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证券投资分析讲义(冲刺)(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外商投资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 外商直接投资外国企业和经济组织或个人(包括华侨、港澳台胞以及我国在境外注册的企业)。 (三)消费指标( 2个) (四)金融指标( 4个) 包括:货币供应量、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金融资产总量。 ( 1)根据我国现行货币统计制度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 ①流通中现金( M0)②狭义货币供应量( M1)③广义货币供应量( M2)。 M2与 M1的差额,通常称为准货币。 ( 2)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 ( 3)金融资产总量 从宏观经济分析的角度看 ,利率的波动反映出市场资金供求的变动状况。 利率的分类:存款利率、贷款利率、国债利率、回购利率、同业拆借利率。 再贴现率和同业拆借利率是基准利率。 ( 1)贴现率与再贴现率。 ( 2)同业拆借利率。 同业拆借利率是指银行同业之间的短期资金借贷利率。 同业拆借有两个利率,拆进利率与拆出利率。 同业拆借中大量使用的利率是伦敦同业拆借利率( LIBOR)。 ( 3)回购利率 ( 4)各项存贷款利率 中国人民银行于 2020年 7月 21日颁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公告》,以此确立了人民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是一国对外债权的总和,用于偿还外债和支付进口,是国际储备的一种。 一国的国际储备除了外汇储备之外,还包括黄金储备、特别提款权和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的储备头寸。 (五)财政指标( 3个) 第二节 宏观经济分析和证券市场 一、宏观经济运行分析 (一)宏观经济运行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宏观经济运行通过 4个途径影响证券市场:企业经营效益、居民收入水平、投资者对股价的预期、资金成本。 (二)宏观经济变动与证券市场波动的关系 ( 1)持续、稳定、高速的 GDP增长。 ( 2)高通胀下的 GDP增长。 ( 3)宏观调控下的 GDP减速增长。 ( 4)转折性的 GDP变动。 股市指数与宏观经济走势之间的关联关系被不同程度地弱化,股市指数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经常呈现非正相关甚至负相关关系。 ( 1)经济总是处于在周期性运动中,股份波动是永恒的。 ( 2)收集有关宏观经济资料和政策信息,随时注意经济发展动向。 ( 3)把握经济周期,认清经济形势。 通货变动包括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两种。 ( 1)通货膨胀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通货膨胀对证券市场特别是个股的影响,没有一成不变的规律可循,完全可能产生相反方向的影响,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分析的一般性原则:共 8点( P87) ( 2)通货紧缩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通货膨胀紧缩将损害消费者和投资 者的积极性,造成经济衰退和经济萧条,与通货膨胀一样不利于币值稳定和经济增长。 带来经济负增长,使股票债券及房地产等资产价格大幅下降。 二、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三种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 (一)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 6手段:国家预算、税收、国债、财政补贴、财政管理体制、转移支付制度。 这些手段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配合协调使用。 ( 1)减少税收,降低税率,扩大减免税范围。 ( 2)扩大财政支出,加工财政赤字。 ( 3)减少国债发行(或回购部分短期国债)。 ( 4)增加财政补贴。 (二)货币政策 ( 1)通过调控货币供应总量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 2)通过调控利率和货币总量控制通货膨胀,保持物价总水平的稳定。 ( 3)调节国民收入中消费与储蓄的比例。 ( 4)引导储蓄向投资的转化并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货币政策工具可分为两大类:一 般性政策工具、选择性政策工具。 一般性政策工具包含 3种: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 选择性政策工具包含 2种:直接信用控制和间接信用指导。 货币政策分为:紧的货币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 紧的货币政策主要手段是:减少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加强信贷控制。 松的货币政策主要手段是: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放松信贷控制。 可以从 4个方面进行分析:利率、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调节货币供应量、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三)收入政策 收入政策两个目标:收入总量目标、收入结构目标。 三、国际金融市场环境分析 国际金融市场按经营业务的种类划分,可以分为货币市场、证券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和期权期货市场。 国际金融市场对我国证券市场影响的途径: (一)国际金融市场通过人民币汇率预期影响证券市场 汇率对证券市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一般来讲,一国的经济越开放,证券市场的国际化程度越高,证券市场受汇率的影响越大。 人民币渐进升值对股票市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其一,将全面提升人民币资产升值。 其二,拥有人民币资本类的行业或企业将特别受到投资人的青睐。 (二)国际金融市场动荡通过宏观面间接影响我国证券市场 (三)国际金融市场动荡通过微观面直接影响我国证券市场 随着证券市场日益开放, A股与 H股的关联性还将进一步加强: ( 1)股权置改革的顺利完成将加速 AH股价值的接轨进程。 ( 2)在套利机制的作用下趋于消失,使得两者股份逐步融合。 ( 3)会使很多的大型上市公司同时出现在 A股与 H股市场。 第三节 股票市场的供求关系 从长期来看,股票的价格由其内在价值决定,但就中、短期的价格分析而言,股价由供求关系决定。 成熟股票市场的供求关系是由资本收益率引导的供求关系,即资本收益率水平对股价有决定性影响。 而我国的股价在很大程度上由股票的供求关系决定。 一、证券市场的供给方和需求方 (一)供给方 (二)需求方。 个人投资者为自然人,指从事证券买卖的居民。 它包括开放式基金、封闭式基金、社保基金,也包括参与证券投资的保险公司、证 券公司,还包括一些投资公司和企业法人。 资金与人才实力雄厚,投资理念成熟,抗风险能力强。 机构投资者是市场主要参与者,是市场成熟的一个标志。 根据投资证券市场的目的不同,可以把投资者分为长期投资者和短期投资者。 从以下三个方面对二者进行区分:时间区分;范围区分;风险和收益区分。 二、证券市场供给的决定因素与变动特点 (一)上市公司质量 (二)上市公司数量 决定上市公司数量的主要因素是: 三大因素:发行上市制度、 市场设立制度和股权流通制度。 三、证券市场需求的决定因素与变动特点 主要受五方面因素决定:宏观经济环境、政策因素、居民金融资产结构的调整、机构投资者的培育和壮大、资本市场的逐步开放。 四、影响我国证券市场供求关系的基本制度变革 (一)股权分置改革 由于特殊历史原因,我国 A股上市公司内部普遍形成了“两种不同性质的股票”,即非流通股和社会流通股。 这两类股票表现出“不同股、不同价、不同权”的特征,这一特殊的市场制度与结构被称之为“股权分置”。 股权分置问题的由 来和发展可以分为三个价段。 第一阶段,股权分置问题的形成。 第二阶段,通过国有股变现解决国企改革和发展资金需求的尝试,开始触动股权分置问题。 2020年 6月 12日,国务院颁布《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三阶段, 2020年 1 月 31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 股权分置改革的影响与意义:。 股权分置改革解决了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冲突问题,不同股东的利益行为机制在股改后趋于一致化, 市场的制度基础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和价值发现功能进一步得到优化。 ,大股东违规行为将被利益牵制,理性化行为趋于突出。 ,长期激励将成为战略规划的重要内容。 ,上市公司重组并购行为增多。 ,流动性增强。 总之 ,股权分置改革是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革命”。 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是恢复资本市场的固有功能,即价格发现功能和对上市公司行为的市场约束功能。 同时,解决股权分置问题也有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以及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有利于资本市场创新和国际化进程。 (二)《证券法》和《公司法》的重新修订 2020年 10月 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修订后的两法将于 2020年 1月 1日开始施行。 标志 着我国证券市场法制建设迈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两法修订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精神: ; ; ; ; 、上市制度。 (三)融资融券业务 融资融券业务是指向客户出借资金供其买入上市证券或者出借上市证券供其卖出,并收取担保物的经营活动。 融资融券交易包括券商对投资者的融资、融券和金融机构对券商的融资、融券四种形式。 市场通常说的“融资融券”,一般指券商为投 资者提供的融资和融券交易。 2020年 6月 30日,中国证监会发布《证券公司融资融券试点管理办法》,这是融资融券业务的基础性指导文件。 融资融券制度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作为一种新的交易工具,融资融券业务特别是融券的推出将在我国证券市场形成做空机制,改变目前证券市场只能做多不能做空的“单边市”现状。 ( 2)融资融券业务将增加资金和证券的供给,增强证券市场的流动性和连续性,活跃交易,大大提高证券市场的效率。 ( 3)融资融券业务的推出将连通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有利于 促进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增加资本市场资金供给。 ( 4)融券的推出有利于投资者利用衍生工具的交易进行避险和套利,进而提高市场效率。 ( 5)融资融券有利于提高监管的有效性。 然而,融资融券又是一把“双刃剑”。 它在促进市场完善、提高市场有效性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风险。 主要表现在: ( 1)融资融券业务对标的证券具有助涨助跌的作用。 ( 2)融资融券业务的推出使得证券交易更容易被操纵。 ( 3)融资融券业务可能会对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带来一定威胁。 第四章 行业 分析 第一节 行业分析概述 一、行业的含义和行业分析的意义 (一)行业的含义 行业和产业主要是适用范围上有所不同。 构成产业的三个特点: ( 1)规模性; ( 2)职业化; ( 3)社会功能性。 行业和产业的主要区别为,行业没有规模上的约定。 (二)行业分析的意义 行业分析的主要任务包括: ; ; ; ,揭示行业投资风险。 行业经济是宏观经济的构成部分,是中观经济分析的主要对象之一。 行业分析承上启下,是基本分析的重要环节。 行业分析与公司分析相辅相成。 行业分析是对上市公司进行分析的前提,也是连接宏观经济分析和上市公司分析的桥梁,是基本分析的重要环节。 行业分析和公司分析是相辅相成的。 二、行业划分的方法 (一)道 琼斯分类法 是在 19世纪末为选取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有代表性的股票而对各公司进行的分类,是证券指数统计中最常用的分类法之一。 道-琼斯分 类法将股票分为三类:工业、运输业和公用事业。 (二)标准行业分类法 把国民经济划分为 10个门类,对每个门类再划分为大类、中类、小类。 (三)我国国民经济行业的分类 1985年,我国国家统计局明确划分三大产业: 第一产业:农业; 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 第三产业:其他。 2020年,我国推出国民经济行业的分类标准 GB/T47542020,行业门类 20个,行业大类95个,行业中类 396个,行业小类 913个。 (四)我国上市公司的行业分类 最初上海证交所将上市公司分为 5类 :工业、商业、地产业、公用事业和综合等五类; 深圳 6类:工业、商业、地产业、公用事业、金融业和综合等六类。 中国证监会 2020年 4月 4日公布《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 指引是一个非强制执行的标准。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