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教师资格认证小学教育心理学全面复习资料(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为: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二、 学习的一般分类 : (二 )、 1. 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 : 加涅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 ,把学习分成八类,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学习层级结构。 这八类学习依次是: ① 信号学习; ② 刺激 ― 反应学习; ③ 连锁学习; ④ 言语联结学习; ⑤ 辨别学习; ⑥ 概念学习; ⑦ 规则或原理学习; ⑧ 解决问题学习。 (二 )、 2.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加涅根据不同的学习结果,将学习分为五种类型。 它们分别是: ① 智慧技能;② 认知策略; ③ 言语信息; ④ 动作技能; ⑤ 态度。 (二 )、 3. 中国心理学家通常把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三类。 三、 联结学习理论 (三 )、 1. 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 :桑代克是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他把学习定义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联结是通过试误形成的。 尝试 ― 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是效果律、练习律和准备律。 (三 )、 2.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斯金纳把有机体反应之后出现的、能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或措施称为强化。 强化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 斯金纳认为,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 强化物是指能够提高反应概率的刺激物。 强化 (物 )有 正强化 (物 )与负强化 (物 )之分。 呈现能提高反应概率的刺激的过程即正强化,所呈现的刺激即正强化物。 取消厌恶性刺激以提高反应概率的过程即负强化,厌恶性刺激即负强化物。  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应答性行为、操作性行为。 经典条件作用论可以解释应答行为的产生,而操作性条件作用论可以解释操作行为的产生。 经典性条件作用由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经过实验研究而提出。 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强化。 (三 )、 3. “ 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 ” 是该理论在教育领域中的最有代表性的应用之一。 四、 认知学习理论 (四 )、 1. 苛勒的完形 ― 顿悟说 :苛勤认 为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完形是一种心理结构,它是在机能上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整体结构,是对事物的关系的认知。  完形 ― 顿悟学说作为最早的一个认知性学习理论,肯定了主体的能动作用,强调心理具有一种组织的功能,把学习视为个体主动构造完形的过程,强调观察、顿悟和理解等认知功能在学习教育心理学复习全资料 11 中的重要作用。 尝试 ― 错误和顿悟在人类学习中均极为常见,它们是两种不同方式、不同阶段或不同水平的学习类型。 (四 )、 2. 布鲁纳的认识 ― 结构学习论 :布鲁纳观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 评价三个过程。 他的教学观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学科的基本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与基本态度。 布鲁纳把学科的基本结构作为教学的中心。 (四 )、 3.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奥苏伯尔曾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并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 意义学习的实质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意义学习的产生既受学习材料本身性质 (客观 条件 )的影响,也受学习者自身因素 (主观条件 )的影响。  认知学习理论 :苛勒的完形 — 顿悟说、布鲁纳的认知 — 结构说(认知 — 发现说)、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说是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 完形 — 顿悟说的基本内容: ( 1)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 苛勒认为学习是个体利用本身的智慧与理解力对情境及情境的自身关系的顿悟,而不是动作的累积或盲目的尝试。 ( 2)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完形 — 顿悟说作为最早的一个认知性学习理论。 布鲁纳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 构。 布鲁纳的认知 — 结构说的学习观 : ( 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 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 3)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最终目的是构建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说,他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并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意义学习的实质: 奥苏伯尔认为意义学习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意义学习的条件: 客观条 件 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在学习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学习范围之内的; 主观条件 首先,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其次,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教育心理学复习全资料 12 最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早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 (四 )、 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是当代 学习理论的一场革命,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在皮亚杰的理论和布鲁纳的早期思想中已经有了建构的思想。 (四 )、 4. (a) 知识观 :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 “ 革命 ” 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 (四 )、 4. (b) 学习观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 (四 )、 4. (c) 学生观 :建构主义者强调,教学是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 中 “ 生长 ” 出新的知识经验。 教学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 第四章 学习动机 复习提要 : 本章介绍了关于学习动机的含义、结构和种类等基本知识,详细阐述了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成就动机理论、成败归因理论和自我效能感理论,并提出了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途径和方法。 重点难点提示 : 本章的重点是理解并掌握学习动机的相关理论。 难点是如何利用这些理论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知识点梳理 : 一、 学习动机的含义与结构 : (一 )、 1. 动机, 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它具有以 下三种功能:一是激活功能,即动机会促使人产生某种活动;二是指向功能,即在动机的作用下,人的行为将向某一目标;三是强化功能,即当活动产生以后,动机可以维持和调整活动。 (一 )、 2. 学习动机 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 两者相互作用形成学习的动机系统。 (一 )、 2. (a) 学习需要 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 它包括学习的兴趣、爱好和信念等。 学习需要又称为学习驱力。 (一 )、 2. (b) 学习期待 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 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是学习目标在个体头脑中的反映。 教育心理学复习全资料 13 (一 )、 3. 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一 )、 3. (a) 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它以求知作为目标,从知识的获得中得到满足,是学习的内部动机。 (一 )、 3. (b) 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 (一 )、 3. (c) 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 (如教师、家长等 )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 (一 )、 3. (d) 自我提高和附属的内驱力都不直接指向学习 任务本身,是一种间接的学习需要,属于外部动机。 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在动机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并非一成不变,通常是随着年龄、性别、个性特征、社会地位和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在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 到了儿童后期和少年期,赢得同伴的赞许就成为一个强有力的动机因素。 而到了青年期,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成为学生 学习的主要动机。 二、 学习动机的种类 : (二 )、 1. 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以分为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 (二 )、 2. 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以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 性动机。 (二 )、 3. 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 学习动机的种类。 (1)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将动机划分为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 高尚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他主义,低级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己的、自我中心的,学习动机只来源于自己眼前的利益。 (2)根据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将其划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近景的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活动直接相连的,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的前途相连的。 (3)根据学习动机在学习活动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可将 其划分为主导性动机和辅助性动机。 主导性动机是在某一时期起主要作用和处于主导地位的学习动机;辅助性动机是在某一时期处于次要地位和作用较小的学习动机。 (4)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将其划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内部动机是指由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 外部动机是指个体由外部诱因引起的动机。 三、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只有把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效果三者放在一起加以考察,才能看出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既一致又不一致的关系。 四、 学习动机的理论 教育心理学复习全资料 14 (四 )、 1. 强化理论 :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由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提出来,一般 说来,强化起着增进学习动机的作用。 (四 )、 2. 需要层次理论 : 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动机领域中的体现,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是这一理论的提出者和代表人物。 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最基本的是生理需要。 自我实现作为一种最高级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 自我实现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动机。 (四 )、 3. 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 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阿特金森。 他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  成就动机理论, 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 阿特金森是主要代表人物,他认为个体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类:一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 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获取成就,所以他们会选择既存在成功可能性又有足够挑战性的中等难度的任务;当他们面对完全不可能成功或稳操胜券的任务时,动机水平反而会下降。 相反,避免失败者则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 因为选择容易的任务可以保 证成功,使自己免遭失败;而选择极其困难的任务。 即使失败,也可以找到适当的借口,得到自己和他人的原谅,从而减少失败感。 在教育实践中,对力求成功者,应通过给予新颖且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安排竞争的情境、严格评定分数等方式来激起其学习动机;而对于避免失败者,则要安排少竞争或争性不强的情境,如果取得成功则要及时表扬给予强化,评定分数时要求稍稍放宽些,并尽量避免在公众场合下指责其错误。 (四 )、 4. 成败归因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 他 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 (机遇 )好坏、身心状态和外界环境。  归因理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有助于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 二是有助于根据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推断个体的心理特征; 三是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行为。  维纳得出一些归因的最基本的结论: (1)个人将成功归因于能力和努力等内部因素时,他会感到骄傲、满意、信心十足,而将成功归因于任务容易和运气好等外部原因时,产生的满意感则较少。 相 反,如果一个人将失败归因于缺少能力或努力,则会产生羞愧和内疚,而将失败归因于任务太难或运气不好时,产生的羞愧则较少。 而归因于努力比归因于能力,无 论对成功或失败均会产生更强烈的情绪体验。 努力而成功,体验到愉快,不努力而失败,体验到羞愧,努力而失败,也应受到鼓励。 这种看法与我国传统的看法一 致。 教育心理学复习全资料 15 (2)在付出同样努力时,能力低的应得到更多的奖励。 (3)能力低而努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