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专业-网络新闻的舆论引导与规范(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西京学院 2020 届 专 科专业毕业论文(设计) 率也日渐 稳步 提高。 (二) 舆论监督的重 要作用 网络赋予了普通民众真正的话语权,网络舆论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产生、聚集,并以其巨大的监督力量影响甚至决定事件的最终发展结果。 在最近几年的颇有影响的网络事件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这种网络舆论监督的巨大作用。 例 如 2020 年 3 月 2 号“李颖微博炫富事件”。 对于 27 岁的李颖来说,她的人生之路走得确实是顺风又顺水,实属幸福 —— 2020 年, 19 岁的李颖参加高考,虽然成绩与天津工业大学的录取分数尚有差距,但她仍然得以 “曲线 ”进入该校,并在四年后获得天津工业大学毕业证和学士学位证; 2020 年,李颖参加公务员考试,报考 天津市西青区司法局,尽管落了榜,但最终她依然以 “特招 ”的方式进入西青区国土分局工作,并得到事业编制。 她 每个月工资只不过两三千元,却偏喜欢炫富,多次发布自己购买的 LV 皮包、菲拉格慕皮鞋以及迪奥、香奈儿化妆品等诸多奢侈品照片,仅是一个普拉达的黑色鹿皮包价值就近 20200 元。 引发众多网友热议与抨击。 随后, 时代周报记者不断接到匿名人士举报, “李颖的父亲是西青区副区长李治阳,主管规划、国土工作。 正是李治阳以权谋私,找关系,甚至通过利益交换的方式,为李颖的入学和就业创造便利。 并且,西青区国土分局 的所有局领导之前都是李治阳的下属。 ” 另据当地知情者透露,天津市西青区纪检部门已开始约谈副区长李治 阳。 党的十七大明确要求:“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加强民主监督,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 网络舆论由于生成速度快、群众参与度高、揭示情况全面深刻而成为了一条有效的监督途径。 人民网的调查结果显示:近九成的网民非常关注网络监督,而且 %的网民表示当遇到社会不良现象时会选择网络曝光。 网络舆论已经逐渐彰显其畅达民意、维护权益、鞭挞腐败的作用。 (三) 各级领导的决策参考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沉默的大多数”已经越来越少了,如今,越来越多的网络舆论事件极大地体现了网民的社会责任和正义感。 勒庞说,“有时不真实的东西比真实的东西包含着更多的真理。 ”也就是说,所谓的传言或者情绪化言论的背后都可能包裹着一种民意期待,不应当完全忽视。 互联网的出现使政府不能够再简单地制造“同意”,而是把听取网上民意作为决策参考或依据。 听取网络民意后做出的决策将可能促使网络事件的解决并导致该网络议题迅速走向消解,反之,则可能引起网络舆论的反弹并形 成更强的舆论压力。 西京学院 2020 届 专 科专业毕业论文(设计) 网络巨大的“舆论场”作用,已 开始 逐步渗透到政治层面,更进一步变革 与影响 着领导者的思维和理念,加速中国民主政治 与法制 进程。 从地方官员到中央最高领导 人 ,中国官员越来越重视互联网这一新 兴 媒体,并 已经开始 将其作为了解民意、汇集民智的最 重要渠道 之一。 二、 网络 新闻对 舆论 引导 的消极作用 (一) 网络舆论的情绪化 情绪化的网络舆论的产生和漫衍 主要是社会环境变动和公众心理相互作用的结果 ,它代表了非理性的发泄方式和片面的情绪相左右的结合。 一方面,市场经济的 原因造成社会 阶层、群体利益的调整,社会生活 的每一个方面都受到其波动的影响 , 普通民众生活在巨大的社会压力之中,再加上一些常见的社会问题无法有效及时地解决,生活或者枯燥乏味,或者阻力重重, 一些的 常见的心理结构失衡,焦虑、 不满 、烦躁等负面情绪随之产生。 当这些消极情绪无法及时消解与正常发泄 时,便会产生“情绪型舆论”。 与此同时,因为生活环境、社会阶层、年龄经历、性格等方面的不同,每个人对于同一件事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看法。 各种意见和冲突也相对而产生,互联网所架构的“虚拟”世界,正 为宣泄个人情绪,发表一些不合实情、不负责任的言论充当了 便利的传播工具。 并不乏见 在网 上的很多讨论中, 有太多斥责 或谩骂代替了冷静的思辨。 缺乏理性的 、负责任的舆论分析和疏导,会动摇更多人对社会公正的信心,而一些不负责任的话语极度张扬,甚至妨碍了社会秩序。 (二) 网络谣言与虚假报道 网络的开放性、舆论主体的匿名性和虚拟性的特点使得虚假信息在网络上的发布与传播相当便宜。 同时,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及无边界性,网络谣言比现实社会中的谣言传播速度更快,社会影响范围更大,引起社会“恐慌”程度也更大,往往会造成群体的盲从与冲动,给社会。新闻专业-网络新闻的舆论引导与规范(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