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论文内容摘要:
《形势与政策》论文 形势与政策论文参考题目: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我国召开的又一个盛会,如何看待世博会对我国的影响。 政府一系列的调控政策后,房地产市场何去何从,对此你有何看法。 2. 如何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 注意事项:1、论文字数不能少于 1500 字。 2、论文递交截止时间:各班学习委员收齐后于第 19 周交关于形势与政策的论文摘要:形势与政策课既具有传达、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在国内外重大时事上的政策、立场、态度上的功能,也有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奠定基础的作用,是工具理性和人文理性的统一。 不仅要加强课堂上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而且要把握大学生对课程的认知特点,加强对学生进行课程价值的教育,增强学习主动性。 通过调查,切准学生思想脉搏,把握学生思想动态,为教学管理提供学生思想的最新变化,形成管理与教学的良性互动。 利用多种形式巩固好第一课堂的教学成果,确保形势与政策课发挥应有的作用。 本文从调查问卷总结出的学生对课程的认知特点出发,重点阐明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特性,力求为巩固课堂教学成果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政治立场教育,培养学生政治素质的重要渠道,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最形象最直接的形式,在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课程既具有区别于其他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独特之处,即传达、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在国内外重大时事上的政策、立场、态度,也有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特点,即服务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为大学生全面发展、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对于前者,多有专文撰述,但是对于后者进行考察者较少。 为把握好大学生学习形势与政策的特点,我们对 900 余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涵盖了工、商、文、法、经、管等多个学科门类,问卷内容涉及到课程的各个方面,力求能够反映出目前形势与政策课的现状和特点。 本文对问卷的调查数据进行仔细分析,拟从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的认知特点入手,论述如何促进形势与政策课和大学生自身发展相结合,引导学生认识课程的重要价值,巩固课堂教学成果,从而实现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一、受市场经济体制下多元价值观的深刻影响,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课程价值的认知、学习效果的认知、内容的认知出现了一些比较鲜明的特点。 客观、清醒的认识这些特点,对发挥形势与政策课的育人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1、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 课重要性的认知存在矛盾 据抽样调查显示,近 94%的学生认为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作为当代大学生还应该了解时事政策,增强政治敏锐性,对时事政治表现出普遍的求知欲望,应该说出生在 80 年代的当代大学生并未像一般性的批评意见所指缺乏政治责任感,而是表现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个体承担意识。 但是,也必须看到,这种对形势与政策普遍渴望的热情还缺乏具体内容,比较空泛、抽象,在涉及到具体的指向时,往往出现价值困惑,从而出现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几种消极认知,影响到课程教学的效果:一是:"不愿意 ",个别学生认为大学期间的主要任务就是专业课的学习,掌握专业技能,这些是硬本领,而形势与政策教育课则是软任务,不一定要学;二是"不重视",部分学生认为专业课学习任务重,时间紧,根本没有功夫再来学习形式与政策教育课;三是"不必要",不少学生认为要了解形势与政策,看报纸、上网、听收音机就行,不必非要来上形势与政策教育课。 可以看出,虽然对形势与政策学习重要性的理解能在大学生中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具体到形势与政策课这门课程来说,同学们对课程价值的认知出现了反差或者矛盾。 无疑,这样的消极认知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待课程的态度,进而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影响到学生对课程的评价。 2、课程要求学生学习要有积极主动的态度和学生自我评价消极的矛盾 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在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教育引导大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全面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上,这样的教学效果需要通过课堂教学、考核等环节进行确认,尤其是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够真实反应这一目标的实现程度。 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同学对课程感到满意,但是只有 1/3左右的同学能够认真听课,经过课堂教学,只有 1/3 左右的同学对形势与政策有了兴趣和收获,这样的自我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课堂教学目前还存在各种问题,致使课堂授课缺乏有效性覆盖,部分同学感到未能从课程学习中直接受益,课程讲授也未能真正满足大多数同学希望能从课程中增强政治敏感性、了解形势与政策以及党和国家路线方针的意愿,从而影响到对课程本身的评价。 3、对形势与政策宏观和微观层面的关注程度存在差异 形势与政策可以分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宏观的形势与政策往往决定着、反映着微观的层次,如果对宏观层面没有必要的了解的话,对微观层面的形势与政策的把握就不可能深入、全面,只能停留在比较浅表的层次上。 大学生的思维活跃,具象思维能力较强,抽象思维能力欠缺,使得他们关注的重点集中在对形势与政策的微观把握上,而对宏观的形势与政策明显的缺乏主动学习、了解的愿望。 调查显示,对决定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项事业走势的党的十七大,大多数同学表示关注,但是有近 50%的同学没有主动了解会议的详细内容,许多同学很少和同学聊起时政话题,而对物价上涨和就业形势等内容绝大多数同学表示出希望能够进一步了解探讨的热情。 这种由近而远的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既符合一般性的认识规律,也和当代大学生所处年龄段的心理特征相吻合,也反映出大学生思想上某种程度的不成熟。 二、 形势与政策课不仅仅是贯彻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传声筒,更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催化剂和必要支撑;不仅仅是依靠课堂教学就能够全部完成的一般性课程,更应该把形势与政策课渗透于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各个环节中来。 在强调价值导向性的同时强化服务意识,以学生成长成才为最终目标,强化育人功能,合理管理,正确引导,在知识、能力、素质三维目标中实现形势与政策课的价值。 1、 形势与政策课要强化服务功能,凸显人文精神,实现形势与政策课工具理性和人文理性的统一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具有传递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以及提升大学生正确观察时政能力、培养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能力的双重职能。 对受教育者来说,一方面要通过接受形式与政策教育了解当前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进而理解党和国家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内在依据和客观标准,深入领会精神实质,增强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自觉性;另一方面,又要通过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学会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客观判断形势与政策现状,提高自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能力,认真分析自己所处的社会形势,学会认识、把握形势与政策,思考应对策略,顺应、利用好个人成长发展所处的社会环境。 显然,形势与政策教育课既体现出贯彻传达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工具理性,又有帮助大学生提高思辨能力,准确客观认清形势从而为自身提高发展开辟道路的人文理性,形势与政策课是工具理性和人文理性的有机统一和高度结合。 但是,目前形势与政策教育在教学实践中偏重的是传达、贯彻的工具理性目的,把学生当作被动受教的一方,大部分时间讲授国内外政治、经济、军事形势,强调党和国家政策、路线、方针传声筒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自身成长成才的内在直接需要重视不够,人文意识薄弱,工具理性在课堂教学目的中居主导性地位,致使学生在对形势与政策课的理解中感受不到党和国家传达路线方针政策背后所体现出的深层次的人文关怀,很多同学感到讲授的内容实用价值偏小,更无法理解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要意义。 因此,在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中,应切实转变急于灌输政治理念的观念,改变图解政策、只求传声的倾向,深入体察学生的内在需求,渗透人文精神,实现工具理性和人文理性在形势与政策课中的交融统一。 2、对学生的成长成才教育中融入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形势与政策课与个人的长远发展、持续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部分学生和形势与政策课貌合神离,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课程的价值困惑和迷惘。 在调查中,有些同学表示,课程内容和自己的学习生活相距甚远,感觉不到这样的课程对自己的发展有什么好处和价值。 如前所述,大学生的思维具有直观、活跃的特点,但是在思维的深广度上有所欠缺,造成对形势与政策课的价值认识不够,教学接受的过程中消极被动应付,导致教学效果自我评价中评价过低,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应该切实加强对形势与政策课价值和重要性的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形势政策及其教育与个人发展的直接关联。 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课价值意义的深入教育。 一是形势与政策大环境决定着大学生个人的自我发展空间的最大上限和个人的发展方向。 时势造英雄,必须认清时势,才能成为一个时代的杰出人物,古往今来许多伟大人物的成长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二是形势与政策也制约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对大学生的成功概率产生重要影响,只有客观准确的把握形势,顺应政策,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才能正确定位,为自己的发展确定合理的行业和职业。 对客观形势把握不当,对国家政策了解不清,难免会出现南辕北辙的错误,使自己在职业生涯的路上遭受挫折。 因此,对大学生应当进行形势与政策课重要价值意义的教育,教给他们正确的观察形势,利用政策,形成对形势的敏锐洞察力和对政策的深刻理解力,培养起超前把握和利用形势和政策的胆识,树立自身发展的意识,从而实现自身的大发展。 要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形势与政策课在自身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作用,才能增强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让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进入学生头脑。 3、调查了解学生需求,找准课程切入点,从学生内在需求出发上好形势与政策课,实现课程的价值在场 价值是指标志客观事物及其属性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范畴,对于接受主体而言,价值可以分为正价值、零价值和负价值,能够始终维持客观事物及其属性处于正价值状态就成称为价值在场,否则就是价值不在场。 当前的形势与政策课由于种种原因,课程教授内容与课程价值相分离,出现了价值不在场的状况,课程教授内容与学生的内在需求不相适应,学生迫切需要了解的是形势与政策的微观内容,希望能够有对形势与政策微观内容的纵深解读,而不是从宏观着手,再向微观印证。 据调查,在各项形势与政策内容中,学生对物价上涨、就业形势等关系到切身利益的微观形势以及相关政策都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而对离自己学习生活实际较远的宏观形势与政策关注度明显较低。 这一方面说明自身利益诉求成为学生中最大的热点,另外一方面,也启示我们学生的内在需求是吸引学生关注课程、学好课程的重要内在动力,是课程进入学生头脑和思想的有效切入点。 要调动各方力量,认真调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脉搏,找准学生思想兴奋点和课程切入点,从微观层面切入课程,中观开掘内容,最终达到宏观把握的目的,实现形势与政策课的价值在场。 4、利用多种形式巩固课堂教学成果,形成教学与管理的良性互动 课堂教学作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主渠道,在传授知识、培养兴趣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单一的知识传授和灌输以及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使得课堂教学效果不能完全达到教学目的,需要对课堂教学成果作进一步的巩固。 一是要对课堂上反馈回来的信息给予重视。 课堂教学是一切问题和矛盾的集中体现,对课堂上反馈的信息要充分重视,及时收集调研,反馈给教学管理部门,作为调整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计划、教学方式等工作的依。《形势与政策》论文
相关推荐
reasonable scheduling of funds. Develop advanced economies reasonable construction program, which can shorten the period, and improve quality, reduce costs purpose。 paid attention to quality control
(作业)计量经济学论文(eviews分析)《影响我国人口预期 影响我国人口预期寿命的可能因素分析一、 问题的提出现实中存在着这种现象:各个地区间的人均寿命存在差异,是什么因素造成了地区间的这种差异呢。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以 2010 年全国的各地区的人均寿命以及一些相关数据来进行分析,寻找造成各地人均寿命存在差异的原因。 二、 模型设定研究各地区人均寿命的差异
最值问题(包括抽屉)(数学真题)国家公务员考试 最值问题08 国考: 56共有 100 个人参加某公司的招聘考试,考试内容共有 5 道题,15 题分别有 80 人,92 人,86 人,78 人,和 74 人答对,答对了 3 道和 3 道以上的人员能通过考试,请问至少有多少人能通过考试。 A30 7 国考: 49 少抽出( )张牌才能保证至少 6 张牌的花色相同。 A . 2 1 B . 22 C
钢筋提升 2─ 4MM,引燃电弧,继续缓缓上提钢筋 5─ 7MM,使电弧稳定燃烧。 之后,随着钢筋的熔化而渐渐下送,并转入电渣过程。 待钢筋熔化到一定程度后,在切断电源的同时,迅速进行预压,持续数秒后,方可 松开操作杆,以免接头偏移或接合不良。 设备安装工程 本工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系统:给排水、采暖、消防系统、照明电气、防雷接地系统、综合布线等安装工程的施工和管理。 ( 1)、施工准备:
区排水规划相协调。 在路基施工中,应重视施工排水,防止因各种原因造成的 水患,给路基、路面施工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具体施工阶段 路基施工阶段是路基施工全面展开、生产出成品的阶段,是按照已制定的施工计划和施工方案进行组织落实阶段,是施工过程中遇见实际问题的阶段,也是对施工计划、施工方案调整、完善的阶段和保证落实工程质量、工期的阶段。 要重点把握好: 路基填筑过程中过湿土的处理 ( 1)路堤分层填筑
和回填提供工程量核定依据。 施工现场全场坐标控制方格网测设 用经纬仪测设并绘制施工现场坐标控制方格网,为后续施工和室外总体工程施工提供测量依据。 工程施工轴线引测 根据主轴线定位标桩,用经纬仪投测,按照图纸尺寸用钢尺量距分设其他轴线和各构件位置线。 基础轴线投测方法:将经纬仪架设在地面上,以主轴线为基准,采用“十”字交叉法接收依次投测出建筑物各轴线,并引测到基坑下。 上部轴线投测方法:在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