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空间几何体考点分析(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形 对角面的形状 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梯形 等腰梯形 平行于底的截面形状 与底面相似的多边形 与底面相似的正多边形 与底面相似的多边形 与底面相似的正多边形 其他性质 高过底面中心;侧棱与底面、侧面与底面、相邻两侧面所成角都相等 两底中心连 线即高;侧棱与底面、侧面与底面、相邻两侧面所成角都相等 几种特殊四棱柱的特殊性质 名称 特殊性质 平行六面体 底面和侧面都是平行四边行;四条对角线交于一点, 且被该点平分 直平行六面体 侧棱垂直于底面,各侧面都是矩形;四条对角线交于一点,且被该点平分 长方体 底面和侧面都是矩形;四条对角线相等,交于一点, 且被该点平分 正方体 棱长都相等,各面都是正方形四条对角线相等,交于一点,且被该点平分 第 10 页 共 22 页 3. 三视图画法规则 高平齐:主视图与左视图的高要保持平齐 长对正:主视图与俯视图的长应对正 宽相等:俯 视图与左视图的宽度应相等 4. 画水平放置的多边形的直观图的关键是确定多边形顶点的位置,因为多边形顶点的位置一旦确定,依次连结这些顶点就可画出多边形来,因此平面多边形水平放置时,直观图的画法可以归结为确定点的位置的画法。 强调斜二测画法的步骤。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 数学 [人教版 ] 高三新 数学 第一轮复习教案(讲座 7) —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一.课标要求: 1. 利用计算工具,比较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以及幂函数增长差异;结合实例体会直线上升、指数爆炸、对数增长等不同函数类型增长的含义 ; 2. 收集一些社 会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函数模型(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分段函数等)的实例,了解函数模型的广泛应用。 二.命题走向 函数应用问题是高考的热点,高考对应用题的考察即考小题又考大题,而且分值呈上升的趋势。 高考中重视对环境保护及数学课外的的综合性应用题等的考察。 出于“立意”和创设情景的需要,函数试题设置问题的角度和方式也不断创新,重视函数思想的考察,加大函数应用题、探索题、开放题和信息题的考察力度,从而使高考考题显得新颖、生动和灵活。 预测 20xx 年的高考,将再现其独特的考察作用,而函数类应用题,是考察的重点,因 而要认真准备应用题型、探索型和综合题型,加大训练力度,重视关于函数的数学建模问题,学会用数学和方法寻求规律找出解题策略。 ( 1)题型多以大题出现,以实际问题为背景,通过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解释问题; ( 2)题目涉及的函数多以基本初等函数为载体,通过它们的性质(单调性、极值和最值等)来解释生活现象,主要涉计经济、环保、能源、健康等社会现象。 三.要点精讲 1.解决实际问题的解题过程 ( 1)对实际问题进行抽象概括:研究实际问题中量与量之间的关系,确定变量之间的主、被动关系,并用 x、 y 分别表示问题中的变量; ( 2)建立函数模型:将变量 y 表示为 x 的函数,在中学数学内,我们建立的函数模型一般都是函数的解析式; ( 3)求解函数模型:根据实际问题所需要解决的目标及函数式的结构特点正确选择 第 11 页 共 22 页 函数知识求得函数模型的解,并还原为实际问题的解 . 这些步骤用框图表示: 2.解决函数应用问题应着重培养下面一些能力: ( 1)阅读理解、整理数据的能力:通过分析、画图、列表、归类等方法,快速弄清数据之间的关系,数据的单位等等; ( 2)建立函数模型的能力:关键是正确选择自变量将问题的目标表示为这个变量的函数,建立函数的模型的 过程主要是抓住某些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出函数式,注意不要忘记考察函数的定义域; ( 3)求解函数模型的能力:主要是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求函数的值域、最大(小)值,计算函数的特殊值等,注意发挥函数图象的作用。 四.典例解析 题型 1:正比例、反比例和一次函数型 例 1.某地区 1995 年底沙漠面积为 95 万公顷,为了解该地区沙漠面积的变化情况,进行了连续 5 年的观测,并将每年年底的观测结果记录如下表。 根据此表所给的信息进行预测:( 1)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那么到 20xx 年底,该地区的沙漠面积将大约变为多少万公顷;( 2)如果从 20xx 年底后采取植树造林等措施,每年改造 万公顷沙漠,那么到哪一年年底该地区沙漠面积减少到 90 万公顷。 观测时间 1996 年底 1997 年底 1998 年底 1999 年底 20xx 年底 该地区沙漠比原有面积增加数(万公顷) 解析:( 1)由表观察知,沙漠面积增加数 y 与年份数 x 之间的关系图象近似地为一次函数 y=kx+b 的图象。 实际问题 函数模型 实际问题的解 函数模型的解 抽象概括 还原说明 运用函数性质 第 12 页 共 22 页 将 x=1, y= 与 x=2, y=,代入 y=kx+b, 求得 k=, b=0, 所以 y=( x∈ N)。 因为原有沙漠面积为 95 万公顷,则到 20xx 年底沙漠面积大约为 95+ 15=98(万公顷)。 ( 2)设从 1996 年算起,第 x 年年底该地区沙漠面积能减少到 90 万公顷,由题意得 95+- (x- 5)=90, 解得 x=20(年)。 故到 20xx 年年底,该地区沙漠面积减少到 90 万公顷。 点评:初中我们学习过的正比例、反比例和一元一次函数的定义和基本性质,我们要牢固掌握。 特别是题目中出现的“成正比例”、“成反比例”等条件要应用好。 例 2.( 20xx 安徽理 21)(已知函数 fx在 R 上有定义,对任何实数 0a 和任何实数 x ,都有 f ax af x (Ⅰ)证明 00f ; (Ⅱ)证明 ,0,0kx xfx hx x 其中 k 和 h 均为常数; 证明(Ⅰ )令 0x ,则 00f af ,∵ 0a ,∴ 00f 。 (Ⅱ)①令 xa ,∵ 0a ,∴ 0x ,则 2f x xf x。 假设 0x 时, ()f x kx ()kR ,则 22f x kx ,而 2xf x x kx kx ,∴ 2f x xf x ,即 ()f x kx 成立。 ②令 xa ,∵ 0a ,∴ 0x , 2f x xf x 假设 0x 时, ()f x hx ()hR ,则 22f x hx ,而 2xf x x hx hx ,∴ 2f x xf x ,即 ()f x hx 成立。 ∴ ,0,0kx xfx hx x 成立。 点评:该题应用了正比例函数的数字特征,从而使问题得到简化。 而不是一味的向函数求值方面靠拢。 题型 2:二次函数型 例 3.一辆中型客车的营运总利润 y(单位:万元)与营运年数 x( x∈ N)的变化关系如表所示,则客车的运输年数为()时该客车的年平均利润最大。 ( A) 4 ( B) 5 ( C) 6 ( D) 7 第 13 页 共 22 页 x 年 4 6 8 „ cbxaxy 2 (万元) 7 11 7 „ 解析:表中已给出了二次函数模型 cbxaxy 2 , 由表中数据知,二次函数的图象上存在三点( 4, 7),( 6, 11),( 8, 7),则 .887,6611,447222cbacbacba。 解得 a=- 1, b=12, c=25, 即 25122 xxy。 而取“ =”的条件为 xx 25 , 即 x=5,故选( B)。 点评:一元二次函数是高中数学函数中最重要的一个模型,解决此类问题要充分利用二次函数的结论和性质,解决好实际问题。 例 4.行驶中的汽车,在刹车后由于惯性的作用,要继续向前滑行一段距离后才会停下,这段距离叫刹车距离。 为测定某种型号汽车的刹车性能,对这种型号的汽车在国道公路上进行测试,测试所得数据如下表。 在一次由这种型号的汽车发生的交通事故中,测得刹车距离为 ,问汽车在刹车时 的速度是多少。 刹。高中数学空间几何体考点分析(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的概念的‚自然形成‛做铺垫。 【 学数学 】 Page 6 【 推广并提出任务 】 (诱思导知,水到渠成) 【 学数学 】 【 探究建构,反例辨析 】 ( 1) ( 2)依据这个定义, ( , ) 0F x y 就是曲线 C上的点的特征性质, 那么你们会不会用特征性质描述法表示曲线 C呢。 ( 3)在坐标系选定后,一个方程对应的曲线唯一吗。 曲线的方程唯一吗。 (
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促使双方精神敞开和接纳,情感平等与沟通,从而在教学对话中实现师生间的平等交往和民主互动。 四.进一步加强了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开展师生教学互动,促使学生主动探究。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 “师生交往,共 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就要求师生间开展教学互动。 而所谓教学互动
三 . 解答题 (15). 假设 yx, 均不大于 1,即 2,11 yxyx 则且 ,这与已知 条件 2yx 矛盾 yx, 中至少有一个大于 1 (16) )解 :A=(2,3), ∵ 2x 3, ∴ 0|x|5. ∴ B=(5,0)∪ (0,5). ∴ CUB= ,505, , A∩ B=(2,0)∪ (0,3), A∪ B=(5,5)
CyBxACyBxA ( 为参数),其中直线 2l 不在直线系中。 ( 5)两直线平行与垂直 当 111 : bxkyl , 222 : bxkyl 时, 212121 ,// bbkkll ; 12121 kkll 注意:利用斜率判断直线的平行与垂直时,要注意斜率的存在与否。 ( 6)两条直线的交点 0: 1111 CyBxAl 0:
n=lg(bn)(n∈ N*),若 a 取 (2)中确定的范围内的最小整数,问数列 {Cn}前多少项的和最大。 试说明理由。 解: (1)由题意知: an=n+21,∴ bn=20xx(10a) 21n。 (2)∵函数 y=20xx(10a)x(0a10)递减, ∴对每个自然数 n,有 bnbn+1bn+2。 则以 bn,bn+1,bn+2 为边长能构成一个三角形的充要条件是
点. 第一阶段设计意图: 产生疑问困惑,引起兴趣,引出课题.第一阶段一直以学生熟悉的函数作为模本研究,从特殊到一般的升华,也全面总结了二次函数零点情况,给学生一个清晰的解题思路.进而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提出的问题:如何并根据函数零点 的意义求零点。 可以解方程 而得到(代数法);可以利用函数的图象找出零点.(几何法)为后面的教学埋下伏笔. 第二阶段:函数的零点存在性的探索 例题 2: 问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