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亩药材种植基地扩建项目建议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同比增长 %。 4月份单月产量达到 万吨,同比增长 %。 4 月单月产量占 14 月总产 14 量的 %。 单月产量最高的是 3 月份,达到 万吨,同比增长%。 增速最高的是 2月份,同比增长了 %,产量达到 12万吨。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分析师许玲妮认为,中成药受金融危机下影响出口下滑,但内销仍然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其原因是国内出台了拉内需、促消费的一系列措施,且医药本身具有刚性需求的特点,再加上中国对中药具有消费偏好,所以,中成药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仍然能快速增长。 分析师还认为,虽然从目前来看,中成 药继续保持着快速增长势头,预计未来一段时间还会继续保持增长,原材料中药材价格还会上升。 因此,中成药生产的增长,造就了目前产销两旺的药材市场。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该项目的建设,将促进我市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山区农业生产区向多种经营的转变步伐和水土流失的治理步伐,是促进当 地 农民尽快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该基地的建成,对充分利用荒山坡地,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是培育发展特色农业和农民增收的需要。 一亩 药材 , 当 年 保守估计 最 低 收益可达 5000 元 /亩 , 与传统种植业每亩几百 元 的收 益相比, 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这 对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就业机会与农民收入意义十分重大。 是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进入 21 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都在 加 快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自然 农业替代化学农业的步伐。 国际市场对安全无污染的中药材需求与日俱增。 严格控制农药化肥的施用量和残留量,保障人类健康安全,就是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公司所选的桔梗、 15 金银花 等品种, 适应性很强,根系发达,又有花卉特征,有观赏性和净化室内空气的功能,能有效吸收空 气 中含有的一些有害气体,对改善空气质量,清洁环境很有益 处。 该项目使荒山荒地披上绿装,能增强生态自我修复能力,恢复项目内小流域植被,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使农业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是弘扬我国传统中医药文件的需要。 随着世界范围内“回归自然”思潮的兴起,以及人类医疗模式已 由单纯的疾病治疗转变为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相结合的模式,加上化学药品的研制和开发难度大、成本高、周期长、毒副作用大,化学药品对许多疾病束手无策,国际社会对中草药和天然药物的提取物需求量日益扩大。 中药植根于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具有独立的自主知识产权,是我国在国际上比较有优势的产业之一。 天然药物提取物的主要原料也是中草药。 因此,中草药在世界医药行业的地位正在逐步上升,发展空间巨大,发展壮大中药行业的地位正处于最佳时期,使中医药文化更加发扬光大,正是本基地实施的具体内容之一。 是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党现阶段农村工作的重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发展现代农业。 我市要发展现代农业,一是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和高效农业;二是推进产业化,延长产业链,提升产业效益。 而 推广药材料科学 种植,既能弘扬传统的中国医药文化,又能满足我市现化农业的发展要求,推动我市新农 村建设的步伐。 该项目在加快开发我市特色农产品,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等方面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16 第 五 章 项目选址与 建设条件 建设地点选择 古塘乡位于涟源的北部,与安化、新化接界,是涟源地势最高的乡镇,破石村、农业村均位于涟源的最高点,常年气温偏低,非常适合于 多种 药材的种植。 石马山镇“五 .七”农场、温江村、楠木村、 新合村 、印山村位于涟源东部,与娄底接界,地势较高,为砂质土,适合金银花、 丹参 的种植。 三甲乡三联村位于涟 源 西部,与新邵、新化接界,这里海拔很高,村里所有田土均为梯田,适合于药 材种值。 本基地所属用地均为租赁当地村组所得,租期 20年。 总面积约1000亩,其中:闲置荒田 400亩,闲置荒 地 500亩,荒坡地 100亩。 建设条件 自然条件 我市年日照总时数为 2683~ 3088 小时,年太阳辐射量为( ~ ) 10 5 J,为我国日照较长的地区之一本区年平均气温 2225℃左右,≥ 0℃的积温 2734℃,持续天数为 321 天。 ≥ 10℃的积温 2140℃,持续天数为 252天。 全年无霜期为 312天,稳定通过 10℃的初日在 3月上旬,终日在 11月上旬;复种潜力较大, 所以是一个既能发展温凉型植物,又能发展温暖型植物的地区。 在 3~ 11 月日均温差平均在 ℃~ ℃之间,有利作物干物质积累及含糖量的提高。 我们将充分发挥涟源中药材资源及地理优势,建立 三 大中药材种 17 植基地,全力打造“湘中中药基地”,做大做强中药产业。 我市自然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突出 ,孕育了丰富的药材资源。 据普查结果显示 ,全省有中药材 5136 种 ,其中纯植物药约 2212 种 ,号称“天然药库。 中药是我国独具特色的一个优势医药产业门类,由于中药临床应用有效、安全、低毒,越来越广泛地为人们所接受。 特别是当今的医疗模 式由治疗为主向与预防、治疗、康复保健相结合模式的转变,崇尚自然、返朴归真已成为全人类医疗保健的大趋势,加上中医药在治疗疑难病症方面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及中药基础研究的不断进步,带动了中药产品需求的迅速增长。 为规范中药材种植加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方针措施,加大了对中药材产品质量、加工、销售的扶持力度,为规范化种植、加工中药材,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但是 ,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一项统计数据显示 :全省 163家药品生产企业中有 75%属中成药生产企业 ,而这些中成药生产企业所需的中药材 ,省内中药材种植基地供给量不足 15%。 原因何在 ?根据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目前省内只有少数真正按中药材 GAP 的种植要求进行生产 ,大多数都存在盲目扩大种植范围和增加种植品种 ,有的一个基地种植品种多达 20种以上 ,既无特色品种 ,种植出来的药材质量也无法保证。 当前我省中药材的合格率并不容乐观。 据介绍 ,从 1999 年至 2020 年 ,我省共累计抽检中药材 1818 批 (次 ),平均不合格率达 15. 4%,这严重影响了我省中药材产业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业内人士认为 :导致中药材出现严重质量问题的原因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引种不当 ,盲目扩大种植范围 ,致使药材达不到基本要求。 二是种植品种未能准确鉴定、优选 ,种源混杂 ,良莠不齐 ,降低了药材质量。 三是管理粗放 ,滥施化 18 肥、农药。 四是采收及产地加工不规范 ,使药材有效成分含量降低。 中药材种植基地关键要注意哪些事项 ?首先要科学、合理、正确地选择种植基地。 其次要因地制宜找准特色品种。 最后要结合市场需求量理性确定基地建设规模 ,不能盲目扩大。 基地建设当前最好可采取“中成药生产企业 +基地 +农户”的模式进行 ,这样把种植、加工、生产三者的利益捆绑起来 ,既保证了中药材的质量 ,销路上有保障 ,药农承担的风险又小。 政策、资 源、科技 支撑 条件 我市为省级贫困市,近年来,涟源市委、市政府立足本地资源优势,确立了“牛、药、菜、林”四大农业产业,出台了一系列推进农业产业化的优惠政策。 市财政加大投入,对四大产业和龙头企业的发展,优先解决用地用水用电和信贷, 2020年以来,市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