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诊断与分析(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窦性心律不齐诊断要点 • • ,也有人以互差 作为诊断标准。 (1)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 P间期的改变与呼吸有关,吸气时 PP间期逐渐缩短,呼气时 PP间期逐渐延长,屏住呼吸时, PP间期变为匀齐。 (2)非时相性窦性心律不齐 P间期的改变与呼吸无关, PP间期逐渐缩短与 PP间期逐渐延长也是交替出现,但其变化的周期较长。 (3)心室时相性窦性心律不齐 :见于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包含 QRS波群的 PP间期短于不包 QRS波群的 PP间期, PP间期的互差一般。 窦性停搏诊断要点 • ,其间无 P波; • PP间期的整数倍。 、室性逸搏,但很少出现房性逸搏,因为心房与窦房结可以同时受到同一种病变的抑制。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 ,在发热、运动之后心率亦无明显增加,注射阿托品后心率不能增至90次 /分,并伴有窦性停搏及 /或窦房阻滞等; • ,出现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如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或纤颤等; •。 •。 当房室交界组织同时受累时不会出现交界性逸搏,称为双结病变。 慢快综合症 二、室上性心律失常 房性早搏诊断要点 • P‘波,形态与窦性 P波不同,偶可呈逆行型; • ‘R间期一般正常,也可延长 (房室干扰现象 ),偶可短于 ; • P‘波有时下传受阻, P’波后无 QRS波群,称为受阻型的房性早搏; • P‘波后继的 QRS波群时间、形态正常,或呈室内差异性传导; •。 房性早搏 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诊断要点 • , P波形态与窦性 P波不同,偶可呈逆行型; • 160~ 220次 /分,节律规整;儿童超过 180次 /分,婴幼儿 超过 230次 /分; • R波之比例可为 1: 1,也可能为 2: 1,3:。 等,有时可呈文氏型传导阻滞; • .形态正常,或呈室内差异性传导; • ; • ,也可见于健康人。 •。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诊断要点 • 当 QRS波群时间、形态正常,心室率160~ 220次 /分,看不清明显的心房活动时,统称之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 突发突止 • 压迫颈动脉窦可能使发作停止。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心房颤动诊断要点 • P波消失,而代之以 f波; • ,形态不同、间隔不整, f波的频率 450~600次 /分; • ; • ,但通常 160次 /分,应用洋地黄之后或慢性心房纤颤,心室率可变慢; • ,因心房肌肌肉纤维数量减少, f波可变得纤细面不易辨认; • QRS波群时间、形态一般正常,但因心室周期波动较大,出现于长短周期的心搏可呈室内差异性传导; • ,可诱发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及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此时心室律可变为规整,其不同点在于:前者心室率 70~ 100次 /分, QRS时间、形态正常;后者的心室率 40~ 60次 /分, QRS波群呈宽大畸形。 心房颤动 心房扑动诊断要点 • P波消失,而代之以 F波; • ,形态大小一致, FF间隔规整; • 250~ 350次 /分;小儿常在 300次 /分以上; • : R比例多为 2: 1,故心室率一般在 140~160次 /分; • 、形态一般正常,也可呈室内差异性传导,特别是在房室传导比例为 2: 1与4: 1交替出现时,出现于长短周期的心搏易呈室内差异性传导。 心房扑动 交界性早搏诊断要点 • QRS波群,形态正常或因室内差异性传导而发生畸形; • P’。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