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的心,让读者感到一种莫名的压抑。 2.本文是一篇新闻,而标题却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是否矛盾。 学生讨论后明确: 标题吸引人。 一方面,奥斯维辛太出名,人们 已经了解了很多东西,的确没有新闻可以报道了;另一方面,每个参观者都看到同样的东西,也都有同样的感受,那就是震惊,甚至窒息。 看到遗留的东西,就有这样的感觉,如果看到真实的场景,又会有怎样的感觉呢。 这样,虽然话语貌似平静,却表现出对纳粹罪恶的深刻揭露。 “没有什么新闻”,其实是讲,这里的臭名昭著的纳粹行径,早已世人皆知,言外之意是这里从来没有什么值得张扬的好事;但是,“没有什么新闻”,“我”还是要写,要继续对纳粹的历史罪行再次予以揭露,以让世人永远不忘。 3.学生可能会认为本文不是一篇新闻,因为与常见的 新闻不同。 学生讨论后明确: 是新闻。 此文与我们平时看到的新闻报道的不同之处就在于记者在文章中的参与程度不同。 记者对于所报道的事件有三种参与情况:一种是记者作为旁观者身份出现,只是纯客观记叙,不掺杂记者自己的情感和判断,只是用事实本身说话;另一种是记者作为旁观者出现,但在叙述事实的同时表达自己的看法或者渗透自己的感情;还有一种记者作为事件的参与者,文章直接描写他的所见所感。 我们平时读报纸所看到的消息,大都是第一种或第二种情况,主要还是一种纯客观叙述为主的写法; 而本文不同,把自己参观集中营的感受当成了主要内容来写,是一种纯主观性的报道,作者无一句正面控诉,却强烈的表达出自己的愤懑,字字句句敲打着读者的心,更能感染读者。 4.作者报道奥斯维辛集中营,为什么用更多的笔墨写参观者的表现。 这样写什么好处。 写参观者的表现是侧面描写,它对写奥斯威辛的状况有衬托作用。 毫无疑问,奥斯威辛集中营,在许多经历了那段历史的人的心。高中语文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设计(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在校大学生可以代表主要的网民群体和主要的博客作者、读者。 一、调查:大学生博客使用状况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了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理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和天津体育学院六所高校,发出调查问卷 600 份,回收的有效问卷共 586 份,样本回收率 %。 在回收的有效样本中,博客作者 291人,约占 %,没有写过博客的博客读者 232 人,约占 %, 47
)1( nn D. an=2 )1( nn 如果等差数列 na 中 , 3a + 4a + 5a =12, 那么 1a + 2a +…… + 7a = ( A) 14 (B) 21 (C) 28 (D) 35 设数列 {}na 的前 n 项和 2nSn ,则 8a 的值为 ( A) 15 (B) 16 (C) 49 ( D) 64 9.已知等差数列{ na }满足 ,0101321
)月出于东山之上,。 ,水光接天。 (苏轼《赤壁赋》) ,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 (王勃《滕王阁序》) 工欲善其事,。 (《论语卫灵公》) 五、( 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18 题。 高原与民歌 刘志成 ①没有葱葱茏茏的山,没有清清澈澈的河,也没有啁啾的鸟呜和自由自在的牧马,只有那荒原,茫茫苍苍,散漫而无 度。 唯一有生机的是那些点缀在苍凉中零星的枯柳、疏落的人家
虚诞。 (译文 )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 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 12.对“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的含义理解最确切的一项是 ( ) A.后读这次集会诗文的人,也会产生感慨。 B.后读我文章的人,也会由此而产生很多感想。 C.后世的读者读这次集会的诗文,也会与我有同感。 D.后世的读者读我的文章,也会被我的文章所感动。 13.下面是王羲之《兰亭诗》(其三),请将其与《兰亭集序》对比阅读
英语试题集(二) 单项填空 Evidence came up _____ specific speech sounds are recognized by babies as young as six months old. A. which B. what C. that D. when I haven’t decided _____ hotel to stay at. A. which B.
se police cannot take action against them if they fail to appear in court, Instead, officers often merely give warnings. Ks5u Three million foreignregistered vehic les enter Britain each year. Po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