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污水处理厂可行性研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到 公顷,人均建设用地为 85 平方米。 城市近期建设集中向黄葛槽新区发展。 新城区行政文化中心是城市近期建设的重点,配套建设部分居住小区和政府办公区。 逐步完善老旧区的道路、绿化、市政等设施的配套建设。 同时向南发展黄茅坝现代物流中心,物流中心应充分利用盐津火车站的建设合理布局用地,完善道路、绿化、市政的设施的配套建设,加强铁路对盐津县城的经济拉动力度。 第三章 排水现状及问题总结盐津县城区分布于横江两侧的斜坡地段上,新旧区总长 10公里。 由于自然地形的限制,建筑物多是沿横江两侧呈带状分布,因为县城基础设施不完善,特别是污水排放设施属四、五十年代修建,主要靠合流制排水沟渠,现有沟渠较分散、零乱,大量污水及两岸山上下来的清水及雨水自由组合、分散,穿街过巷进入横江,没有收集、排水系统,给县城及横江流域两岸造成极大的污染。 17图 31 盐津县旧城区纵览图 32 污水和生活垃圾直接流入横江中18横江在接纳城市工业、生活废水后,水质显著恶化。 历年监测资料表明:金沙江在接纳了横江水后,虽经 120 公里的自净,COD 仍达不到三级水质要求。 图 33 医疗垃圾和废水未经过处理直接排放现有排水设施的不合理、不完善,不仅影响县城环境、景观,而且很大程度地制约城市发展。 现排水系统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 排水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基本处于原始状态,远远落后于城市发展的需要。 现有大部分排水管线为合流制,雨污合流管线不完善且不配套,露天水槽大部分偏19小,排水系统性差,不能有效地解决城区排水问题。 排水还处于分散式,出水口就近直接排入横江水体,造成水环境严重污染的状况。 图34 分散式的排水设施与无序的垃圾堆放(2) 有些街道并无排水设施,街坊内雨水污水不能排放,只能沿街道地面无序流淌。 20图35 因失修而裸露的地面排水沟渠(3) 竖向高程缺乏统一安排。 多个排水系统的管(渠)底高程不相协调,差距较大。 由于以上问题存在,遇大雨时排水不畅,造成城区内局部低洼地区严重积水,既影响市容又严重污染环境。 因此,一个合理、完善的排污系统,并对污水进行有效处理,不仅是盐津县环境保护的要求,也是城市发展的必要条件。 21第四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分析盐津县,自古为中原入滇要道,是云南通往四川的北大门,素有“滇川门户”之称。 盐津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与四川交界处,是滇东北物资集散地、交通枢纽、商贸中心。 因此创造一个和谐的城市环境,为居民提供基本的生活环境保障非常重要。 盐津县地处金沙江上游地区,县内河流统属长江水系,横江、白水江两条主要河流汇合成横江,然后注入金沙江。 横江是盐津县的一条主要河流,目前在作为沿河一带人畜饮用水源和农灌、渔业用水的同时,又接纳了全县的生产、生活污水,成为金沙江水系的污染源头之一。 近年来,随着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本县的污水治理问题日益严重,主要表现在:1. 人口剧增带来的污染量增加改革开放以来,盐津县城市人口猛增,县城盐井镇目前有 万常住人口,流动人口达 万,而且还在不断增长。 然而与之极其不相符的是盐津县的城市污水未经过任何处理直接排放横江,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均造成了恶劣影响,并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 大量的生活污水混合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排入横江,大大超过了河水的自净能22力,使横江及其下游水体金沙江受到严重污染。 2. 治理费用缺乏导致居民生活环境恶劣盐津县属于国家重点扶贫县,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极为有限,基本建设投资和维护管理费用不足,致使排水系统无法按规划实施或维护排水管渠的设备不足且落后,无力进行正常的维护管理,管渠基础差难以养护,堵塞严重。 同时,由于缺乏经费妥善处置,居民的生活垃圾以及地方医院的医疗废弃物随意处置,城区上游数万吨长期堆放的垃圾产生的渗透液也严重污染了水体环境,甚至存在爆发灾害性瘟疫的巨大隐患;城区街道经常处于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的状态,老百姓反响激烈。 3. 对商贸投资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盐津处于滇东北和四川的交界处,内昆铁路的建成通车给该地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悠久的历史、众多的文物胜迹和秀丽的山区风光为盐津县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提供了资源条件和契机,对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迅猛上升。 然而与之极其不相符的是盐津县的城市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横江,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均造成了极其不好的影响;由于污水没有消纳场所,致使其经济发展也受到制约;没有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市政基础设施无法完善,成为招商引资和经济发展严重制约。 234. 地理条件的限制因素县城位置处于陡坡之上,水土流失较大,还经常发生泥石流等灾害情况,泥沙含量逐年增多,水质污染极为严重,同时城市生活垃圾集中堆放地尚未妥善建设,遇到地质灾害可能会直接滑落入江中,存在形成污染事故的可能。 而正在县城下游 4 公里处建设中的横江水库工程,将使流经整个县城横江水体成为库区的主要部分,滞留在库内的水体自净能力将严重下降,如不加紧整治这些污染源,该库区水质下降过程将会呈加速趋势,存在爆发环境灾害和传染性疾病的可能。 5. 对金沙江水源的严重污染随着盐津县县城规模的不断发展,污水的排放量必日益增加,若不进行处理就排入横江,则大量的含有机物、氮、磷的污水必然通过横江排入金沙江,势必严重影响金沙江、长江水域水资源质量,由于河水与浅层地下水相接,使得靠近横江的浅层地下水受到污染,同时又造成了横江下游金沙江的污染,对周边地区的生存及发展是一个潜在的危害。 横江是长江三峡库区上游地区一条主要的支流,它的污染将直接影响长江下游和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 为了解决沿线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对水环境要求的基本保障和长江上游水环境污染的矛盾,为三峡工程护航,提高有限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功能, 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十分紧迫。 24综上所述,如果横江的污染不尽快治理,任其发展,不仅使本县人民健康和生活无法得到安全保障,更为严重的是将给下游居民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十分严重的威胁。 建设盐津县城市污水处理工程,是改善城区水环境,减少污染物向地面水体及相关水域排放的最有效措施,为提高盐津县及其周边城区招商引资的外部环境,提高盐津县的综合使用功能发挥积极作用,并可防治盐津县饮用水源、地下水污染,确保地区水质保护目标的实现。 项目的实施,是治理和保护长江上游水域的有效和必要手段,同时对于长江、金沙江流域和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的安全和改善有很重要的意义。 项目的实施将有利于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从而改善投资环境,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实现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项目建设的重大意义我们学习了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姜伟新在全国水污染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发言,姜主任指出:“加快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运行效率,是实现“十一五”化学需氧量削减目标的关键。 国家发展改革委已经编制完成《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 ,正在征求各地方和有关部门意见。 在“十一五”期间,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城市污水管网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凡规划内的城市25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必须按计划建成投产,力争减排化学需氧量 350 万吨。 今年拟安排 39 亿元国债资金,用于支持城市污水管网等建设。 ”在此背景下,我们认为,盐津县的污水治理问题,在金沙江上游地区既有典型性又有特殊性:盐津县水体污染问题的典型性在于:1. 代表了三江源地区的县域城镇污水问题现状:  盐津县城目前有 万常住人口,流动人口达 万,而且还在不断增长,这一数量在云南乃至整个金沙江上游地区的县城中属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其生活污水的治理成果,可以为我省广大其他三江源地区的县城污水治理提供示范和借鉴。 2. 代表了我国贫困地区水源破坏的现状:盐津县属于国家 592 个重点扶贫县之一,因为自身经济实力的缺乏而产生出生活废弃物的治理困难,进而造成爆发环境灾害和传染性疾病的可能性,也将会给其他地区造成环境危害,这样的问题在我国的贫困地区多有出现,因此,在无力自行解决的情况下,只能在尽自己最大努力的前提下依靠国家和省政府对此进行扶植,在财政和技术上支援我们改善紧迫的污染防治问题。 与此同时,盐津县又有着自身的特殊情况:1. 城市排污问题对居民生活影响巨大:26  盐津县城盐井镇建设在横江峡谷的两侧,土地资源的严重缺乏造成了该县城独特的建设格局。 街道狭窄、建筑楼层高、密度大,同时,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导致人口的快速增长,以致生活环境日益恶劣。 盐井老城区聚集了近 4 万常住和流动人口,而土地面积不足一平方公里,如此大的人口密度,使得当地原始的城市排水设施不堪重负,市区街道经常处于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的状况,对居民的生活质量直接造成极大的危害,民众对改善排污设施的呼声十分强烈,因此,盐津县的污水治理工程已经到了十分迫切的程度。 2. 污水治理工程量和投资相对较低:根据盐井老城区依山临江的布局特点,可以在沿江一侧建设排污管道,利用自然落差将污水引至地势较低处进行处理,不必添加泵站等增压装置,极大的减少了建设投资和运行费用。 同时,由于城区土地面积小而建筑密度大,对排污管网的铺设量需求相对其他地方也会减少很多。 因此,实行污水治理工程,将能够以较快的速度和较少的投资来完成。 综上所述,基于盐津县的特殊情况,此项污水治理工程将可能以较小的投资解决民众反映强烈的重要问题;而同时基于盐津县的代表性特点,此项工程将给国家进一步解决类似问题提供试验样板。 因此,建设盐津县的生活污水处27理示范工程在紧迫性和代表性两方面的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又能起到投资小见效快的效果,我们建议国家和省政府加以优先考虑。 第五章 县城区污水处理规划 污水处理总体规划为了用有限的资金解决最紧迫的问题,县城建环境保护局聘请有设计资质单位的专家,本着投资少、见效快、分级规划、逐步完善的原则,进行了盐津县城污水处理规划。 盐津县城污水处理规划大致如下:(1) 一期对老城区最紧迫的排污和处理问题进行整治,建设老城区集中排污管道和污水处理示范工程;(2) 二期对已建有管网的新城区污水进行集中处理;(3) 三期进行老城区的雨污分流和排水系统进行综合整治;(4) 四期对新老城区外主要的分散居住区进行治理。 一期工程规划一期工程设计主要分管道建设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两大部分。 管道建设的方案是在参考了当地降雨量分布的基础上,设计了雨污共同用管道、暴雨时直接排水的方案。 盐井镇年平均降水量 1300 毫米左右,夏季多大雨,每年 78 月出28现暴雨(日降水量超过 50 毫米) ,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 80%以上。 因此平常时候雨污合流处理的方式可以进行,而下暴雨时间短、混合水所含的污染物浓度较低、与处理后的水平比较接近,可以直接排出。 待三期工程将雨水分离后则可完全发挥排污和处理作用,而所留出的污水处理量也符合将来的城镇发展需要。 管道建设为沿江铺设管径为 500 毫米的管道,总长 公里,再加上从各排污口接入的辅助管网系统,共计 公里。 二、三期工程规划在一期工程完成的基础上,选取适当时机,根据一期工程的建设经验与问题,制定二、三期工程的具体实施方案,并落实经费支持。 争取于 2020 年前完成二期污水处理工程,即黄葛槽新城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与此同时完成新城区污水管网的建设,依据县城地形现状,用重力流的方式,通过管道使污水自流入污水处理设施集中处理,在特殊局部地区使用提升泵站助排。 在结合旧城的改造过程中,逐步完成对老城区的雨水、污水分流排放规划。 29 城市雨水排放规划  盐津县排水工程的总体规划采取近、远期规划相结合,在充分利用现有的排水设施的基础上,再根据各个规划区的布局与建设特点进行建设规划,具体规划如下:(1) 健全和完善城区独立的雨水排放系统,随着旧城区的改造和道路拓宽,逐步将旧城区排水系统改造成雨污分流的排水系统,在现有建成区配套建设和完善雨水管道系统,在新开发区按分流制配套雨水管道,对中心城区排水能力不足的雨水管道和明沟进行调整和改造,使中心城区雨水管道的服务面积率达到 90%以上。 (2) 雨水管网系统的规划应充分利用县城区内的河流水渠,利用自然地形,采用重力流的方式,将雨水就近排入水体。 为防止城区内局部地区在暴雨期的渍水严重的情况,局部地区内利用污水泵站排除暴雨期内的城区积水根据盐津县总体规划,横江穿过城区,城市雨水直接排入河流,雨水流管道管径不至过大,节约了成本,且便于维修。 排污管道将采用钢筋混凝土圆管,管道沿江而建,收集城市生活污水,利用自然落差集中流入污水处理设施集中处理,达到国家污水排放标准排至横江。 城市污水排放规划(1) 根据盐津县地区地势情况,自然地形条件各异特点,30排水规划原则确定为“雨污分流,分区排水,污水集中处理;雨水分散排放,就近排河”。 (2) 整顿中心城区现有排水渠混乱的状况。 用排水管代替现有排水渠道,结合旧城改造,在现有排水渠道的基础上进行整顿,建立独立的雨水排放系统,建立雨污分流的城市排水体制,分流制不健全的地区应积极配套建设雨污水管道,旧城区原为合流制排水的地区要随着城市建设逐步改建为分流制。 (3) 工业污水内部治理应与城市污水集中治理相结合。 工业污水必须先作预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城市污水管道系统,进入污水处理设施集中处理。 第六章 县城区污水量及水质的预测合理地确定设计污水水量和污水水质,将直接涉及到工程的投资、运行费用和费用效益。 我国不少城市由于市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