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1年高考真题汇编_必修三专题(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 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 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答案】 D 【点拨】本题考查黄宗羲的思想。 明末清初由于商 品经济的发展,在思想界出现了黄宗羲等为代表的鼓吹早期民主,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思想家,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 他是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强烈地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因此被列为禁书。 A 项 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 的是二程。 B 项 质疑孔子的权威性 是李贽。 C 项是隋朝儒学家的思想。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D 项符合 《明夷待访录》 的内容。 A 项是理学内容; B 项是李贽的观点; C 项是唐宋时期的社会现象。 36. ( 2020 年江苏高考 3 题) 某思想家强调孝、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这位思想家是 ( ) A.孔子 B.董 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 【答案】 D 【点拨】此题考查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王阳明主张“ 良知 ” 是心之本体,是人人生而俱来的 、 先验的 、 普遍的 “ 知 ”, 这种 “ 知 ” 是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的本然, 故判断为王阳明 37. ( 2020 年高考山东文综 9 题) “视人之国 ,若视其国;视人之家 ,若视其家;视人之 身 ,若视其身。 ”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 “仁爱 ”思想 B.墨家 “兼爱 ”思想 C.儒家 “礼治 ”思想 D.墨家 “非攻 ”思想 【答案】 B 【点拨】这是墨子的话。 大体意思是 “看待别人国家就象自己的国家,看待别人的家族就象自己的家族,看待别人之身就象自己之身。 ”属于墨子的“兼爱”思想。 这道题注意不要联系到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从而错选 A 项。 注意儒家所宣扬的“仁爱”思想是有等级差别的爱,不可能做到“ 视人之国 ,若视其国 ”。 题中意思是说,要视他国为自己的国家;视 其他人家为自己的家;对待他人像对待自己一样。 反映的本质是要相亲相爱,体现了墨家“兼爱”的思想主张。 38. ( 2020 年海南高考 1 题)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 ) 【答案】 B 【点拨】本题的关键词是“共通”,即荀子和法家思想的共同点。 A、 C、 D 都是荀子的思想主张,从表面上看, B项“人性本恶”似乎也是荀子的观点,但仔细比较,荀子提出“性恶论”,主张用礼乐来规 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法家则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约束和规范臣民的行为,实际上也是相信人性本恶的。 39. ( 2020年高考宁夏文综 27题)《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 这里的“某人”是指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答案】 A 【点拨】在所给选项中,李贽最有个性,是为“离经叛道”,他反正统,反传统,尤其是“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也,故未尝有是非也”可作此题的解题提示。 40. ( 2020 年 高考广东理基 62 题)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思想的共同点是 A.“仁” B. “心外无物” C.“理” D. “格物致知” 【答案】 A 【点拨】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都是儒学家,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 41. ( 2020 年高考广东单科 2 题)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 ) A.人与人的关系 B.人与自然的关系 C.国与国的关系 D.夷夏关系 【答案】 A 【点拨】 属于容易题。 本题考查考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能力及考查考生对知 识点掌握的熟悉程度。 属于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 ——构建 “和谐社会 ”。 孔子和孟子都主张 “仁政 ”,目的在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 故 A项正确。 此题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事实的能力,考查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孔孟学说这一知识点掌握的熟悉程度,对应了社会热点 “和谐社会 ”。 孔孟学说儒家思想的的核心是 “仁 ”、 “仁政 ”。 “仁者爱人 ”,主张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以爱人之心调解和谐社会的人际关系。 通过这样再认、分析,考生很容易选出正确选项 A。 42. ( 2020 年高考上海单科 8 题) 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 说:对 己 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 人 学儒家,即 A.爱无差等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 存 天理,灭人欲 【答案】 B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先秦诸子思想。 A是墨家思想,排除。 B、 C、 D 项是儒家思想,但是,C、 D 是糟粕,应抛弃,只有 B 项是儒家思想的精华,有利于和谐人际关系,应学习。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孔子在对待他人的问题上主张仁爱:即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 B。 43. ( 2020年广东高考 5题)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 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 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 A.孔子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 【答案】 D 【点拨】本题最好使用排除法,孔子倡导儒学,朱程倡导理学,而王阳明提倡的是心学,强调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 故选 D 符合题意。 44. ( 2020 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文综 26 题)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 与之相 对立的观点是 A.“心外无物” B.“天地为万物之本” C.“夫形于天地之间也,物也”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答案】 A 【点拨】此题考查解读信息、提炼观点的能力, 王安石认为先天的心理能力是从物质产生的,这种物质就是形体。 形体是 “有生之本 ”。 这种从 “人是一个感觉体 ”出发的人性论,是唯物主义的命题。 体现了对探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考查。 测量目标:材料处理 /提取图片、表格、文字等材料中提取的信息。 考试内容:宋明理学。 分析:此题 必须克服对陌生材料的恐惧心理。 首先注意题干和选项材料中的“形”、“本”、“心”、“物(或万物)”、“天地”、“道”这些古代中国哲学的重要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孰先孰后);运用从哲学常识,看出题目涉及的是关于世界本原问题的中国古代哲学观点;再以自己熟悉的“心外无物”为突破口(这是典型的唯心论哲学(本体论)观点,其它为唯物论哲学观点),解答此题。 题中陌生材料出处:“ 形者,有生之本。 故养生在于保形,充形在于育气,养气在于宁心,宁心在于致诚,养诚在于尽性,不尽性不足以养生。 ”(北宋王安石 《临川集 礼乐论》 ) /“ 道为 天地之本,天地为万物之本。 ”(北宋 邵雍《观物内篇》 ) / “夫形于天地之间也,物也” (南宋叶适《水心别集进卷诗》) / “舍天地则无以为道,天地常运而人道不息”。 (南宋陈亮《与徐彦才大谏》) 45. ( 2020 年海南高考 4 题)汉武帝倡导“独尊儒术”,后来,汉宣帝反对专任儒生时说:“汉家自有制度,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 ”此处所谓“周政”主要是指周代的( ) 【答案】 D 【点拨】 依据题干材料,汉宣帝不同意“纯任德教”“周政”,可见他把“周政”等同于“德教”即道德教化,四个选项中只有 D 项符合题意。 46. ( 2020年高考山东基本能力 42 题( 3))书博会开幕式的背景墙上有孔子泰山等形象,若为背景墙选配孔子的两句名言,下列最合适的是 ①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点拨】名言要与书博会的主题相一致,所以选② ④。 47. ( 2020 年高考海南单科 6 题)宋代理学的形成是由于( ) A.道教思想融人儒学 B.佛教思想融人儒学 C.儒家的伦理观出现本质变化 D.吸收佛道的思辨哲学阐释儒学的新发展, 【答案】 D 【点拨】儒学在魏晋时期受到佛、道的冲击,出现三教并存局面,在宋代儒学家们吸收佛道的思辨哲学重新阐释儒学,形成理学。 48. ( 2020 年高考天津文综历史部分 2 题)《 史记》载 :汉武帝时, “ 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 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 ”。 该材料主要表明 【答案】 D 【点拨】测量目标:材料处理 /提取图片、表格、文字等材料中提取的信息。 考试内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分析:此题可将问题表征为“‘ 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 ‘的原因是( )”。 “天下学士”跟的是什么“风”。 对于没有文言文障碍的同学而言,答案不难从材料的前后文得出:效仿公孙弘研习儒学经典。 为什么效仿。 公孙弘的成功,对于具有政治敏感“天下学士”而言,不难把握“ 儒学地位正在提高”这一新的政治动向。 49. ( 2020 年高考浙江文综 12 题) 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逐步告别 “小国寡民 ”时代,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下列项中,与 “小国寡民 ”相关的是 ① 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 ② 屈原追求的 “美政 ”理想 ③ 罗马法的基础 ④ 雅典民主制的重要条件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 C 【点拨】解答本题时应有整体史观。 该题通过 “小国寡民 ”这一切入点考察中西方的古代文明。 因为①老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抱着消极悲观的态度,幻想回到“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的“小国寡民”的社会。 ②屈原的“ 美政 ”理想是要修明法度,举贤授能,变法图强。 ③罗马崛起于亚平宁半岛的台伯河畔,与希腊城邦小国寡民的政治体制不同。 罗马以蕞尔小邦征服意大利,最后建立了雄霸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在此基础上,罗马人以灵活务实的态度逐步摸索出一整套治理国家的经验,制定出古代世界最为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为丰富和发展西方古代政治文明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④雅典民主政治是一种颇为原始的直接民主,它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 由此判断②③与题意无关。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 50. ( 2020 年江苏高 考 21 题)( 12 分) “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 ”顾炎武由此成一代大学者,开一代新学风,其思想脉络清晰可见。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关节;„„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 —— 顾炎武《日知录廉耻》 材料二 夫子所以教人者,无非以立天下之人伦。 „„是故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 —— 顾炎武《亭林文集华阴王氏宗祠记》 材料三 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 „„今之所谓理学,„„不取 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日:“《论语》,圣人之语录也。 ”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 —— 顾炎武《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 请回答: ( 1)顾炎武以拯救时代为己任。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顾炎武该思想产生的政治背景。 ( 2 分) ( 2)顾炎武以社会教化作为拯救时代的重要途径。 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天下昌明的社会表象,并概括社会教化的功能。 ( 5 分) ( 3)顾炎武以儒学作为社会教化的资源。 依据材料三,指出顾炎武对儒学进行了怎样的取舍。 并说明其理由。 ( 3 分) ( 4)在中国思想史上,顾炎武以 怎样的学风和时代责任感影响着时人及后世。 ( 2 分) 【答案】 ( 1)政治背景:官僚腐败;政治暴虐(或朝政混乱)。 ( 2)表象:风俗。 功能:提高士人修养;净化社会风气;安定政治秩序;确立伦理道德。 ( 3)取舍:取孔孟之道,舍宋明理学。 理由:孔孟之道为儒学之根本。 ( 4)学风:经世致用(或崇实致用)。 时代责任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点拨】本题考查了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的思想主张和对后世的影响,要求考生有一定的史料阅读、整理和解析能力,能够获取有效的信息。 需要结合材料和 所学知识来进行回答。 第 1 问可结合所学来回答顾炎武该思想产生的政治背景;第 2 问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天下昌明的社会表象,分析材料可了解到顾炎武十分重视风俗在社会伦理道德建设中的作用,而当时风俗颓败。 社会教化功能一问可概括材料信息来回答。 第 3 问指出顾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