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综合科技楼、寄宿楼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05006007008002 0 0 5 年度 2 0 0 6 年度 2 0 0 7 年度 2 0 0 8 年度住校学生数 **县 第二中学 综合科技楼和寄 宿楼建成, 将 进一步提高 **县二中综合实力,随着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将进一步满足社会需求,为巩固“普九”成果,调整初中教育的结构布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项目建设必要性 项目建设是 **县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县教育事业“十一五”计划和十年规划的总体思路是:高举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 **市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注重教育 规模、教育结构、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益的有机统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保证投入,加强管理,以《教育法》为后盾,努力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推动全县教育整体、稳步、健康地向前迈进。 **县第二中 学综合科技楼、寄宿楼建设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11 **县教育事业发展总体目标是:到 2020 年,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城区 36 周岁幼儿园(班)率达 70%以上。 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 100%,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成果,青壮年文盲率控制在 2%以内。 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和发展空间,挖掘现有的初中教育潜力,扩大办学规模,提高教学质量,使全县初中招生人数每年增长 15%以上,力争“十一五 ”末初中教育升学率达到 100%。 项目建设是 **县第二中学 自身发展的需要。 **第二中学 创建以来,教风学风纯朴、学校管理严谨、读书氛围十分浓郁。 多年来, **第二中学 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求真务实,大胆创新,从教育体制、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全面 改革,并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先、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的办学宗旨,高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已逐步形成了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办学理念不断更新,教学手段日益先进,办学水平不断提高,为 **县乃至 **市的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社会各界也给予了好评。 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 **第二中学 现有的教学条件与日益扩大的教育需求存在着以下矛盾:一是校园基本建设滞后,科教楼和住宿楼仍是空白;二是教师办公室及生活用房紧缺,难以为广 大教职工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 三是 由于 **县第二中学施教区半径较大,但学校至今还没有住宿条件,现 483 名住校生不得不借宿于距离学校 1 公里的职教中心,长途走读。 这给学生的学习**县第二中 学综合科技楼、寄宿楼建设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12 带来极大的不便,也给学校的管理造成一定困难,并形成严重的安全隐患。 同时,由于缺乏开展实验和第二课堂活动的场地,学生不能完全进行国家课程内容所规定的实验、阅读及有关的课外活动。 这与实施“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战略,促使**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迫切要求产生了很大矛盾,成为该县基础教育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为此,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 决定以县财政贷款为主,以学校自筹和社会各 界 支持为辅多方筹集建设资金建设 综合科技 楼 及 住宿楼,这一决定为 学校自身发展壮大 提供了新的契机。 **县初中教育实现 100%入学率 发展目标的 需要。 **县第二中学 的建立虽对学生的上学困难有了一定的缓解 , 但 每年小学毕业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因无学可上而辍学,随着初中九年义务教育的推进,社会监督法律监督措施更加完善,人们接受教育的热情越来越高,入学率和在校生人数势必不断提高。 据 **县中小 学目前在校学生实际人数预测, **县第二中学 2020 年度招收新生 613 人,将增加 3 个教学班,教师 12 人,净增加学生 146 人,全校教师职工总数将达到 96人,学生总人数达到 1600 人以上,住校学生达 600 人左右,教学班达到 32 个。 到 2020 年, **县第二中学在校学生将达到1800 人左右,教师 110 人,全校将达到 36 个教学班的规模,住宿生将增加到 680 人以上。 因此, 因此项目建设对于 合理调**县第二中 学综合科技楼、寄宿楼建设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13 整基础教育结构布局,加快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步伐,挖掘学校的文化内涵和潜力,缓解 **县小学毕业生上学难的现实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基于以上现实和需要,可以说 **县第二中学综合科技楼和寄宿楼 的 建设,将使该校摆脱学校办学条件落后、基础设施差、学生上学难的局面,使学生有一个幽静的校园环境和与之协调的周边环境,加上新配置现代教学设施,使他们能够更好接受教育。 **县第二中学综合科技楼和寄宿楼建设,不仅有利于该校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加快 了 县城滨河开发区的建设进程,促进**县的城市化发展进程。 **县第二中学综合科技楼和寄宿楼建设,调整了该县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 的 配置 ,有利于 **县“普九”教育的发展,对促进 **县 教育改革具有 十分 重要的现实意义。 **县第二中 学综合科技楼、寄宿楼建设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14 第 四 章 学校发展规划 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为适应新形势下 “普九” 教育 及 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县 的初级中学教育 已取得 一定的成果,在其 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了下一步发展规划。 规划的 指导思想是: 高举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 **市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注重教育规模、教育结构、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益的 有机统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保证投入,加强管理,以《教育法》为后盾,努力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推动全县教育整体、稳步、健康地向前迈进。 **县教育事业发展总体目标是:到 2020 年,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城区 36 周岁幼儿园(班)率达 70%以上。 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 100%,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成果,青壮年文盲率控制在 2%以内。 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和发展空间,挖掘现有的初中教育潜力,扩大办学规模,提高教学质量,使全县初中招生人数每年增长 15%以上,力争“十一五”末初中 教育升学率达到 100%。 管 理体制:县教育局直接管理。 **县第二中 学综合科技楼、寄宿楼建设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15 据 **县中小学目前在校学生实际人数预测, **县第二中学2020 年度招收新生 613 人,将增加 3 个教学班,教师 12 人,净增加学生 146 人,全校教师职工总数将达到 96 人,学生总人数达到 1600 人以上,住校学生达 600 人左右,教学班达到32 个。 到 2020 年, **县第二中学在校学生将达到 1800 人左右,教师 110 人,全校将达到 36 个教学班的规模,住宿生将增加到 680 人以上。 因此,因此项目建设对于合理调整基础教育结构布局,加快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步伐,挖掘学校的文化内 涵和潜力,缓解 **县小学毕业生上学难的现实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办学形式 : 全部招收 小 毕业学生。 **县第二中学综合科技楼、寄宿楼建设工程的 规划 总建筑面积 6935 平方米,其中:综合科技楼 1 幢,为四层全现浇框架结构,建筑面积 平方米;学生寄宿楼 2 幢,均为四层框架砖混结构,总建筑面积 平方米。 并设置校园网、信息技术计算机房;理、化、生实验仪器及音、体、美设施购置等配套设施。 **县第二中 学综合科技楼、寄宿楼建设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16 第 五 章 项目 建设目标及条件 拟建地点 **县第二中学位于 **县 汭 河左岸的 滨河西路 开发区,东临花园式的 **县市政广场,南接团结西路,北临体育广场,西连城区第二小学,南北长约 180 米,东西宽约 163 米,占地面积105 亩,其中教学区占 44 亩 ,土地权属为 **县第二中学,本次建设 综合科技楼 和两幢 寄宿楼 均位于现有校园内 ,占地面积 亩。 建设规模与目标 **县第二中学综合科技楼、寄宿楼建设工程的总建筑面积6935 平 方米,其中:综合科技楼 1 幢, 为四层全现浇框架结构,建筑面积 平方米;学生寄宿楼 2 幢,均 为四层框架砖混结构, 总 建筑面积 平方米。 并设置校园网、信息技术计算机房; 理、化、生实验仪器及音、体、美设施购置等配套设施。 根据计划 2020 年, **县第二中学在校学生将达到 1800 人左右,教师 110 人,全校将达到 36 个教学班的规模,住宿生将增加到 680 人以上 ,本项目建成后,招生主要以城区、锦屏镇为主,辅以向外乡延伸。 建设初期暂确定为 30 个教学班,年招生 600 名小学毕业生。 工程完成后,设置初一 ~初三年级各 36 个教学班,在校人数 1800 人以上。 师资力量利用 **县第 二中现有教师,工程前期计划编制 85 人, 其中:专职教师**县第二中 学综合科技楼、寄宿楼建设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17 77 人,教辅人员 8 人;职称按照高级 1:中级 11:初级 8 的 比例设置,工程完成后人员稳定为 110 人,其中:高级 5 人,中级 55 人,初级 40 人,教辅人员 10 人。 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得到提高,年龄结构更趋合理。 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 100%。 在校人数示意图05001000150020202020年 2020年 2020年 2020年在校学生数 师资力量设置示意图 0 20 40 60高级中级初级教辅建设期建设完成后 主要建设条件 气象条件 降雨量: 年 平均降雨 mm,最大降雨 毫米 ,年蒸发量 1167 毫米 ; **县第二中 学综合科技楼、寄宿楼建设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18 气温: 年平均 ℃, 历年 最高气温 35℃;年最低温度 12℃ ; 年 主 导风向:东南风和西北风,冬季多西北风; 平均 风速: ,最大风速 18m/s; 冻土深度: ; 抗震设防列度 7 度 ; 地下水埋深 米。 用地 **县第二中学 综合科技楼、寄宿楼建设工程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取得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详见附件。 工程地质 据资料,拟建场地位于 汭 河一级阶地上 ,地势平坦 ,场地开阔 ,目前 **县 已经建设了 汭 河( **段 ) 防洪堤工程 ,防洪标准为 50 年一遇 ,防洪安全得到保障 ,是建设教育基地的理想场地。 地质勘探资料表明: 项目区场地地基岩土经地质堪探自上而下依次为:第一层为黄土粉状土、黄褐色,可塑,层厚 不等,土质较均匀。 第二层为黄粉状粘土,层厚 米土质均匀性好,属中压缩性;第三层为圆砂砾,厚度 610 米,灰黄色中密 密**县第二中 学综合科技楼、寄宿楼建设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19 实,颗粒粒径 1045 毫米,含量 50%,该层局部地段以卵石为主。 第四层为泥岩,最大揭穿厚度 5 米,浅紫红色。 泥质结构,层状构造。 校园区内地表层为冲洪积的湿陷性黄土厚度 ,下部卵石砂砾层层,厚度> 6m。 地下水埋深 ,由于距离河床近 ,地下水量较为丰富 ,通过处理 对建筑物基础无影响。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2020), **县基本地震烈度为Ⅶ度。 根据抗震规范 (GB502232020)划分场地类型为Ⅱ类建筑场地。 地基土评价 拟建场地位于芮河一阶地上,场地地层分布较稳定,浅部的黄工状粉土层和黄土状粉质粘土层强度低,圆砂砾层密实度较大承载力高,且分布较为稳定,可作为建筑物的直接持力层,泥岩层分布稳定,承载力高可作为建筑工地物的地基基础持力层。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见表 51。 **县第二中 学综合科技楼、寄宿楼建设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20 表 51 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土层 土层 名称 指标依据 综合推荐值 1 黄土状粉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