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应小型污水处理厂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要低,因此如果私人投资污水处理厂的可行性不大,采取 BOT 特许经营的模式可以保证有较大利润空间。 梅州厂区 污水处理费 征收标准 详 见表 31。 表 31 梅 州城区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表 用水类别 现行价格( 元 /立方 ) 水 价 污水处理费 价费合计 居民生活用水 工业用水 行政事业单位用水 经营服务行业用水 嘉应小型污水处理厂可行性研究报告 10 图3 2嘉应学院个人每天用水量9%24%37%30%2 3 升以下2 3 升~ 4 6 升4 7 升~ 6 9 升7 0 升以上313 嘉应学院市场调查 根据对嘉应学院东区、南区、中区不同宿舍区的调查问卷显示 (详见图 31) :有 37%的学生 每天的用水量在 47 升 ~69 升, 30%的学生每天的用水量在 70 升以上,照这个调查估计每人每天的用水量大概在 65 升。 随着学院的发展在校学生将会有所增加,按一个学校 2 万人来算每天产生的生活污水将是 1300 立方米。 学校食堂和各教学楼平均每天产生的生活污水将是学生是生活污水的 50%左右,即 650 立方米左右。 常住居民的每天用水量在 120升计算。 根据最新的梅州市污水处理费的调整价格居民生活用水的污水处理费为 元 / 每立方米。 每天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收入将是 3663 元左右,这样对成本的回收是远远不够的。 但是在调查中认为在嘉应学院建设一座小型污水处理厂对学校的人文建设,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有较大影响的占 32%、有一定影响的占 58%,而认为嘉应学院应该建设一座小型污水处理厂的占 83%。 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对建设嘉应学院建设一座小型污水处理厂的急切。 32 市场预测 从前面的市场调查可以看出:每天才 3663 元的收入,减去设备的折旧、维护和员工的 费用,建设的小型污水处理厂 在短期内 根本无法回收成本,因此 采用BOT 的经营模式才能保证污水处理厂的盈利空间。 而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在嘉应学院建设一座小型污水处理厂对学校的人文建设、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契合梅州绿色崛起飞发展方针具有重要意义。 由梅州 市 唯一的 一座高等学府 率先作出表态所产生的社会效应 无疑 是巨大的。 33 产品方案与建设规模 331 产品方案 产品方案一 对梅州市江北地区无法进入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生活污水进行处理 ,对各学嘉应小型污水处理厂可行性研究报告 11 院的实验室排放的实验污水进行再净化处理,防止实验污水对周边环境造成破坏。 产品方案二 在嘉应建设一座小型污水处理厂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周边的水环境,建立小型污水处理厂可以改善周溪河的水质,同时建立监测站监测周溪河的水质变化,监测站直接为本项目的实验室。 产品方案 三 污水处理的大概选址将会是周溪河旁边, 临近嘉应学院, 而根据实地的考察嘉应学院的 每天在绿化带的用水量是相对较大,当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标的可再生水可以作为学校绿化带的用水。 产品方案 四 嘉应学院建设小型污水处理厂社会效应比经济效应将高很多,借着小型污水处理厂建立在学院内可以对学员宣传环保知识。 同时将小型污水处理 厂将作为嘉应学院的 一座实习基地供各院系的课程需要进行协同合作。 同时 建立勤工俭学机制为困难学生提供工作岗位。 产品方案 五 污水处理厂采用 BOT 特许经营的模式 : 建设-经营-转让。 由政府承担铺设配套管网的工程。 332 建设规模 按 5 万人计算 , 其中学生按 2 万人计算, 学生 每人每天产生 65L 生活污水,总共产生 1300 立方米的生活污水。 学校食堂、各教学楼每天产生污水 600 立方米, 常住居民 按 3 万人计算,每人每天产生生活污 水 120L,总计 3600 立方米。 三类合计 5500 立方米, 产污系数取 ,设计 6000 立方 米 /天的污水处理厂 ,占地面积 3200 平方米 ,预期达到 处理达标率达 80%以上, 再生利用水达 40%以上。 预期投资大概 1000 万左右。 嘉应小型污水处理厂可行性研究报告 12 第 4 部分 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 41 资源、原材料  建设用的土地将是嘉应学院的未利用的空闲土地。  在厂区附近刚好有高压电网, 和梅州电力局协商后 所有电力提供将在附近直接接入。  由于学校附近的大多数管网铺设的出口都在周溪河附近,因此配套管网的铺设将在原有网管的基础上稍加改造即可。  梅州市有建设江南污水处理厂的经验,并且该 工程按设计预算总投资额 6500万元,实际投资预计不超过 4500 万元,为国 家节约资金 2020 万元左右。 有这成功的经验,因此土建 工程的建设将采用直接邀请招标的方式进行。 直接邀请梅州市本地施工企业。  由于梅州市发展的相对落后,污水处理厂的设备采购将在外面直接采购。 主要的采购地点还是珠三角地区。  由于厂区直接设立在嘉应学院里面,因此厂区的部分员工的招聘将面向嘉应学院的在校学生,减少了人员招聘困难的问题。 42 建设地点的选择 建设地点 将选择在嘉应学院东区宿舍附近未规划区里面。 选择理由:  本次投资采用 BOT 经营模式 ,嘉应学院 负责筹集资金建设、特许经营。 如果选用嘉应学院外的地方进行建设 将增加投资的成本, 增加资金的使用量。 而且对嘉应学院内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将没有预期的高。  本项目的土地直接由建设方 提供,采用还未规划的土地将减少许多手续。 如果是采用嘉应学院已规划好的土地,要更改学院的规划将增加投资成本。  周溪河流经 东区宿舍,在东区附近作为建设地点将会减少在铺设管道对处理好的水进行排放的问题。 同时建设地点 离学院较近有利于产品方案二的实施 ,节约 成本。 43 厂址选择 厂址 拟选址周溪河上游和周溪河下游,具体地点见 图 41。 嘉应小型污水处理厂可行性研究报告 13 431 厂址区位优势分析 两地点的区位优势分析如下: 地点一:周溪河上 游 选择理由: 周溪河上游刚好有一条高压电路网经过, 节省 电力建设成本。 周溪河上游离学生宿舍区较远,可防止噪音对学生的日常生活产生影响。 不利条件: 由于离学校 主要绿化带 较远, 不利于 产品 方案二的实施,增加投资成本。 上游地势较高,不利于对地势较低的生活污水的收集。 对学校未来的规划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 地点二 :周溪河下游 选择理由: 离学校绿化带较近,有利于方案二的实施,节约成本。 处在嘉应学院的未规划区,减少了不必要的手续,方便建设。 处在下游地区,地势较低,有利于对生活污水的收集,节约成本。 离学 生生活、学习区较近,对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对促进学校人文建设有积极的影响。 不利条件: 离现有的宿舍区和教学楼较近,污水处理厂所产生的噪音将会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产生影响。 离周溪河上游的高压电网较远, 不利于厂区电网建设,新增 成本。 图 41 嘉应小型污水处理厂可行性研究报告 14 432 各项因素影响分析 各项因素影响程度对比见表 42。 表 42 各项影响因素对比 序号 影响因素 周溪河上游 周溪河下游 1 成本 较高 较低 2 与产品方案契合度 低 高 3 对学生生活产生的不利影响 低 较高 4 对改造周溪河水质 较大影响 较大影响 5 污水收集难易程度 较难 较易 6 交通运输 不方便 较为方便 7 与学校的规划符合程度 有部分冲突 不影响现有规划 结论:综上所述,选择地点二比选择地点一更能节约成本,更符合学校的未来规划,更契合产品方案;虽然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但采取相应措施后可以将影响消除。 因此,厂址地点将选择在地点二:周溪河下游。 嘉应小型污水处理厂可行性研究报告 15 第 5 部分 工程技术方案 51 项目组成 格栅、调节池工程: 调节污水水量、水峰和水质,以削减高峰符合,利于下一步后续处理,同时用过污水提升泵将污水提升满足污水 处理构筑物高程布置。 旋流式沉沙池: 对沉砂池产生的砂水混合物进行固液分离。 水解酸化池: 在对悬浮物进行去除的同时,改善和提高原污水的可生化性和溶解性,以利于后续处理。 导流曝气生物滤池 : 利用微生物水中去除污水中的 BOD COD、 N、 P 等有机污染物。 清水池: 用于导流曝气生物滤池反冲洗水的贮存。 消毒系统:对污水进行最后的消毒处理。 污泥自然干化场 :对 导流曝气生物处理系统 排除的污泥进行处理。 配套管网建设工程:建立相配套的管道铺设。 再生水回 用工程:处理后的达标再生水主要用于 学校绿化带浇灌。 52 生产技术方案 工艺流程及运行过程 见图 51。 图 51 工艺流程及运行过程 污水首先通过收集渠道依次通过格栅进入调节池,污水中固体悬浮物( SS)进行大部分得去除,同时去除部分 CODcr 以及 BOD5。 潜污对泵提升污水进入旋流沉砂池去除污水中密度较大的无机颗粒污染物 ,然后污水重力自流进入水解酸化池,在去除悬浮的同时,改善和提高原污水的可生化性和溶解性,通过水解酸化池污水重力进入导流曝气生物滤池,对水中污染物进行进一步去除,出水经过过滤并消毒后,污水达到排放标准进行排放。 嘉应小型污水处理厂可行性研究报告 16 521 核心工艺 “导流曝气生物滤池法简介 构造形式 : 导流曝气生物过滤法的单元构造为 U 型双锥、三区、三级、三相导流、沉降分离和无泵污泥回流反应器。 由内锥即下向流对流接触氧化生物过滤区也称(一区)、锥底即导流沉降分离无泵污泥回流区也称(二区)和外锥即上向流曝气生物过滤区也称(三区)。 在内锥即下向流对流 接触氧化生物过滤区(一区)和外锥即上向流曝气生物过滤区(三区)设有滤料,在导流沉降分离无泵污泥回流区(二区)内装有导沉板和排泥管。 在内锥即下向流对流接触氧化生物过滤区(一区)、和外锥即上向流曝气生物过滤区(三区),与锥底即导流沉降分离无泵污泥排泥区(二区)之间,设有反冲洗空气管和水管,其结构详见图 52 导流曝气生物过滤法污水处理构筑示意图。 图 52 导流曝气生物过滤法污水处理池构筑示意图 工艺技术 : 下向流对流接触氧化区 预处理后的污水自上而下进入内锥,即下向流对流接 触氧化生物过滤区(一区)内,通过滤料空隙间曲折下行,空气是自下而上,通过滤料空隙间曲折上升, 嘉应小型污水处理厂可行性研究报告 17 在对流接触氧化的过程中,与污水及滤料上附着的生物膜充分接触,在好氧条件下发生气、液、固三相反应。 该区借鉴了接触氧化法、下向流曝气生物滤池法、人工快滤法、生物膜法、给水快滤法等五者的设计手法。 继而使污水在导流曝气生物过滤法污水处理池的内锥、及下向流对流接触生物过滤区(一区)内,综合完成污水在导流曝气生物过滤法污水处理池中的第一级处理过程。 沉降分离无泵污泥回流区 通过内锥即下向流对流接触氧化生物过滤区 (一区)处理后的污水,在重力作用下继续下行,进入导流沉降无泵污泥回流区(二区)内,在导流板的作用,并借助于流体下行的重力,使重于水的污泥顺势下沉于锥底,并在上部的水压作用下,压入锥底排泥管,排入污泥槽,流至污泥干化池。 污泥流至干化池后,上清液和污泥在干化过程中外排的废液都通过回流槽回流到污水处理池前端,进入厌氧池或水解酸化池进行反硝化处理,干化污泥外运处理。 污水在导流沉降无泵污泥回流区沉降排泥后分离出来的水,在导流板的作用下进入外锥即上向流曝气生物过滤区(三区)继续处理。 导流沉降无泵污泥回流区借 鉴沉降分离法、无泵污泥回流法二者的设计手法,继而实现泥水分离,分离出来的污泥外排并回流,分离出来的污水导入外锥即上向流曝气生物过滤区,从而使污水在导流曝气生物过滤法污水处理池中的沉降分离无泵污泥回流区(二区)内,综合完成第二级处理过程。 上向流曝气生物过滤区 导流沉降分离出来的水在导流板的作用下进入到外锥,即上向流曝气生物过滤区(三区),与空气一道自下而上,通过滤料空隙间曲折上升,与污水及滤料上附着的生物膜充分接触,在好氧条件下,发生气、液、固三相反应。 该区借鉴了接触氧化法、上向流曝气生物滤池法、生 物膜法、人工快滤法、给水快滤法五者的设计手法,继而使污水在上向流曝气生物过滤区这个基本单元内,综合完成污水在导流曝气生物过滤法污水处理池中的第三级处理。 污水在外锥,即上向流曝气生物过滤区(三区)的处理过程中、也要产生一定的污泥,产生的污泥同样借助于重力作用,使重于水的污泥通过导流板间隙,也同样下沉于底部的导流沉降无泵污泥回流区,还同样通过上部水的压力,将污嘉应小型污水处理厂可行性研究报告 18 泥压入锥底的排泥管,排入污泥槽,流至干化池。 在这里不难看出,污水在导流曝气生物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