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总复习提纲(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大小)有关,其次还与人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在声学上常用分贝( dB)来表示, 0dB 表示人能听到的最小的声音,不是指没有声音。 注意了解几种环境中响度的分贝值。 ④音色:声音的特色,是由音调、响度等综合在一起的一种混合感觉。 不同的人音色不同,同一个人的音色还与年龄有关。 ⑤噪声:凡是影响人的正常的工作、生活与学习的声音都称为噪声。 控制噪声的措施有: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位觉感受器,感受头部位置的变动 刘卫永 7 传播途径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 光和颜色: ①光源:正在发光的物体。 太阳和所有的恒星都是 光源。 ②光的传播:光在 同种均匀 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的直线传播的典型应用有:瞄准时的三点一线,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的产生等。 ③阳光下树阴中的圆形光斑的形成:小孔成像(太阳的像),与小孔的大小、形状无关,只与小孔与地面的距离有关。 ④光的色散:太阳光(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红、橙、黄、绿、蓝、定、紫七种色光过程。 说明:在红光之外还有红外线,能使温度计温度上升。 在紫光之外还有紫外线,能使胶卷感光,它也能杀死微生物,常用来消毒灭菌。 透明物体: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透过它的色光的颜色来决定,即 物体的颜色⑤物体的颜色与透过它的色光的颜色相同。 不透明物体: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物体的颜色决定,即物体的颜色与它反射的色光的颜色相同。 ⑥三原色:红、绿、蓝 光的反射: ①光从一种均匀物质射向另一种均匀物质时,在它们的分界面上会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又返回到原来的物质中处,这种现象叫光的反射。 ②反射定律:(见图描述)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 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一个平面,法线中间,角相等) ③说明:光的反射遵循光路可逆,光的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 射,它们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平面镜成像: ①平面镜成的像是虚象,不能用光屏接收,像和物体离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大小相等。 ②说明:实像能用光屏接收,虚象不能用光屏接收。 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造成的。 光的折射: ⑨ 光从一种物质射入另一种透明物质时,在两种物质的分界面上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 改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⑩ 光的折射遵循光的折射定律,也遵循光路可逆。 ③光的折射定律:光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统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从空气(光疏物质)斜射入水(光密物质 )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反之则反。 如果入射角增大,则折射角也跟着增大。 垂直界面入射,方向不变。 透镜: ①凸透镜:中央比边缘厚 凹透镜:中央比边缘薄 ②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体现在能使平行于 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于一点(焦点),不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 经过透镜后,范围比原来没有透镜时变窄。 ③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体现在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发散,但其反向延长线会聚于一点(虚焦点),不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透镜后,范围比原来没有透镜时变大。 ④凸透镜成像规律: 像的性质 应用 物距 像距 放大缩小 倒立正立 实象虚象 同侧异侧 u2f fv2f 缩小 倒立 实象 异侧 照相机 u=2f v=2f 等大 倒立 实象 异侧 fu2f v2f 放大 倒立 实象 异侧 幻灯机 u=f / 不 成 像 uf uv 放大 正立 虚象 同侧 放大镜 说明: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被照景物与镜头的距离为物距,镜头到胶片(光屏)的距离为像距(暗箱的长度)。 拍近景时,相当于物距缩小,则像距要增大,而胶片是无法前后移动的,只有靠移动镜头的 前伸来扩大像距。 反之则反。 眼睛: 外膜:角膜、巩膜 眼球壁 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 眼睛 内膜:视网膜 内溶物: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① 眼睛的折光系统: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相当于凸透镜,其中主要是晶状体) 刘卫永 8 ② 晶状体的曲度由睫状肌的收缩和舒张进行调节,通过调节曲度从而改变折光系统的焦距。 使成像成在是决网膜上。 ③成像部位: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然后通过视觉神经传递给大脑,从而形成视觉。 ④仔细观察自己的眼睛:白色的为巩膜,黑圆 圈为虹膜,黑亮点为瞳孔,瞳孔的大小与光线的强弱有关,光线过强则瞳孔缩小,所以瞳孔主要是在虹膜控制下控制进入眼睛的光线的多少。 ⑤人眼视觉上的限制:①人眼能看到字的最近距离叫近点(大约 10cm处),②人眼具有分辨力的最远距离,大约为 米左右。 (上述主要原因是晶状体的曲度调节是有限度的)③人的盲点:视网膜上无感光细胞的地方,一般在近鼻侧。 近视:能够看清近处物体,而不能看清远处物体。 ①原因: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前,而是物象模糊。 ②矫正办法:配戴凹透镜。 1远视:能够看请远处物体,而不能看清近处物体。 ①原因:晶状体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弹性变小。 ②矫正办法:戴凸透镜。 1爱护眼睛应做到:二要二不要。 (具体见课本) 1信息的获取和利用: ①人认识信息的过程: 外界事物 感觉器官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②信息技术:用于获取、传递、处理和利用信息的技术。 ③错觉和错误:我们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感受器所接受的信息通过神经中枢后有时会产生误差,从而产生错觉或错误的反应。 ④现代 信息传递的一种方式:电磁波,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 X射线、 y射线等,X 射线在医学上用来诊断疾病, Y 射线能杀死肿瘤细胞,在治疗肿瘤病人时有很大的好处。 光也是一种电磁波。 第二章复习提纲 运动和能的形式 动能:一切运动的物体 机械运动: 机械能 势能 被举高 声运动 声能 发生形变 ①运动的 多种形式 光运动 光能 能的形式 热运动 热能 电运动 电能 各种燃料中 生命运动 化学能 食物中 ②说明:一个物体有时可能具有多种形式的能,如:高空的飞机(有动能和势能),雷电(含有声能、光能、电能、热等能量) 机械运动 ①要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或是静 止,必须选择一个参照物。 ②参照物: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③说明:参照物可以任意选取,但参照物选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也就不同。 可见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 曲线运动 ④机械运动的分类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按运动的路线分) 直线运动 (按快慢分) 变速直线运动:快慢改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①比较相同的时间,运动物体通过的距离 ⑤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 : ②比较相同的路程,运动的物体所用的时间 综合①②两点可以得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最佳方法:比较速度 ⑥速度: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 可见速度是定量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说明:定量:可以用数值来表示的量) ⑦速度的计算公式: tsv 单位:国际:米 /秒( m/s) 常用:千米 /时( km/h) 换算关系: 1 m/s= km/h 可见 速度的单位是 由长度的单位和时间的单位合成的。 ⑨说明:速度的计算公式也可以用来计算变速运动,只不过,路程用某段的总距离,时间是指在这段路程中所花的总时间,包括中途停止的时间。 刘卫永 9 力的存在 ②力的作用效果:①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②改变物体的形状 速度大小改变(从静止到运动,从运动到静止,速度大小的改变) ②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 运动方向的改变 静止 ③物体运动状态不变 匀速直线运动 ③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体现在: 一个物体在给另一个物体施加力作用的时候,如此同时,另一个物体也给这个物体施加了力。 说明:①在这两个力中,必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是相对的。 ②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③接触的物体不一定能产生力的作用 ④不接触的物体有可 能产生力的作用 ⑤力是普遍的,不是只有人才会有力。 ④弹力:物体在发生形变时,会产生一个反抗形变的力 ,这个力叫弹力。 在弹性形变内,物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⑤力的存在: 力是有大小的,力的大小可以用 测力计 来测量。 实验室常用的测力计是弹簧称。 力的单位:牛顿( N) 简称“牛” 说明:在用弹簧称测量力时,首先要看清它的量程是否满足要求,然后认清它的最小刻度值。 测量前一定要先调零。 力的图示: ①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可以用力的图示把力的三要素表示 ②力的图示:从力的作用点起,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使线段的长度与力的大小成正比,并在线段的末端标上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③力的示意图:只需要 从力的作用点起,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 不必强求线段的长度与力的大小成正比。 重力: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 ①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质量大则重力也大。 G=mg 其中 g=②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③重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 摩擦的利与弊: ①摩擦力: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 说明: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的 相对 运动,不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有时摩擦力也能推动物体的运动,如人走路,汽车的行使等,相对运动的物体之间存在摩擦力,处于相对静止的物体之间也存在摩擦力。 固体之间 存在摩擦力,液体和气体之间也存在摩擦力。 ②增大与减小摩擦的方法: 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使接触面变光滑),加润滑油,变滑动为滚动,气垫法。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由小车从斜面滑下的实验得出的结论: ①小车从同一高度处滑下的原因:使小车在水平面开始运动的初速度相等。 ②小车在不同表面运动的距离不同的原因: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同,摩擦力大,运动的距离就越小,速度减小得越快,运动的时间就越短。 反之则反。 若水平面越光滑,小 车运动的距离越远,速度减小越慢;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则小车滑下来的速度将保持不变,将作匀速直线运动。 ③惯性:一切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不变的性质。 换句话说即:具有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说明:惯性是物体本身具有的一种性质,只与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与其他的任何因素都无关。 不要把惯性与惯性定律混为一团。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要学会用精练的语言解释有关的惯性现象。 例:为什么人从行使的汽车上跳下来容易摔倒。 (按照下列发模式填空) 答: 开始时 人与车是一起向前运动的 , 当 人从车上跳下来 时, 人的脚 由于 受 地面的摩擦 力而 静止, 而 人的上身 却由于惯性 , 仍然要保持原来的 运动 状态 ,继续向前运动, 故 人就会朝车行驶的方向倾倒。 二力平衡的条件: ①二力平衡: 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是平衡的。 ②二力平衡的条件:( 5 条) 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则它们保持平衡,即①一个物体 ②两个力 ③大小相等④方向相反⑤一条直线 几点说明: ①物体平衡时所处的状态为: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运动状态不变),不要认为 只有静止状态才叫平衡。 刘卫永 10 ②物体在不受外力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运动状态不变),物体在受到外力时是否运动状态一定改变呢。 答:不一定。 若物体受外力,但外力如果是平衡力(如二力平衡)则它仍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运动状态不变),若物体受的外力不是平衡力,则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③对“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这句话的理解: ⑪“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含义是: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就静止。 当然这句话与牛顿第一定律相矛盾,牛顿第一定律说 ,物体在不受外力时还有可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⑫“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的含义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