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万平方米的平战结合人防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荷载 1.人防工程结构上的设计荷载包括动荷载和土压力、水压力、结构自重等静荷载。 ( 1)人防荷载:按 甲类防核武 器抗力 6级,防常规武器抗力 6级 荷载进行设计。 ( 2)平时荷载:活荷载按汽 20 荷载和消防车荷载大者取值。 ( 3)恒载:考虑 厚的覆土荷载及各结构构件自重。 2.作用于结构周边及口部上的人防等效静载可按《人民防 空工程设计规范》的规定计算确定。 抗震设防 本工程抗震基本烈度为六度, 板柱 抗震墙结构的板柱 抗 震等级为 三级,抗震墙抗震等级为二级。 安全等级 本工程建筑 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合 理安全使用年限 50年。 基础设计 ( 1) 岩土工程概况 拟建地下人防工程 场地覆盖土层 参照周边 建筑 地勘自 上而下分述 : 第一层:杂填土,层厚 ~。 第二层:粉质粘土, 层厚 ~ ,层顶标高为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 280Kpa。 21 第三层:中砂层,层厚 ~ ,层顶标高为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 230 Kpa。 第四层:砾砂层,层厚 ~ ,层顶标高为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 400Kpa。 第五层:强风化泥质粉砂岩,层厚 ~ ,层顶标高为 ~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 350Kpa。 第六层:中风化泥质粉砂岩,层厚 ~ ,层顶标高为 ~ ,岩土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 第七层:微风化泥质粉砂岩,最大层厚 ,层顶标高为~ ,岩土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 ( 2) 地下水埋藏条件及腐蚀性评价 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无腐蚀性,对钢结构有弱腐蚀性。 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无腐蚀性,对钢结构有弱腐蚀性。 ( 3) 基础设计及抗浮设计 本工程的基础形式采用倒柱帽的板柱结构,基础持力层为砾砂层,抗浮按历史最高水位进行设计,并采取相 应的抗浮技术措施。 主要材料 ( 1) 钢筋 : 采用 HPB235 和 HRB400。 ( 2) 混凝土 : 主体结构强度等级不小于 C30,基础垫层强度等级 C15,抗渗等级为 S8。 22 采用计算程序 本工程设计计算采用的程序为 PKPM 系列和北京理正人防结构计算软件,采用平时荷载和战时荷载进行比较;取大值进行设计。 关于城市下水道、箱涵的技术处理问题 孺子路有两条自西向东主下水道穿越 *****大道,结构形式为方形箱涵,断面内净尺寸为 B H=2020mm 2300mm、 B H=2020mm 1000mm,箱涵外型尺寸 3600mm 3100mm、 3600mm 1800mm,其基础及挡土墙为 浆砌片石 砌筑,箱涵顶盖为钢筋混凝土预制盖板 ,两箱涵 中心距离为 8m,人防工程负一层与其正交。 建议施工这一段时请专家对 箱涵 的技术处理 方案 进行 论证 , 对箱涵 采用 相应的加固 保护措施, 负二层的顶板在主下水道基础下 固措施,确保工程安全。 关于变形缝的处理 由于该工程总长度达 1800米, 必须设置变形缝,设置位置一般在防护单元之间, 为防止混凝土的收缩开裂 , 在变形缝之间 需沿长度方向每隔 30米设一道 加强 带, 加强 带宽 2米。 通风空调专业设计方案 设计依据 ( 1) 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任务书及有关设计要求 ( 2) 建筑专业提供的工作图纸 ( 3) 国家有关设计规范与技术措施 23 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0192020) 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规范( GB502252020) 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GB5009898)( 2020年版)  人民防空工程防化设计规范( RFJ197)  人民防空物资库工程设计标准( RFJ22020)  人民防空工程防护功能平战转换设计标准( RFJ198)  人民 防空工程战术技术要求 工程概况 该项目拟建于 **********大道地下,建设范围北起民德路一福州路,南至福山路,全长约 1800 余米,宽 38 米 ,该项目是平战结合人防工程,平时使用功能为地下商业街,战时功能为二等人员掩蔽部和物资库。 该工程抗力等级为甲类 防核武器抗力 6级,防常规武器抗力 6级 ;该工程防化等级:二等人员掩蔽部为丙级,物资库及配套战时电站为丁级。 方案一:地下两层,局部三层,总建筑面积约 15万平方米,平时共设防火分区 74 个;其中负一层、负二层共设防火分区 66个, 负 三层为设备区,设有防火分区 8 个;战时为二等人员掩蔽部和物资库,共设防护单元 40 个,其中负一层设物资库 13 个,二等人员掩蔽部 7个;负二层设物资库 16个,负三层设战时电站4 个,作为独立防护单元。 方案二:地下两层,总建筑面积约 14 万 平方米,平时共设防火分区 69个,战时共设防护单元 42个,其中物资库 32个,二 24 等人员掩蔽部 6个,另设战时自备电站 4个,作为独立防护单元。 设计范围 ( 1)平时通风空调设计 ( 2)防排烟设计 ( 3)战时防护通风设计 空调设计 ( 1) 室外设计参数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 冬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3℃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 ℃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相对湿度: 75% 冬季空调室外计算相对湿度: % 夏季通风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33℃ 冬季通风室外计算干球温度: 5℃ 夏季室外平均风速: 冬季室外平均风速: ( 2) 室内设计参数 夏季: tn=26~ 28℃,φ =60~ 65% 冬季: tn=16~ 18℃,φ =30~ 50% 人员新 风量:≥ 20m3/h ( 3) 空调系统  空调冷、热负荷估算(以建筑方案一为主) 25 商场 建筑面积约为 m2(空调面积约为 12 万 m2) 总冷负荷约为: 32020KW 总热负荷约为: 8700KW  拟采用空调方式为空气 +水系统形式。  在暖通设计中,以节能为原则 ,从本工程实际情况出发 ,拟在工程南 500米及北 500米左右位置,结合 *****大道地面建筑物情况,设置 2 个冷冻站房于 负二 层或 负三 层部位,避免空调系统管路过长增加了不必要的负荷损耗,合理配置冷水机组、冷冻水循环泵及冷却水循环泵等配套设施,冷却塔拟置于地 面周边 2或 3层的建筑物屋面。 每个冷冻站房设置约 4~ 5台冷水机组,容量约 4000KW~ 3200KW/台,夏季提供 7/12℃左右的冷水,供商场内部空调末端使用。  商业街内部送风,根据防火单元及防烟分区的划分,独立采用新风变风量机组对室内进行空调送风。 送、回风口形式结合装修、工艺要求配合设计。  空调区与非空调区之间的门洞采用空气幕分隔,以降低冷量的扩散损耗。 ( 4)空调水系统  空调水系统采用双管同程式,冬夏季管道合用型。  冷、热水系统定压采用开式膨胀水箱,设置于地面周边 2 或 3 层的建筑物屋面靠近冷却塔处,箱底高出系 统最高点在。 26  空调冷凝水的收集与排放本着就近收集就近排放的原则,尽量提高建筑使用净高。 通风系统 ( 1)卫生间排气 根据防火分区的分布,每个公共卫生间设置专门的通风排气系统,排风换气次数≥ 12 次 /h。 ( 2)商场通风 根据防火分区的分布,独立设置机械排风系统,排风量按换气次数≥ 5 次 /h。 ( 3)设备用房、发电机房等设有独立的进、排风系统。 排风换气次数≥ 6次 /h,其中高散热房间根据排除其热量计算通风排风量。 消防防排烟系统 根据该工程实际情况及国家消防规范要求进行防排烟设计。 ( 1)按防火分区设置合理配置机械排烟系统及进风、补风系统。 ( 2)采用不燃材料 制作的挡烟垂壁,并按不超过 500m2合 理划分防烟分区。 ( 3)风管用不燃材料制作,厚度按《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0192020)要求执行。 ( 4)风管跨越防火分区、空调机房处加装防火阀。 一般情况下送风、排风管设 70℃防火阀,排烟风管以及排风排烟合用风管 27 设 280℃防火阀。 管材及保温 ( 1)水管管材< DN100 的空调水管采用镀锌钢管,丝接;≥DN100的空调水管采用无缝钢管焊接或法兰接头,热煨弯管;冷凝水 管采用镀锌钢管,丝接。 ( 2)水管保温 空调冷、热水管保温材料采用橡塑保温管,保温厚度当管径< DN80,δ =25mm,当管径≥ DN80,δ =35mm。 空调冷凝水管不保温。 ( 3)风管管材 风管均采用镀锌钢板制作,厚度、法兰、密封应参照《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的规定。 ( 4)风管保温 空调用送、回风管应保温,保温材料采用橡塑保温板材,保温厚度为 20mm。 非空调用送风管、排风管不保温。 自动控制 冷水机组配置远程控制器,设定运转模式,定时开关机,根据回水温度与设定值大小调节能量输出,在冷 热水供、回水管路上设有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在供水总管上设置水流开关等。 环境保护及节能设计 ( 1)对有噪声源和振动的设备作消声、减振处理,机房门为 28 隔音防火门。 室外冷却塔采用横流超低噪声型机组,冷冻、冷却循环泵组等也采用带屏蔽功能类型,设置减震基础及台架,机组与管道连接处采用柔性软接头处理等等,通过多种途径与措施降低噪声传递。 ( 2)空调、通风设备均选择符合国家能耗和性能指标优良的产品。 ( 3)空调系统设置自动控制装置,满足舒适、节能及监控的要求。 ( 4)空调区与非空调区之间的门洞采用空气幕分隔 ,降低冷量的扩散损耗。 人防专业部分 ( 1)设计参数的确定  防护等级为: 甲类 防核武器抗力 6级,防常规武器抗力 6级。  防化等级为: 人员掩蔽部为丙级,电站及物资库为丁级。  通风方式:按防护单元的划分,每个防护单元设置独立的进、排风系统。  战时二等人员掩蔽部设置清洁式、滤毒式和隔绝式三种通风方式。  战时物资库及电站,设置清洁式、隔绝式两种通风方式。  通风量的确定: 二等人员掩蔽部人员新风量按清洁式通风 5~ 7M3/、滤 29 毒式通风 2~ 3M3/。 战时物资库通风量按清洁式送风按换气次数 / H、排风按换气次数 次/ H 设计。  最小防毒通道换气次数> 40 次 /h。  隔绝防护时间≥ 3 小时, CO2容许浓度≤ %。  采用全工事超压的方式。 ( 2)临战转换 充分考虑减少临战转换时间,尽可能地在战时利用平时的风管及风口等,减少临战转换工作量,做到快捷、迅速地平战转换。 给排水专业设计方案 工程概况: 该项目拟建于 **********大道地下,建设范围北起民德路一福州路,南至福山路,全长约 1800 余米,宽 38 米 ,该项目是平战结合人防工程,平时使用功能为地下商业街,战时功能为二等人员掩蔽 部和物资库。 该工程抗力等级为 甲类 防核武器抗力 6级,防常规武器抗力 6级 ;该工程防化等级:二等人员掩蔽部为丙级,物资库及配套战时电站为丁级。 方案一:地下两层,局部三层,总建筑面积约 15万平方米,平时共设防火分区 74 个;其中 负一层 、 负 二层共设防火分区 66个, 负 三层为设备区,设有防火分区 8 个;战时为二等人员掩蔽部和物资库,共设防护单元 40 个,其中负一层设物资库 13 个,二等人员掩蔽部 7个;负二层设物资库 16个, 负 三层设战时电站 30 4 个,作为独立防护单元。 方案二:地下两层,总建筑面积约 14 万 平方米,平时共设防火分区 69个,战时共设防护单元 42个,其中物资库 32个,二等人员掩蔽部 6个,另设战时自备电站 4个,作为独立防护单元。 由于拟建工程地形较长,为了确保消防安全,设两个消防泵房,战时电站和消防水泵房设在 负 三层。 设计依据: ( 1)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500132020 ( 2)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2020 ( 3)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501402020 ( 4)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0842020( 2020年版) ( 5)人民防空工程设计规范 GB502252020 ( 6)人民防空工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