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届高考专题复习_科技文化和思想史(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科技革命兴起。 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是科技发展史上一项划时代的成就。 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的技术发明大都是延长人的四肢与感官功能,解放人的体力,而电子计算机却是延长了人的脑的功能。 它开始替代人的部分脑力劳动,在一定程度上物化并放大了人类的智力,极大地增强了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 能力,现在更是广泛渗透和影响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一)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及其西传 造纸术: ①西汉出现丝絮纸和麻纤维纸。 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绘有地图的纸,是目前世界上所知最早的纸。 ②东汉宦官蔡伦于 105 年改进造纸术,制成了植物纤维纸。 ③造纸术于 6 世纪初传到朝鲜、越南和日本, 8 世纪传到中亚,并经阿拉伯人传到非洲和欧洲。 印刷术: ①隋唐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诗。 ②五代有了雕版印刷的整部书籍。 ③宋代雕版印刷业很发达。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④元朝出现锡、木活字。 后来又有铜、铅活字印书。 ⑤活字印刷术发明后,向东传入朝鲜、日本,向西传入埃及和欧洲,改变了当时欧洲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和受高等教育的状况。 指南针: ①战国时期发明“司南”。 ②北宋已会使用磁针指南,制成指南针用于航海。 ③南宋时指南针传到印度、阿拉伯、波斯等国,促进了各国航海事业发展,并为新航路的开辟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 火药: ①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②北宋时火药已广泛用于军事领域。 ③南宋时发明了“突火枪”。 管形火器的出现,开创了人类作战史的新阶段。 ④ 13 世纪中 期,火药传入阿拉伯,后来又从阿拉伯传入欧洲。 ●古代中国领先于世界的科技成就 先秦: ①商朝有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和月食记录。 ②春秋时期鲁国天文学家留下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 ③战国时甘德、石申的《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秦汉: ①编写于公元前 1 世纪的《周髀算经》 比西方早 500 年 提出了勾股定理的特例。 ②西汉《九章算术》中许多成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 ③张衡的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比欧洲早 1700 多年。 三国两晋南北朝: 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精确 到小数点以后七位数字, 比欧洲早 ll00多年。 隋唐: ①赵州桥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 ②僧一行在世界上第一次测定了子午线的长度。 ③唐太宗时办了分科较细的医学校, 比西方早 200 年。 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和颁布的药典, 比欧洲早 800 年。 ⑤《金刚经》卷子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宋元: ①北宋时发明活字印刷术, 比欧洲早 400 年 ; ②还发明了指南针并应用于航海。 ③唐宋时发明了火药和火药武器。 ④沈括的“十二气历” 比英国早 800 年。 ⑤郭守敬的《授时历 》比现行公历的确立 早 300年。 ● 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成就 ⑴夏朝:历法“夏小正”,载有一年中各月份的物候、天象、气象和农事情况。 ⑵商朝:干支纪日法是商朝历法最大成就,它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纪日方法。 商朝甲骨文保留了我国最早的日食、月食和新星记录。 ⑶春秋:留下世界公认得关于哈雷慧星的最早记录,比欧洲早 670 多年。 历法已经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统,基本上确立了十九年七闰的原则,比欧洲早 160 年。 ⑷战国:《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人们还测定了一年的季节。 ⑸西汉:武帝时制定“太初历。 公元前 28 年西汉 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是世界上最早的太阳黑子记录。 ⑹东汉:张衡发明了浑天仪和地动仪(比欧洲早 1700 多年)。 ⑺隋唐:①隋朝天文学家刘焯编制的《皇极历》,创立了计算日月运行的新方法,是当时最先进的历法。 ②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在《皇极历》的基础上制定的《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系统周密,表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 ③一行还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 ⑻元朝:元初设立太史局编制新历法。 郭守敬改进了简仪和圭表,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编《授时历》年周期与先行公历同,但早于先行公 历 300 年问世。 ● 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 ⑴西周:商高讲过“勾三股四弦五”这一勾股定理特例,载于《周髀算经》。 ⑵春秋:九九乘法表。 ⑶西汉:刘歆推算圆周率为。 ⑷东汉:《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 ⑸三国:刘徽运用极限理论,提出计算圆周率的正确方法。 ⑹南朝:祖冲之精确地算出圆周率是在 — 之间,这一成果比欧洲早一千年。 他还为《九章算术》作注。 又著《缀术》一书。 ⑺唐朝:著名数学家王孝通撰写《辑古算经》,首次提出三次方程式正根的解法,能解决工程建设史上下宽狭不一的计算问题,是对古代数学理论的卓越贡献,比阿拉伯人早 300 多年,比欧洲早 600 多年。 ⑻明代:数学家程大位编著《算法统宗》,奠定了后世珠算法的基础。 ⑼清代:蒙古数学家明安图推出“割圆九术”,将其研究成果整理成《割圆密率捷法》。 他用解析几何方法把三角函数和圆周率的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 中国古代的医药成就 ⑴商周:已有丰富的医药学知识,还出土了石砭镰等医疗用具。 ⑵战国:扁鹊是当时的名医,后代医家奉之为“脉学之宗”。 他发明的四诊法成为中国中医药传统的诊病法。 医学分科。 有著名的医学著作《内经》。 ⑶西汉: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重要医学文献,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 ⑷东汉:《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医物学著作。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后世中医的重要经典,后人称张仲景为“医圣”。 华佗擅长外科手术,被誉为“神医”。 他发明的“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 多年。 ⑸隋唐:①唐朝杰出的医学家孙思邈著《千金方》,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学成果,有许多创见,在我国医药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②吐蕃名 医元丹贡布编著的《四部医典》,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 ③唐高宗时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布的药典。 ⑹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药物 1800 多种,方剂 10000 多个,全面总结了 16 世纪以前的中国医药学,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 (二)古代中国不同时期的文学艺术及其特色 ●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 春秋 —— 诗经: 相传由孔子编订的《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 300 多篇,绝大部分是西周到春秋中叶的诗歌。 战国 —— 楚辞: 屈原采用楚国的方言,创造出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后人称为“楚词体”,其 代表作为《离骚》。 此时,先秦诸子的散文写得都很出色。 庄子的《秋水》、《逍遥游》等都是古代文学名篇。 两汉 —— 乐府诗: 乐府诗流行,以《乐府》和《古诗十九首》为代表;赋的代表作有西汉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东汉班固(《两都赋》)。 三国 —— “建安文学”: 代表作有曹操的《蒿里行》、王粲的《七哀诗》和蔡文姬的《悲愤诗》等。 东晋 —— 田园诗: 陶渊明是田园诗的鼻祖,代表作有《归园田居》、《归去来辞》等。 南北朝 —— 乐府诗和骈文: 乐府诗最为流行,同时一些文人继承汉赋的某些特点创骈文文体。 唐朝 —— 诗歌和传奇小说: 最主要的文学成就表现在诗歌领域,中国的古体诗歌在唐朝进入黄金时代,代表人物有初唐的王勃、陈子昂,盛唐的孟浩然、王维、高适、岑参、李白、杜甫等。 同时出现了适应市民文化生活需要的“传奇小说”。 宋朝 —— 词: 南唐后主李煌是五代时期最杰出的词人。 苏武、柳永、李清照、辛弃疾、陆游等是宋词的代表人物。 元朝 —— 曲: 元曲是元杂剧和散曲的合称。 关汉卿是元代剧作家中最杰出的代表。 明清 —— 小说: 是我国古典小说蓬勃发展的阶段,产生了许多优秀的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 ● 中国古代的艺术成就 ⑴美 术 ①春秋战国: 《妇女凤鸟图》和《御龙图》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帛画。 川出土的嵌错赏功宴乐铜壶,表明青铜器的装饰从过去的图案发展为完整的画像。 ②两汉:马王堆汉墓帛画是汉代帛画的精品。 山东嘉祥武梁祠等地的画像石,四川、河南地画像砖,题材丰富,艺术性强。 ③三国两晋南北朝:带有宗教色彩。 著名画家有三国时期的曹不兴、东晋的顾恺之。 顾恺之的代表作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④隋唐:宗教画生活气息浓厚,人物画注重用线条表现人物的神态,山水、花鸟成为绘画的主题。 杰出的画家有初唐的阎立本( 代表作有《历代帝王图》和《步辇图》)和盛唐的吴道子(代表作有《天王送子图》)等。 ⑤北宋 ,风俗画出现并日益增多。 《清明上河图》,描北宋东京汴河风光和繁华景象,是我国美术史上不朽的作品。 ⑵音乐 ①战国: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全套编钟。 ②三国两晋南北朝:从西域引进了《龟兹乐》、《疏勒乐》、《康国乐》。 异域传来了天竺乐、高丽乐等。 ③隋唐:隋唐的乐舞受西域和周边邻国的影响,风格多样,具有壮阔欢腾的盛世特色。 隋代有九部乐,唐代扩充为十部乐。 著名乐曲有《秦王破阵乐 》。 ⑶雕塑 ①夏商周:商周两朝雕塑和青铜铸造艺术达到顶峰。 商朝青铜器早期就出现平雕和浮雕两种技术;西周青铜器的最大特色,是有大量青铜铭文出现。 四川广汉三星堆考古发现的大型青铜铸像是这时期青铜艺术的杰作。 ②秦汉:精品包括秦始皇陵兵马俑、奴婢伎乐俑和动物俑三类。 秦汉大量的砖瓦、瓦当,也是富有艺术价值的陶塑艺术。 青铜铸像水平高超,代表作有秦陵彩绘铜车马、武威铜奔马。 ③三国两晋南北朝:山西的云冈石窟、河南的石门石窟等石窟艺术。 ④隋唐:敦煌莫高窟又称千佛洞,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 ⑷文字 书法 ①半坡氏族:出土的陶钵口沿上刻有符号二三十种,可能是原始文字的最早起源。 ②商周: 、指事、形声、转注、假借“六书”构字规律,与今天汉字基本相同。 古代青铜器多以钟、鼎为代表,故又称钟鼎文。 在金属器物上铸刻,习称铭,金文又称铭文。 商朝青铜器上文字很少,一般仅有极少的人名或族名;西周开始有了长篇铭文。 ③秦朝:以小篆作为标准字体通令全国使用,后来又出现了隶书。 ④东汉:书法成为一种艺术,著名书法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