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办学理念的探索与思考(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农耕社会的局限,这种对人生及社会的关注和探索,不可能跃升到现代意义的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的理念层次上,但其独到的视野和深邃的内涵,在当今时代更加放射出特有的思想光芒。 这种朴素而深厚的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的优秀文化传统,在很大程度上正是中国传统文化能够超越宗教而又极具凝聚 力的原因所在,也是其能够历经岁月而绵延不绝并不断创新的真谛所在。 因而,理所当然地成为确立“为每一位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办学理念的重要思想依据。 四、办学理念的基本内涵 “为每一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这一办学理念,是 XX中学 基于“办什么样的学校”,“怎样办好学校”和“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深层次思考的结晶,直接影响和决定办学主体的教育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也直接影响和决定人才培养的基本走向。 这一办学理念涉及学校办学宗旨和教育目的的确立,培养目标及其实现方式的战略取向,以及学校功能的定位等诸多重要问题,内 涵非常丰富,值得认真探索和思考。 办学理念所确定的主体对象 —— “每一位学生”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力图通过切实、有效地促进“人”的发展来重构社会发展、民族复兴的基础。 其价值取向是彰显“人”的意义、地位和价值,体现出浓郁的人性关怀的特征。 XX中学 办学理念所确定的主体对象充分体现了基础教育改革的根本目标和价值追求。 办学理念中的“每一位学生”,首先是指所有的人,即一切学生,或者说是全体学生。 基础教育学校的使命是为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奠定基础。 因此,学校教育的主体对象是全体学生 ,而不是部分学生。 在未来社会里,当代中学生当中有些人可能成为政治家、科学家、企业家、文艺家以及各种类型的专门人才,也有些人可能是普通劳动者;有些人可能有相对固定的职业,有些人的职业可能不断转换变化;有些人可能以从事脑力劳动为主,有些人则可能以从事体力劳动为主。 但是,他们的整体素质决定着我们民族的素质,决定着我们人力资源的水平。 因此,为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XX中学 必须牢固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办学理念,而不是单纯面向被高一级学校选拔,继续接受高层次教育的部分学生。 教师是“伯乐”,伯乐善于相 马,教师要善于认识每位学生的个性,开发每位学生的潜能;但是,教师又不能只是伯乐,伯乐相马的目的是挑出千里马,淘汰其余,而教师却必须对全体学生负责。 因此,XX中学 创建现代化示范高中,决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而是创造适合每位学生的现代化教育。 办学理念中的“每一位学生”,其次是指一个又一个具体的“人”,即是全体学生“联合体”中的个体因子。 XX 中学 要面向全体学生,最终必须落实到面向每一个学生。 相信每一个学生,关爱每一个学生,从学生个体差异出发,因材施教,发展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 因此,学校领导和教师 要对每一个学生充满信心,相信他的能力,相信他的才华,挖掘他们的潜能;同时,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来自校长、老师的关怀、尊重和重视,为每一个学生搭建可持续发展的平台,使每个学生的才能和个性都得到发展。 XX中学 坚持为了实现每一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从底线意义上体现了每个人发展权的保障和维护,进而体现了对每一个人缔结社会的基础贡献和对人的种属尊严的肯定和张扬。 办学理念所追求的目标取向 ——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环境学、经济学中引发出来的一个概念,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 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6]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被引入教育领域。 其背景是人们认识到生产的发展与财富的增长,人与自然的平衡与和谐发展,人与人、人与人群的和谐共处应该受益于人口、环境、经济、资源、社会责任和文化教育的综合发展,特别是教育对促进可持续发展所具有的全局性、先导性和基础性作用。 国际上, 1996年 4月,联合国总部召开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明确指出教育在终身学习、多学科综合学习、系统的思维方法学习、合作精神、多国文化渗透、授予行动权力(主体性)等六个方面发挥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我国敏锐地接受了这一全新的发展观念,并将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科教兴国战略一起列为我们进入21 世纪的两大战略,形成了科技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教育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推动力量,是构成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部分的共识。 中国科学院在《 2020 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明确指出:“人的素质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中国是一个 ‘人力资源’大国,但不是一个‘人才资源’大国,人才数量特别是高素质人才数量严重的不足”, [7]因此,报告认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取决于国民素质,取决于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人的可持续发展,“较为严格地是指一种持续的变化,尤指有机体在整个生命期的持续变化。 这种变化既可是由于遗传因素的作用,也可是环境影响或学习的结果,既可是量变,也可是质变”。 [8]其本质是指人的发展的主动性、连续性和协调性。 在 XX中学 的办学理念中,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有多方面内涵。 从发展的范围看,它是指学生的身体与心理的持续协调发展;从发展的属性来 看,它是指学生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的持续协调发展;从发展的内容看,它是指学生的德、智、体、美等诸因素的全面、持续、协调发展;从发展时序来看,它是指学生整个生命期连续不断的各个阶段相互衔接的协调发展;从发展的类群关系看,它是个体与群体合作互动的协调发展,即是在每个人的个性获得自由发展的同时,学生“联合体”全体成员的道德、知识、劳动、审美、身心等全面素养都获得提高;从发展的动因看,它是指家庭、社会、学校等环境因素的持续协调发展,以及遗传与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 由此可见, XX 中学 办学理念所确定的可持续发展人才培养目标, 符合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要求,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特征的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取向。 办学理念所明确的功能定位 —— “奠定基础” 现代化的示范高中教育是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基础教育的最高目标是为提高民族素质奠定基础,而基本目标则是为每一位学生的成人、成才奠定扎实的素质基础。 这体现了基础教育的基础性本质属性,体现了时代发展对中学教育的基本要求,更体现了人的可持续发展对示范高中教育工作者教育教学的根本要求。 现代化示范高中,要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必须完善学生素质结构。 一是完善生理素质。 生理素质是指 在遗传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生理解剖特点和生理机能特点。 在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素质结构中,它是生理机能基础,规定着个体素质发展的潜在可能性和自然限度。 二是完善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指智能结构的特点和品质,需要结构的特点和品质以及自我意识、气质和性格特点等诸多要素。 在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素质结构中,心理素质占有独特的地位。 因为学生的遗传素质和身心潜能的开发和实现程度,社会文化在他们的身心结构中内化、积淀的程度,都可以从心理素质的发展水平得到综合反映。 三是完善社会文化素质。 它是指以学生的生理组织结构为载体,并经过内化的心 理过程形成的社会文化素养。 包括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审。中学办学理念的探索与思考(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路 八 库外道路 m2 3670 九 项目投资 万元 4376 (油库 ) 254(加油站) 十 销售收入 万元 47622(油库) 1025(加油站) 生产期平均值 十一 投资利润率 % (油库) (加油站) 十二 投资利税率 % (油库) (加油站) 十三 内部收益率 % (油库) (加油站) 所得税后 十四 投资回收期 年 (油库) (加油站) 含建设期 研究结论 通过对 项目初步研究
校发展献计出力已成为自 觉行为;顾全学校大局,为学校发展乐于奉献 、 主动牺牲个人利益已成风气;曾经一度大量流失骨干教师的“ 孔雀西南飞“现象已成为历史;教师中钻研业务 、 致力教研教改蔚成风气。 近四年,教师科研成果、教研论文获奖或发表共 365 篇(件),其中国家级 217 篇(件)、省市级 140 篇(件),学校自办《教研文萃》仅近两年就出刊 41 期,刊载教师经验文章、优秀课例等共
05006007008002 0 0 5 年度 2 0 0 6 年度 2 0 0 7 年度 2 0 0 8 年度住校学生数 **县 第二中学 综合科技楼和寄 宿楼建成, 将 进一步提高 **县二中综合实力,随着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将进一步满足社会需求,为巩固“普九”成果,调整初中教育的结构布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项目建设必要性 项目建设是 **县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人法律行为进行追认的相对人不必是该未成年人。 D.撤销权行使的意思表示不必有相对人。 以下不属于形成权行使行为的是() A.甲因错误而向法院请求撤销合同 B.乙行使约定解除权。 C.丙行使债权人代位权 D.丁对无权代理行为的追认。 关于物,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消费物的使用权人一般是所有权人 B.一副扑克牌是集合物 C.汽车的发动机是汽车的重要成分 D.租金不是孳息 以下财产
石油气汽车行业项目名称 二、液化石油气汽车行业项目承办单位 三、液化石油气汽车行业项目主管部门 四、液化石油气汽车行业项目拟建地区、地点 五、承担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单位和法人代表 六、研究工作依据 七、研究工作概况 第二节 可行性研究结论 一、市场预测和 项目规模 二、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供应 三、选址 四、液化石油气汽车行业项目工程技术方案 五、环境保护 六、工厂组织及劳动定员 七
3 7 6 4 3 2 7 6 5 4 4 3 2 7 6 4 3 2 10 表 2 我国 55 个城市木材平衡含水率( %)估计值 月份 城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年平均 北京 哈尔滨 齐齐哈尔 佳木斯 牡丹江 克山 长春 四平 沈阳 大连 呼和浩特 天津 太原 石家庄 济南 青岛 郑州 洛阳 乌鲁木 11 齐 银川 西安 兰州 西宁 成都 重庆 雅安 康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