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文科综合试题(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有利于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从而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这体现了 35. 2020年 3月 11日,日本仙台港以东发生 ,尽管日本是世界上抗震和防震工作做得最好的国家之一,但这次地震仍给日本造成 了 自二战以 后的 最大损失。 下列古语中蕴含的哲理最能反映上述材料的是 A.静即含动,动不含静 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C.智者千虑,必有一 失 D.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6 小题,满分 160 分。 36.( 2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 合所学知识回答 问题。 材 料一: 2020年 2月 — 2020年 2月我国 CPI的变化状况 6 注:一般说来当 CPI3%的增幅时就是通货膨胀;而当 CPI5%的增幅时,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 材料二: 2020 年 2月 27日,温家宝强调: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用更给力的措施遏制物价上涨这匹‚野马‛。 将物价上涨对群众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控制主副食品和蔬菜价格,确保生产供应,降低流通成本,既不“菜贵伤民”、也不“菜贱伤农”。 材料三: 广东省惠州市运用价格调节基金推行蔬菜大棚、冷藏设施建设和平价门店的做法引起了广泛关注。 该 省委省政府指出在生产环节、批发环节、零售环节的这三项建设是运用经济手段调控市场、稳定物价的创新举措。 如, 平价门市有利于实现农销对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保持农副产品价格稳定,进而促使“农民收入多起来、物价水平降下来、供销系统活起来”。 ( 1)简要说明材料一反映的经济现象。 ( 4分) (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国家稳定价格总水平的必要性。 ( 12分) ( 3)运用《政治生活》中有关政府的知识,简要分析材料三所体现的道理。 ( 10 分) 37. (26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前文化建设特别是道德文化建设,同经济发展相比仍然是一条短腿。 近年来相继发生 ‚瘦肉精‛、‚彩色馒头‛等事件,表明企业诚信缺失,道德滑坡严重。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受人尊敬的国家。 但,同时也有人认为: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是对立的,不可能协调发展。 材料二: 全国十大杰出青年、诚实守信道德模范 —— 湘潭大学学生文花枝,在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让给游客,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 她以不惜生命、先人 后己的行动,兑现了诚实守信、服务游客的诺言。 记者采访时问:‚花枝,你现 在在网上人气很旺,有很多网友推荐你为‘双百’人物候选人,你有何感受。 ‛她莞尔一笑:‚谁最终当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得到了一次很好的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机会。 ‛ ( 1)结合材料一,运用《 文化生活 》的知识, 谈谈在发展市场经济中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性。 ( 10 分) ( 2)结合材料一,从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出发,简评“文化建 设与经济发展是对立的,不可能协调发展”的观点。 ( 6 分) ( 3)结合材料二,运用人生价值观的相关知识,从文花枝的言行中阐述应如何实现人生的价值。 (10 分 ) 38. ( 24 分)以财富论,人可以分为富人和穷人;国家可以分为富国和穷国。 贫富差距的形成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代以前,西欧并不是一个发达地区,而是一个不发达地区……在近代,这一形势发生了根本的转变,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来自海外贸易和海外殖民地的刺激作用和利润以及对整块整块大陆的拓居和开发。 因此今天,世界工业总产量的 90%来自欧洲和由欧洲民族占据的地区……由于占多数的穷人大部分生活在北纬 30 度以南地区,这一全球的经济上的划分是纬度方向上的。 这种以经济方式作出的全球的南北划 分在许多方面比根据国界或意识形态集团作出的传统划分更有意义……世界不仅分成了富裕的北方和贫穷的南方,而且两者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世界的不平衡:富国和穷国 —— 1970 年(表中数字表示世界总数的百分数) 人口 国民总产值 粮食 识字的人 发达世界(新西兰、日本、澳大利 7 亚、西欧、加拿大和美国) 共产党欧洲和苏联 90 拉丁美洲 67 非洲 近东 远东(不包括中国) 中国 ——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 1)请用 1519 世纪中期的史实,说明近代以来西欧逐渐发达富裕的原因。 ( 10 分) (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穷国”落后于“富国”的原因是什么。 ( 6 分) ( 3) 1970 年代末以来,中国农民逐渐脱贫致富。 请结合时代背景加以说明。 ( 8 分) 39.( 28分) 外交是内政的延续 , 是对包括 公众及公众舆论在内的国内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延续。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 乾隆五十八年( 1793),英国 马戛尔尼使团以为乾隆帝祝寿的名义来到中国。 这是到达中国的第一个英国外交使团,是中英之间最重要的一次早期交往,堪称中西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 面对英国使团希望扩大通商和割让岛屿等要求,乾隆皇帝的回答是:“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天 朝尺土俱归版籍,疆址森然,即岛屿沙洲,亦必划界分疆,各有专属。 ”要“杜民夷之争论,立中外之大防”。 —— 吴伯娅:《祝寿还是试探 :马戛尔尼 访华背后的阴谋》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帝国主义列强就着手拟定对德和约,重新瓜分世界。 1919年 1月 18日,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了和会, 27个战胜国(包括中国)的代表 1000人参加,其中全权代表 70人。 苏俄没有受到邀请,德国作为战败国也被拒之门外。 会议由美、英、法、意、日 5国各出 2名代表组成的最高理事会 (“十巨头”会议 )控制。 和会持续了半年之久, 6月 28日,各战胜国终于在巴黎近郊著名的凡尔赛宫镜厅签订了《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 — 人民网《历史上的今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