行严格的管理和残酷的体罚。 其次是骑士教育。 骑士教育并无专门的教育机构,主要在骑士的生活和社会交往中进行,教育内容首先是效忠领主的品质,然后是军事征战的本领以及附庸风雅的素养。 中世纪也有世俗教育,学习文法、修辞、天文、历法、算术等实用知识,但神学也是主修课程。 到了 12~ 13 世纪,由于手工业和商业的迅速发展 ,城市里出现了由手工业者和商人兴办的行会学校,新兴的市民教育开始了。 2.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东西方的教育虽然在具体内容和形式上存在许多差异,但都反映了社会发展水平的基本特征,这些特征在教育上具体表现为: ( 1)阶级性。 统治阶级享有受教育的特权。 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性也在教育制度上有所反应,贵族与平民、主人于仆人之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 如中国唐代,地位高的贵族子弟入国子学,一般的贵族子弟入太学,普通地主阶级的子弟则入四门学等,等级规定十分严格。 ( 2)道统性。 统治阶级的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是唯一被认可的思想 ,天道、神道与人道往往合而为一。 ( 3)专制性。 教育过程是管制与被管制、灌输与被动接受的过程,道统的威严通过教师、牧师的威严,通过招生、考试以及教学纪律的威严予以保证。 ( 4)刻板性。 教育方法、学习方法刻板,主张死记硬背,机械模仿。 古代学校教育形式,一般是个别施教。 从现代教育观念来看,古代学校教育的弊端主要在于崇尚书本、呆读死记和棍棒纪律。 这种教育违背了学生的身心,许多读书人为了科举,终生钻在故纸堆中,成了食古不化的书呆子。 清代人吴敬梓所作《儒林外史》正是这些腐儒的生动写照。 ( 5)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 位。 受教育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获得实用的知识,而是受教育本身。 能不能受教育和受什么样的教育是区别社会地位的象征;经典、教义的教育处于社会较高的地位,习得实用知识的教育处于社会较低的地位。 (二)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 14 世纪以后,欧洲产生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并很快发展起来,新兴的资产阶级为了谋取他们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地位,以复兴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为借口,掀起了反对封建文化、 9 创造资产阶级文化的文艺复兴运动。 这场运动以人性反对神性,以科学理性反对蒙蔽主义,以个性解放反对封建专制,以平等友爱反对等级观念,重视现实生活 ,肯定现实生活的幸福和享乐,反对禁欲主义,对当时和后世的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 文艺复兴运动包含两个重要方面:人文主义文化和宗教改革。 它对这一时期乃至近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三)近代教育 16 世纪以后,世界进入近现代社会。 火药、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从中国传入西方,为世界的军事和交通带来了大发展的机遇;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想象热情; 18 世纪蒸汽机的发明,带来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手工劳动,作坊生产被现代大工业所取代。 从而引起了社会制度、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也引起了 教育的巨大变化。 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19 世纪以前,欧美国家的学校教育多为教会或行会主持,国家并不重视。 19 世纪以后,资产阶级政府逐渐认识到公共教育的重要性,随后建立了公立教育系统。 比如,历史上英国的教育曾为教会所垄断,到了 19 世纪 30 年代以后,英国政府加强了对教育的干预。 从 1833年起,英国议会开始资助教育,并加强了监督和管理。 之后,又成立了皇家教育委员会,对高等教育、初等教育、公学和文法学校进行调查、审议。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机械化工业革命的基本 完成和电气化工业革命的兴起,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并为初等教育的普及提供了物质基础。 各国政府陆续颁布了义务教育法。 并不断延长义务教育的年限。 例如, 1852 年美国马萨诸塞州颁布了第一个教育法。 其后,各地也陆续立法。 英国 1880 年实行 5~ 10 岁儿童的义务教育,后来逐渐将年龄提高到 12 岁。 1891 年在全国完全实行初等免费教育, 19 世纪 80 年代,全国儿童入学率达到 90%。 在亚洲的日本,义务教育也不断发展, 1907 年它将义务教育的年限延长到六年, 1920 年日本国民入学率达到 99%。 3.教育的世俗化 与公立教育发 展相适应,教育逐渐建立了实用功利的世俗教育目标,并最终从宗教教育中分离出来。 有些国家明确规定,宗教、政党不得不干预教育。 例如,英国在全面实施义务教育时,规定公立学校可以不进行宗教教学,同时并规定学生有权不参加学校的宗教教学,学生家长也可以要求子女回避学校的宗教仪式和宗教教学。 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西方教育发展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有法律的明确规定,教育的每次重要进展或重大变革,都以法律的形式进行规定和提供保证。 最早公布强迫教育法令的是普鲁士。 (四) 20 世纪以后的教育 进入 20 世纪以后,世界出现了社会 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垒,电气化革命在主 10 要国家已经完成。 两次世界大战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的格局,民主化、工业现代化、国家主义成为世界三股最强大的潮流。 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在数量上获得更大的发展,义务教育普遍向中等教育延伸,职业教育发展受到普遍重视,政治道德教育普遍呈现出国家主义特征,平民教育运动、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在世界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开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进入冷战时期,科学技术革命魔术般地改变着世界的面貌。 教育在落后国家被看成是追赶现代化的法宝,在发达国家被看成是增强国家竞争力的基础,教育在数量 上迅速膨胀,特别是高等教育突飞猛进;另外,生产力的发展,政治结构的重组,人类对自身生命价值、人生态度、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重新认识,也极大地影响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使得教育制度、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形式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 现代社会发展越来越快,知识和信息更新十分迅速,人们只有不断地接受教育,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终身教育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 它的本质在于,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 的一生。 它是对过去将人的一生分为学习阶段和学习结束后阶段的否定。 把终生教育等同于职业教育或成人教育是不正确的,终身教育应该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和教育形式中。 教育的终身化体现了教育对人终身发展的意义和价值,适应了个性化和整体化发展的要求,这实现了人力资源与经济社会和科技的和谐发展。 2.教育的全民化 全民教育是近 10 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使所有人都能受到基本教育的运动,特别是使所有适龄儿童都进入小学并降低辍学率,使所有中青年都摆脱文盲的运动。 这一运动得到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积极响应。 3.教育的民主化 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 一方面,它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不同种族、性别、不同的社会经济、政治地位的成员,都享有均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包括教育起点的机会均等,教育过程中享有受教育资源的机会均等;一个国家的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物质资源、师资力量分配均等,甚至包括教育结果的均等,这就意味着要对处于社会不利地位的学生予以特别的照顾。 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的自由化,包括教育自主权的扩大,如办学的自主性,根据社会要求设置课程、编写教材的灵活性,价值观念的多样性等,这就涉及到了教育管 理民主化问题。 教育管理民主化,从大的层面讲,是指教育立法、教育决策的民主化和教育行政体制的民主化,使更多的人参与教育决策,以保证教育决策的科学化;而从微观上讲,是指学校管理的民主化,要吸引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教育发展的重大问题的讨论,形成政府、社会、学校及家长共同管理模式,这就要求必须正确处理组织和个人、学校和社会的关系,使学校全体成员及校外有关人员都参与学校的 11 管理。 4.教育的多元化 教育的多元化是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它是世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映,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 学形式的多元化、管理模式的多元化、教学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标准的多元化等。 例如, 18 世纪后期新兴产业革命促进了英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高等专业人才的需求急剧增长。 为了适应这种形势, 1849 年伦敦大学首创了校外学位制度,开设各种私立的函授学院,为伦敦大学校外学位的学员提供函授辅导。 改变了以往单一的办学形式。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包括工艺、设备、程序、手段等)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 第二节 教育学的发展 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 ,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研究教育学的目的是深化人们对教育的认识,更新人们的教育观念,并为教育的发展和改进提供依据,为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学水平提供理论选择与指导。 教育学与其他许多社会学科一样,有一个漫长而又短暂的历史。 说它漫长,是因为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先哲就有对教育问题的专门论述和精辟见解;说它短暂,是因为作为一门规范学科,它只有不到 200 年的历史。 一、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 (一)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1.儒家的孔子 孔子(公元前 551 至公元前 479 年)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以他为代表的儒家文 化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他的言论记载《论语》中有充分的反映。 孔子从探讨人的本性入手,认为人的先天本性相差不大,个性的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所以他很注重后天的教育工作,主张“有教无类”,希望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 孔子大力创办私学,培养了大批人才。 孔子的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并且把“仁”的思想归结到服从周礼上(“克己复礼为仁”),主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强调忠孝和仁爱。 孔子继承了西周六艺教育的传统,教学纲领 是“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易、春秋。 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是承认先天差异,但更强调“学而知之”,重视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朱熹注:“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 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 ”“启发”一词既由此而来。 这一教育思想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务使教学的内容与方法适合学生的接受水平和心理准备条件,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孔子很强 12 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同时 他还很强调学习与行动相结合,要求学以致用,把知识运用到政治生活和道德实践中去。 2.墨家的墨翟 先秦时期以墨翟(约公元前 468 至公元前 376 年)为代表的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 由于政治思想和社会观念的不同,墨家与儒家的教育主张也有所不同。 墨翟以“兼爱”和“非攻”为教,同时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实用技术的传习。 对于获得知识的理解,墨家认为,主要有“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途径,前两种都不够全面和可靠,所以必须重视“说知”,依靠推理的方法来追求理性的知识。 墨家十分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注意训 练学生的逻辑思维,使他们能够运用富有逻辑的语言说服别人。 墨翟认为,人的言行正确与否,有三个衡量标准:第一,历史的知识和经验;第二,民众的经历;第三,实践的检验。 不同于儒家被动地等人上门求学的做法,墨家主张主动去教。 他还批评儒家只介绍古代典籍,而没有自己的创造。 他重视在继承先前经验基础上的创造,认识到了人类文明有一个创造、继承、发展的过程。 教学方法上,他重实践,这类似于杜威的思想,主张以学习直接经验为主,认为只有对生活实际有用的才值得学。 另外,他还提出量力原则,即教学时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这些思想对于我们现 代的教学也有很多启发意义。 3.道家的老子和庄子 道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它主张“弃圣绝智”、“弃仁绝义”,所以长期不为教育理论界所关注。 其实道家的许多教育思想也是很值得研究的。 根据“道法自然”的哲学,道家主张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认为一切顺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 先秦道家在教育思想方面影响较大的是老庄学派,代表人物为老子和庄子。 老子有关教育思想的主要论点是文化堕落论。 老子认为文化反映了人类社会堕落的轨迹。 他认为教育以传授文化为主要任务,因而被看成是促使人类堕落的工具。 教育就是 把人引向错误。 他完全否定教育的作用,故主张“绝学”。 如果说他也赞成有某种教育,那么根据“道法自然”的哲学,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一切任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 庄子,他继承了老子“道法自然”、否定文化教育价值的思想,也说“绝圣弃智,大盗乃止”。 他倡言不要用人力去改变自然,认为“仁义”是用来惩治老百姓的,对于权势者则不过是欺世盗名的工具。 4.《学记》 战国后期,《礼记》中的《学记》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以言简意赅的语言、生动的比喻,系统地阐发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教育、教学的制度、 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等,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教育学(小学版)(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imm edi atel y st ar t ed a fi re. Lesson54 St i cky f i ngers 粘糊的手指 Af ter breakfast , I sent t he chil dren t o school and t hen I went t o m ar ket . It was sti l ear l y when I ret ur ned hom e.
差 111. 加工精度是指零件加工后实际几何参数与 ( )的几何参数的符合程度。 A、导轨槽 B、理想零件 C、成品件 D、夹具 112. 原理误差是由于采用了近似的加工运动或近似的 ( )而产生的。 A、刀具轮廓 B、夹具轮廓 C、量具 D、湿度 113. 主轴在转动时若有一定的径向圆跳动,则工件加工后会产生 ( )的误差。 A、结合度 B、 同轴度 C、力度 D、粗糙度 114.
得的,既不利新人发展,同时造成公司成本浪费。 第 2件事、 做好新员工环境熟悉引导工作。 新员工入职后,前两周是适应期中压力最大的阶段,如果企业人力资源和用 人部门能充分利用好这个契机开展引导工作,可以大大提高新员工稳定性。 此时新员工参加了入职培训后,本身对企业有了一定了解,如果在人力资源部 和新人直接上司带领下,再进一步去现场适应和了解企业的整体布局情况,宣传推广企业文化、价值理念
B中,任何二元关系模式的最高范式必定是( )。 5关系模式R中的属性全部是主属性,则R的最高范式必定是( )。 6在数据库中,产生数据不一致的根本原因是( )。 7关系数据库规范化是为解决关系数据库中( )。 、删除异常、修改复杂和数据冗余 8关系模式的候选码可以有( )。 9当关系模式R(A,B)已属于3NF,下列说法中( )是正确的。 C. 仍存在一定的插入和删除异常 D. A和B都是
中形成的教育成果,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 2)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影响。 作为意识的教育,决定于经济基础,但同时又和上层建筑其他意识形态发生密切联系,与教育相互作用。 其他意识形态对教育的影响,一是表现在教育观点上,二是反映在教育内容上。 ( 3)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就教育与政治经济关系来说,教育往往落后于政治经济的存在。 当旧的政治经济制度灭亡之后,与其相适应的教育
微微踮起,身子微向前倾,右手握酒瓶上半部分,大拇指握在瓶的内侧,其余四指握在瓶的外侧。 食指朝向瓶口方向。 大拇指不能遮住商标,酒瓶的商标朝向宾客。 左手小臂上搭一块干净的布巾。 用来擦拭瓶口的酒水,斟酒时手臂伸直。 斟酒时瓶口对准杯口,瓶口距杯口 2c m,缓慢斟 ,稍做停顿,顺时针旋转 45176。 以防酒水滴落台面或宾客身上。 :服务员把需用的酒水合理的装在盘内,然后左手用轻托的方法托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