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万亩高产油茶基地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造油茶林的林农越来越多,开发高产油茶基地前景广阔。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经济树种,已有两千三百多年的栽培历史,油茶树全身是宝,油茶籽生产的茶油是世界上四大木本食用油之一,可与号称油王的橄榄油相媲美,其色佳味香,营养丰富,属纯天然绿色食品,享有“东方橄榄油”之美誉。 油茶是世界公认的保健食用油,具有降低血压、降低血脂,软化血管之功效,其性能与作用都超过棕榈油。 国内外许多文献都报道过,富含维生素 A、 B、 C、 E 及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不含芥酸及黄曲霉素,易被人体吸收、消化,长期食用能增强人体免疫力。 20xx年美国白宫卫生研究院营养平衡委员会主席 西莫普勒斯博士把茶油的信用价值排在橄榄油前面,茶油因而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富营养与健康价值的食油。 油茶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地区,以江西、湖南最多。 全国现有油茶总面积约 5500 万亩,茶油年产量约 15 万吨,面积xx 县林业局 油茶 发 展办 公 室 万亩高产油茶基地综合开发项目 15 及产量均占我国木本食用油料的 80%。 江西省是油茶主产区,全省各地均有分布,现有油茶林 1113万亩,分别占全省林地面积和经济林总面积的 %和 77%,常年茶油产量 4 万多吨, 20xx 年全省油茶产业总产值达 11 亿元。 近年来,江西油茶产业发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油茶产量不断提高。 1990 年国家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油茶低改项目,对全省油茶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经过改造后的油茶林,平均亩产茶油 10 公斤以上。 20xx 年全省油茶籽产量 万吨,折合茶油 4. 83 万吨,较 1984 年提高了 %。 二是油茶基地不断扩大。 一方面,加快建设良种繁育基地。 从1997 年起,江西省先后建立了以省林业科学院、省林木种苗站、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 实验中心等 单位为中心采穗圃,培育油茶芽苗砧嫁接苗木,实行“定点供穗、定点育苗、定点供应”,专门提供优嫁接苗或穗条。 目前,全省经过省级 以上部门鉴定的油茶优良无性系 55 个,其中亩产 50 公斤以上的有 43 个,建立了无性系采穗圃 800 多亩,每年可提供高产无性系穗条 20xx 多万枝。 另一方面,不断扩大油茶林基地。 近年来,江西省通过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新造油茶林面积达 22 万亩。 企业建基地的积极性日益高涨,全省油茶林面积 10 万亩以上的县(市、区)有 34 个, 1 万亩以上的乡镇有 147 个, 5000 亩以上的村有 200 多个。 三是龙头企业不断壮大。 在油茶产业发展过程中,江西省把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作为油茶产业化经营的关键环节来抓,形成了以宜春市青龙高科技股份 有限公司、永丰绿海茶xx 县林业局 油茶 发 展办 公 室 万亩高产油茶基地综合开发项目 16 油有限公司、万载县江西万华科技有限公司、玉山县江西春源绿色食品有限公司、萍乡市武冠实业公司等为代表的一批以精制茶油为主的油茶加工企业,全省现有油茶加工企业 35 家,年产值 亿元。 龙头企业的迅速崛起,带动了油茶专业户的发展,全省油茶经营户 8 万多户,经营面积 万亩,其中个体大户 174户,经营面积 万亩。 从产业化经营的角度来看,油茶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油茶种植生产经营粗放。 油茶生产基本是“人种天养”,油茶产量难以提高。 油茶品种杂乱,树龄结构失调,老、中、幼树混杂,嫁接苗 与实生苗、普通株与高产株相间,优良品种覆盖率低,林相不齐,管理不便,部分品种因提前采摘致使油茶籽含油量降低 10%以上,影响油茶林单产。 油茶林分属各农户,分散经营,有效投入不足,生产效率低下。 宜春市袁州区的油茶平均亩产茶油4 —5公斤, 是全国平均水平的 2倍,但仍处于较低水平。 二是油茶加工技术水平低下。 油茶主要加工茶油,生产组织方式落后,基本是按产区分布,作坊式生产。 茶油制取主要使用各种螺旋榨油机榨油,一些边远地区甚至还以手工操作的杠杆榨、楔式榨土榨油坊为主,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 普通热压榨法制取的茶油品质较低 ,且贮存时间短,这种茶油市场销售价格只是精炼茶油的三分之一左右,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差。 三是油茶综合利用水平不高。 按现行的热压榨法制油工艺所产生的茶粕中,油脂残留率达 5—7%,茶皂苷含量 12%,蛋白质含量13%,糖类含量 34%。 大部分茶粕没有综合利用,直接当作燃料xx 县林业局 油茶 发 展办 公 室 万亩高产油茶基地综合开发项目 17 和肥料,资源浪费惊人。 油茶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例如, 宜 春市是全国第一个生态试点城市,是我国油茶生产最适宜生态区之一,全市现有油茶面积200 万亩,正常年份油茶籽产量 4 万吨,生产茶油 8000 吨。 宜春油茶种植面积及总产量位居江西省之首,油茶占国土面积的 比例和单产水平均居全国之首,是全国重 要的油茶生产基地,素有全国“油茶之乡”的美誉。 油茶产业关联度高:茶油不仅是高档食用油,还是食品、制药、化工以及化妆品工业的重要优质原料。 茶皂苷是性能优良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优良的润湿、发泡、乳化、分散和洗涤性能,广泛用于日用化工、制染、造纸、化学纤维、纺织、农药、制药、化妆品工业和机械工业等。 维生素 E是珍贵的天然保健品、药品。 活性炭广泛用于糖液、油脂、石油产品、药剂的脱色及气体吸附、分离、提纯、化学合成的催化剂等。 油茶的综合利用与开发,直接拉动区域林业的发展,油茶的 综合利用与精深加工需要化学工业提供化工原料,需要机械工业按照需要提供各类工艺设备,产品需要包装和运输。 因此,油茶产业还与林业、化学工业、机械加工业、包装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紧密相联。 油茶产业经济社会效益好:油茶是常绿乔木,四季常青,利用荒山荒坡种植油茶,可以改良土壤,防止水土流失,提高森林覆盖率。 建设优质高产油茶林基地,八年进入 盛产期后 亩产茶油50 公斤,每亩年产值 20xx 元,可以带动农民致富,优质茶油出口还可以创造大量外汇。 茶油是全球最营养、最健康的优质保健xx 县林业局 油茶 发 展办 公 室 万亩高产油茶基地综合开发项目 18 食用油,它的品质与价值经美国白宫卫生研究院和中国疾病 控制中心检验确认,均优于世界上公认的植物油王 —— 橄榄油;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临床结果显示,茶油能有效防治心脑血管疾病,降低胆固醇和空腹血糖,抑制甘油三脂的升高,帮助“三高”患者改善健康。 食用茶油可以提高免疫力,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症等,增强国民体质。 延伸油茶产业链条,可以培育壮大一批龙头企业,发展企业集团,争创国际品牌,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油茶树抗病虫害能力强,生长过程无需施用任何农药,也不需施用化肥,其成熟的茶籽榨出的茶油,是真正的绿色食品,因而倍受人们青睐。 茶籽的副产品茶饼中可提取茶皂素、茶碱等 化工原料及生物农药,也可用于制作高效有机肥、优质饮料等等。 油茶树既可观赏,同时又是森林防火隔离带的理想造林树种。 20xx 年 7 月 10 日,中科院、科技部、中国医学院、社科院等专家学者在北京香山饭店召开了首次“中国油茶农业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会议围绕油茶与健康、油茶产业发展战略等,进行了客观、科学、充分而又不乏真知灼见的讨论,并形成共识,一致认为油茶是我国独有的集营养、保健、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于一体的国宝级资源。 因而,油茶产业具有不可估量的发展前景,可望成为我国特色农、林产业中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油茶因其纯天 然、无污染富含维生素 E和不饱和脂肪酸而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茶籽经深加工后成为优质油茶,是国内外市场xx 县林业局 油茶 发 展办 公 室 万亩高产油茶基地综合开发项目 19 极受欢迎的绿色佳品,市场十分紧俏。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 食用油消费量将逐年上升,预计到 20xx 年,中国人口将增加到 14 亿,按人均食用油消费 22 公斤计算.食用油的消费总量将达到 3000 多万吨。 目前.我国各类植物油年生产能力为 1000 多万吨。 按照目前食用油生产的增长速度, 10年后产量仅能达到 20xx 万吨,需增加约 1. 8亿亩的油料播种面积.届时每年仍需进口 1000 余万吨植物油和油料等成品油脂.才能保障市场 的正常供给。 目前我国年产茶油约 27. 7万吨.仅相当于食用油消费总量的 1. 23%.食用油消费结构极不合理.茶油人均年占有量仅为0. 21 公斤.远低于发达国家人均年占有量 20 公斤的水平,发达国家一般橄榄油的消费量占其植物油总消费量的 40%以上。 我国要达到人均茶油年占有量 2公斤的标准.全国茶油产量需增加 10 倍,缺口年达 250 多万吨,可见,未来茶油的市场需求非常旺盛。 此外,油茶副产品茶枯、茶壳的利用价值也非常高。 茶枯经深加工可生产茶皂素、抛光粉和饲料等。 茶皂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业原材料.广泛用于建材、日用化工、医 药和农药等方面。 我国生产的茶皂素一半以上销往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前景非常好。 茶枯还可加工成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饲料,是鱼类养殖不可缺少的原料,市场前景广阔。 近几年来,茶枯、茶壳的市场需求急剧上升.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每年从中国直接进口大量的茶籽和茶枯来进行加工、提取皂素、作生物农药和机床的抛光粉等.这些都促使茶枯、茶壳需求的上升。 今后油茶副产品与油茶产品一样具有更加广阔的前景。 xx 县林业局 油茶 发 展办 公 室 万亩高产油茶基地综合开发项目 20 油茶与主要经济作物投资收益对比分析表 植物种 产品 产量 /公斤 /亩 产值/元 生产成本/元 净利润/元 投入产出比 油茶 良种毛茶油 20xx 650 1350 1: 油菜 菜籽油 1: 花生 花生油 1492 1: 大豆 豆油 (油 ) (豆粕 ) 262 1: 水稻 稻谷 1: 玉米 玉米粒 1: 柑橘 橘子 3500 4500 20xx 2200 1: 苹果 鲜果 3700 5610 2050 3560 1: 葡萄 鲜果 3330 1: 注:数据引自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20xx 年 10 月发布数据 我国主要油料产量结构 xx 县林业局 油茶 发 展办 公 室 万亩高产油茶基地综合开发项目 21 棉籽%大豆%胡麻%葵花籽%芝麻%花生%油菜籽%其它%茶油% 20xx— 20xx 年全国及重点省 (区 )油茶籽产量(单位:万吨) 地区 20xx 年油 茶籽产量 20xx20xx 年油茶籽产量 20xx20xx 年油茶籽产量 合计 20xx 年 20xx 年 20xx 年 20xx 年 20xx 年 合计 20xx 年 20xx 年 全国总计 185,90 湖南省 江西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福建省 浙江省 安徽省 广东省 湖北省 河南省 O. 71 贵州省 四川省 注: (1)资料来源:根据国家林业局有关统 计资料整理; (2)表中所列省 (区 )为 20xx 年油茶籽产量在 1 万吨以上的省 (区 ),并按其产量大小排列。 山茶属植物在我国的主要分布范围 xx 县林业局 油茶 发 展办 公 室 万亩高产油茶基地综合开发项目 22 xx 县林业局 油茶 发 展办 公 室 万亩高产油茶基地综合开发项目 23 第三章 项目选址及建设计划 项目选址 分布于全县七个乡镇,分别为:历市镇、老城镇、岿美山镇、岭北镇、天九镇、龙塘镇、鹅公镇。 区域自然、社会及经济概况 xx 县地处江西南部,与广东山水相连,古属扬州域,于明朝隆庆三年( 1569 年)建县,国土面积 1318 平方公里,总人口21万,县城人口 7万。 县城总建成区面积 平方公里。 区位交通优越。 赣粤 高速、京九铁路、定广公路等交通大动脉经此入粤; xx 黄金机场、吉安井冈山机场距此分别为 1 250xx 县林业局 油茶 发 展办 公 室 万亩高产油茶基地综合开发项目。35万亩高产油茶基地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