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梅县东山中学20xx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试题语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理解力构成潮流的边界,大众型和通俗化的真理可能被接受,冷门偏僻、艰险高难但又十分重要的文化探索则容易被冷落。 D.自 18世纪启蒙运动以来,人们少了几分敬畏,多了几分叛逆,无论左右翼都 造反成癖,以至发展到见立必破,打倒一切。 E.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2020年的统计报告的相关数据说明,在扁平时代,人类找不到自己真正信赖和需要的东西,文化狂欢之下的精神处于死机状态。 13.下列对 “ 扁平时代的写作 ” 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3分) A.文学 “ 民主化 ” 可能意味着一个无核心、无级差、无组织的面状结构被一个有核心、有级差、有组织的塔状结构取代。 B.粗品比精品多产,优秀作品在数量上没有优势,并且影响力下降。 ks5u C.容易失去文化的约束和引导机制,缺乏方向、深度和高度。 D.拥有文化自 由选择权,但缺乏文明教化的正常体系。 14.根据文意,解释 “ 一旦肠胃已经吃坏了,再多的良药也都无济于事 ” 的含义。 ( 4分) 15.根据文意,概述本文作者的主要观点。 ( 4分) 四、 现代文阅读(实用类)( 本大题 3 小题,共 15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 18 题。 “短命建筑”现象令人不安 完工没几年就遭到拆除的建筑,现在被网民称为‚短命建筑‛。 近年来,因旧城改造加快,各地频现‚短命建筑‛。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题客调查网和民意中国网,对全国 31 个省(区、市) 11824 人进行的一项调查 显示, 83. 3%的人确认身边存在‚短命建筑‛,其中 24. 2%的人表示‚非常多‛。 55. 5%的人认为‚短命建筑‛频现会让公众没有生活安全感和归属感。 (一) 70. 6%的人表示身边‚最短命建筑‛历时不过 10 年 调查显示,当被问到‚你身边最短命的建筑是建成几年后被拆除的‛时, 70. 6%的人选择‚ 10 年以下‛,其中 37. 0%的人选择‚ 5年以下‛。 ‚北漂‛ 5 年了,刘晓蕾最大的感触是北京永远在建设中,不管走到哪里都能看到新建项目的工地,拆迁新闻也不绝于耳。 而她的老家江西省的一个县级市,这两年也在不停地拆建,速度 之快让她惊讶不已,同时也让她充满疑惑,‚网上有人调侃‘ China’就是‘拆哪’,是我们造不出高质量的建筑,还是因为城市化的需要。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乔新生 ,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短命建筑‛出现不是因为缺乏施工技术或质量管理不到位,而是一些人的观念出现了问题。 ‚由于地方很多领导的任期不到 5 年,而拆迁重建最容易看得到‘成绩’。 ‛ 乔新生指出,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在 1994 年,我国实行分税制改革以后,地方政府为了扩大财政收入,发展地方经济,选择把房地产作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但 建房子收效虽快,建成后就没利润了,所以只有缩短其寿命进行重建,才能不断获利。 中国人民大学城市规划 与管理系教师张磊 认为,导致‚短命建筑‛大量出现的深层原因,是我国城市规划的价值观问题。 ‚现在GDP 俨然成为衡量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标准。 在此情况下,城市规划也就按照短期经济利益频繁变动。 ‛ (二)‚建筑频繁拆除会让我们的文化处于断裂状态‛ 开出租车的王师傅是个老北京人,他感叹北京城 里古香古色的四合院和胡同已所剩无几,到处是新建起来的高楼大厦。 ‚以后的年轻人会不会以为北京城原本就是这样啊。 政府可以拆迁, 但也得有保护和继承,你看现在新盖的房子有几个带着咱们中国自己的建筑特色。 ‛ 张磊认为,频繁拆迁可能会破坏城市固有的邻里关系和社会网络,给民众生活和心理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而对于一些外来居民,由于建筑频繁更新,会导致他们能承受得起的住房单元数量减少,被迫迁移住址或重新寻找就业机会,从而增大了他们进入城市的成本。 ‚频繁拆迁会让 一些人处于没有安全感和归属感的焦虑状态,无法实现安居乐业,这还可能会激化社会矛盾。 ‛乔新生指出,建筑频繁拆除会让我们的文化处于断裂状态,‚香港人还可以去陆羽茶室喝茶,但是在上海,很多人也许只能去星巴克了,传统的东西难以为继。 ‛ 乔新生认为,频繁拆建还会造成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 乔新生曾前往全国各地调研,他发现一些城市近郊的农民,也会难掩喜色地告诉他,自己花了几千元钱又盖了一间房,就等着拆迁拿补偿款了。 频繁拆迁会造成什么影响。 调查中, 66. 5%的人首选‚浪费社会财富 ‛,其次是‚城市规划近乎儿戏‛( 59. 6%),另有 55. 5%的人认为,频繁拆迁会让公众失去生活安全感和归属感。 仅 8. 0%的人认为‚常变常新,有利于城市发展‛。 (三)‚很多地方政府和民众对城市形象的认识存在误区‛ ks5u ‚有时地方政府拆迁的初衷是为了吸引投资,改善居民环境和营造城市新形象。 ‛张磊发现,目前很多地方政府和民众对城市形象的认识存在误区。 事实上,旧建筑通过改造也可以具有吸引力,体现融合多元文化的优美城市形象,不必非要拆迁重建。 ‚在国内外已经有很多成功的改造案例,比如将废弃的面粉车间改建成博物馆,把旧厂房改造为创意工作间等。 ‛ 张磊认为,建筑除了有投资和增值作用外,还应为城市居民的生活和工作服务。 城市规划和建筑的拆建需要引入公众决策机制,减少个人决策的随意性和偶然性。 (选自中国青年报 20201109 内容有删改) 16.“短命建筑”频频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 5 分) 17.本文第(二)部分运用的引用和列数据的方法,各有什么作用。 ( 4 分) 18.根据文本,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城市拆建中存在的问题,请简要陈述。 ( 6 分) 五、 语言运用( 本大题 2 小题,共 10 分。 ) ks5u 19.阅读下面一段话,试概括出“草根文化” 的四个主要特性。 ( 4 分) 社会学家,民俗学家艾君在《改革开放 30周年解读》中对草根文化这样界定:“草根文化,属于一种在一定时期内由一些特殊的群体、在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潮流,它实际是一种‘副文化、亚文化’现象。 它具有平民文化的特质,属于一种没有特定规律和标准可循的社会文化现象,是一种动态的、可变的文化现象。 它有区别于阳春白雪的雅文化、上流文化、宫廷文化以及传统文化。 ”他认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