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国考话题论39页(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力, 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等。 正确履行政府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的职能,合理划分政 府和市场各自作用的 范围,对于市场能够合理发挥调节作用的领域,政府不要过多干预。 把 宏观调控的重点从直接调控为主转到间接调控为主上来,把经济调节的重点从具体管理项目 和资金转到为投资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上来。 减少对市场直接干预,加强对市场行为、市 场秩序的监督管理。 统筹协调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注重解决关系长期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减 少对具体项目和事务的审批,把更多精力放到规划、政策和法规管理上来,认真做好规划编 制、政策制定、综合协调、监管服务等工作,严格依法行政。 (二 )建立健全机制,提高统筹兼顾和协调发展的能力 贯彻落实 科学的发展观,要建立健全有利于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体制和制度。 加快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按照财权和事权互相对称,公平、公正分享税源的 原则,科学划分中央政府与各级地方政府的主要职责,逐步完善国家公共财政体系和转移支 付体系。 加快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充实社会保障基金,扩大社会保 障的覆盖面,逐步实行基本养老保险在更大范围内的统筹。 深化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 公共事业管理体制和城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建立科学 合理的政绩考核机制,引导树立正确 的政绩观,鼓励按客观规律办事,制止各种“形象工程 ”、 “政绩工程”。 完善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机制和程序,加强对重大经济社会问题的研 究,提高重要决策的公开性和透明度,避免决策的随意性,保障人民了解和参与决策的权利 ,使政府决策能够更好地反映民情、顺应民意,保护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实际利益。 (三 )改变增长方式,继续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 由 10 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性转变,切实把工作的重点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 素 质的轨道上来,转到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上来。 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 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努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 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根据市场需求 变化引导生产,采取有力措施,使供给和需求做到大体平衡,遏制一些行业盲目投资和低水 平重复建设的现象,改善能源结构,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继续加 强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加大投资和政策向农村倾斜的力度,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切实加强农村公共 服务,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大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加快推进城镇化 ,促进城市健康发展。 采取增加建设资金投入、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和给予优惠政策支持 等措施,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发挥中部地区的综合优势,加 快中西部地区改革和发展的步伐,鼓励沿海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促进地区经 济协调发展。 (四 )突出工作重点,切实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 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原则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和城 乡建设的各项任务中去。 千方百 计地帮助人民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问题,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 实施积极的促进就业的政策,加强人力资本投资和人才开发,使我国人口多的压力转变为创 造财富的能力。 努力增加居民收入,进一步鼓励居民扩大消费,扩大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 的比重,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 需求,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加强对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国情、国策、国法的教育 ,切实采取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相结合的措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鼓励 和扶持循 环经济、生态产业、绿色产品的发展,建设工业生态系统,节约使用水土地、能源和各种原材料,全面建设节约型和环保型社会。 进一步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坚决清理整顿各类 名 目繁多的开发区,落实最严格的土地保护制度,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严格保护基本农田。 坚决制止城镇房屋拆迁和农村土地征用中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继续清理建设领域拖欠工 程款和农民工工资,切实维护城乡居民的合法权 益。 资料五: 树立新的发展观从领导干部开始 改革开放如何搞、走什么路的问题,是较长时间以来直接影响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大问题, 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长时间以来,在单纯 GDP 主义的误导下,我们的改革开放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产 生了一些不可轻视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背离了社会综合协调发展的价值和目标。 如果不能 很好地解决这些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不仅会挫伤社会公众改革开放的热情,也会影响改 革开放的深入进行。 温家宝总理集中表述的科学发展观,明确了改革开放为什么的问题,明 确了改革开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和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一起来的指导思 想。 应当说,这是具有重要的观念更新、正本清源的意义,是改革开放历程中的重要标志。 现在的问题是:在重大的观念更新形成以后,干部,尤其是“一把手”必须积极更新观点 , 主动改变已经习惯了的单纯 GDP 思维,而代之以更科学、更全面、更客观的心态和意识投身 改革开放事业。 同时,各级主要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不仅自己要成为观念转变的表 率,而且要积极推广和灌输新观念,宣传、贯彻新观念,为科学发展观争取更加广泛的社会 政治支 11 持、准备好扎实可靠的社会基础。 在这方面,各级主要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 任重道远。 我们知道,一个官员,尤其是高级官员在转变观念、落实新发展观中的作用是十分 巨大 的。 因为他们在公共事务的决策和执行中,必然要贯穿一种施政理念,不同的理念所造成的 结果也必然不同。 如果他们首先能够把科学的发展观贯穿工作之始终,就可以在重大事务上 实现更大范围内的“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发展。 相反,如果他们不能做到,像王怀忠那 样为了私利大搞“政绩工程”,到头来造成的损失也将是巨大的。 不难看出,新发展观的确立、落实,还有一段艰苦的路要走,还要经受必需的考 验,但新发展观所确立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将会给新发展观带来强大的政治支持,“以 人为本”的新发展观必然会得到广大社会公众真心 实意的拥护。 事实上,凡是能够给最大多 数人带来最大福利的观念、思想、政策,一定能够得到真正的实现。 这是新发展观必将取代 旧观念的根本原因所在。 资料七: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 20xx 年 1 月 25 日在全国环保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全面落实科学 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坚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大力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积极倡导生态文明 ,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探索建立环保长效机制,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法, 努力完成“十五”各项环保任务,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解振华说,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环境与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在 工业化过程中,造纸、电力、冶金等重污染行业将继续发展,控制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难度加 大;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大量的垃圾与污水不能得到安全处置, 地表植被受到破坏;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化肥农药的使用和养殖业的发展将使耕地污染、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防治任务更为艰巨,威胁农产品安全;在社会消费转型中,电子电器废物 、机动车尾气、有害建筑材料和室内装饰不当等各类新污染呈迅速上升趋势;以煤为主的能 源结构长期存在,二氧化 硫、氮氧化物、烟尘、粉尘治理任务将更加艰巨;转基因产品、新 化学物质等新技术、新产品将对环境和健康带来更多潜在风险。 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着更大压 力。 解振华强调, 20xx 年是实现“十五”环保目标、筹划“十一五”环保大计的关键一年 ,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要筹备好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 这次会议将确定今后 5~ 10 年环境保护的 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要方针政策和措施。 要抓住机遇,坚持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并重 ,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倡导生态文明; 突出重点,解 决威胁群众健康、制约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影响环境质量改善的突出环境问题。 二是要认真编制“十一五”环保规划。 将转变发展方式作为规划编制的重要内容,明 确各级政府环境保护的责任和目标。 东部地区要按照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确定 “十一五”环保任务;中西部地区要发挥后发优势,按照跨越式发展的要求强化环境与经济 协调发展的措施;西部地区突出生态环境保护。 三是要大力推进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主要体现在干部政绩考核、政策法规、规划计划、 标准指标、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审计、清洁生产、绿色消费等各个方面。 要在 重点流域、重 点城市、 12 重点行业率先推进循环经济,使循环经济成为各地发展经济、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 、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 四是要做好污染防治工作。 逐项落实重点地区污染防治“十五”计划,督促治理项目 的开工和建设,定期进行调度、公告,通过实行污染治理市场化,实施重点地区和重点单位 排污许可证管理,建立长效机制,力争完成“十五”污染防治的各项任务。 加强南水北调和 东、中线水污染防治监督检查,做好三峡库区环境功能区划和总量控制工作。 五是要深化生态保护工作。 要以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为中心,强化依法监督管理。 制定 《 全国生态保护规划》,完成《自然保护区建设规划》的编制;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启 动“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 六是要做好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 进一步规范放射源安全管理,强化核设施安全审 评和监督。 开展铀矿冶安全专项监督检查和电磁辐射污染源申报登记试点工作。 七是要严格规划和新建项目环境管理。 重点抓好规划环评和重大项目环评,促进生产 力合理布局和经济结构调整;对未按规定履行环评报批手续、未批先建的项目,一律责令停 止建设,依法处罚;审批重大项目和环境敏感项目时,要通过听证会等形式充分听取公众意 见;严 格环评队伍监管,积极稳妥地推进环评市场化改革。 八是要继续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 要充分利用环境执法手段,推进主要污染行业产 业结构调整,加强环境保护行政监察和责任追究,重点解决群众反应强烈、影响社会稳定的 环境问题。 九是要健全法规、标准和政策。 要加强环境管理制度创新,重点解决违法成本低、守 法成本高的问题,促进企业污染治理成本内部化;规范环境处罚制度,实行环境听证,保证 处罚的公平、公正;研究制定促进可持续消费,促进资源节约、保护环境的政策制度和标准。 十是要推进国家环境合作。 通过履约引进资 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经济结构调整 ,促进环境质量改善。 关于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 资料八: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路径 近年来,我国在改革传统社会保障制度、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保障制度方 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社会保障制度也逐步向成熟迈进。 但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也有许多 问题和困难亟待解决,必须进一步完善。 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逐步建立覆盖面广、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一方面必须突破体制 障碍,拓展社会保障覆盖面,逐步建立全社会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为保障各类劳动者享受 社会保障的权力,迅速扩 大社会保险基金规模,尽快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真正建立起 一个“安全网”。 另一方面,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考虑到人们的现实需要,社会保 障在改革过程中要按照待遇水平划分出不同层次:基本保险,由国家立法强制实施,政府统 一组织;补充保险,在国家政策规范下由企业 (单位 )具体组织实施,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和单 位为职工建立补充保险;个人储蓄性保险,由劳动者个人自愿参加;商业保险应成为社会保 险的补充,以满足经济条件较好的单位和人群的高层次保障需蟆* ? 统一考虑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 就业和社会保障是现代社会的 两个基本问题,二者之间 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从劳动经济学和福利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促进就业的积极 劳 13 动政策与向保障对象提供收入补偿的社会保障政策,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扩大就业不 仅可以缓解失业压力,也可以增强社会保障的物质力量,不断建设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又 可以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更宽泛的社会目标与人的全面发展。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管理和监督体系。 一方面,加强对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统一领导和组织 实施,建立起各部门之间分工协作的行政管理体系。 另一方面,建立健全社会监督和行政监 督制度。 推动社会保障社会化,建立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障支付体系。 建立多样化的社会保障模式。 多样化的社会保障模式由多功能的社会救助体系和包括国家 强制的最低水平的社会保险、由缴费决定或自愿购买的补充保险在内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险体 系构成。 推进农村基本保障体系建设。 充分发挥家庭保障在农村社会保障中的主体地位。 要采取政 府积极引导和农民自愿相结合的原则,在一定范围内推行养老保险和养老储蓄。 要鼓励有条 件的农民积极参加各种商业保险。 建立、健全政府对弱势群体的保护与保障机制。 由政府依据国家或地方权力机 构颁布的法 律法规,制定具体的制度、机制,由政府定期定额发放基本生存与发展费用。 扩大筹资渠道,实现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多元化。 即实行以部分积累制为主体,现收现付制和。(申论)国考话题论39页(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弧长比值为 1: 3 的两段弧吗。 若能,求出 直线 l 的方程;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21.(本小题满分 14 分) 已知函数 baxxxf 3)( 3 在 x=1 处有极小值 2。 (1)求函数 f(x)的解析式; (2)若函数 32)(39。 3)( xxfmxg在 [0, 2]只有一个零点,求 m 的取值范围。 4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5
contribute B. adapt C. attach D. adopt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 B contribute A to B 是把 A 贡献给 B。 attach A to B 是将 A 附加在 B 上; adopt 是采纳,领养; adapt 适应。 adapt A to B 使 A 适应 B。 句意:现在就评判 IBM 的竞争对手是否能使他们的产品适应变化的市场还太早了。 【
00= 140+600= 用竖式计算 20247。 6= 1392- 873= 验算 用递等式计算: ( 63- 21)247。 7 814- 356- 167 = = = = 三、在 ○ 里填上“ ”、“ ”或“ =”: 5786○ 598 1000○ 999 8m○ 8km 1km○ 10dm 四、连一连: 直角 锐角 钝角 五、 3 路车的行车路线:
( C)b1 ( D)b1 5.若 )(xf 是定义在 R 上的奇函数,且对任意实数 x 恒有 )()2( xfxf 成立,则)2 0 0 5()3()2()1( ffff 的值为 ( ) ( A) 1 ( B) 0 ( C) )1(f ( D) 20xx 二、填空题 6.已知 )(2 xfx 是以 2 为周期的周期函数且 ,4)0( f 则 )4(f = .
( B)114 ( C)211 ( D)112 二 .填空题: 6.设等差数列 {an},{bn}的前 n 项和分别为 An, Bn,且满足27n4 1n7BAnn ,则 1111ba . 7.一个等差数列的前 12 项和为 354,前 12 项中,偶数项和与奇数项和之比为 32: 27,则公差 d= . 8.若等比数列 {an}满足 an0, (n N﹡ ),公比 q=2,且
155m) ㎡ 128400 主干道( 1862m) ㎡ 74480 水泥混凝土结构,道路红线宽度 40m 次干道( 5293m) ㎡ 53920 水泥混凝土结构,道路红线宽度 40m 给水工程(配 水管线) m 13638 UPVC 管 DN200 m 13638 排水工程 m 24506 污水管网 m 12300 双壁波纹( HDPE)管 d300 m 2800 双壁波纹( HDPE)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