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3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导与练(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学习与探究,认识民主与科学的传播对于改造中国的积极影响。 3.探究在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中,新文化运动对于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探究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和在中国传播的原因和基本情况。 4.以历史人物和重要历史地名、刊物为话题,组织一些再现历史情境的活动,理解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对本课的史实可联系必修 1 专题去学习。 5. 掌握正确对待东西方文化的观点,学会辩证思维、全面看问题的方法。 【 小资料 】 “问题与主义”之争 1919 年 7 月,胡适担任《每周评论》的主编后,率先在《每周评论》上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一文,指出:“现在舆论界的大危险,就是偏向纸上的学说,不去实地考察中国今日的社会需要究竟是什么东西。 ”他认为要解决中国的问题,应该首先考虑当时中国的社会需要是什么,而不要只空谈好听的“主义”,主张一个一个地研究问题,一点一滴地解决问题。 作为反应,李大钊随后于 8 月也在《每周评论》上发表《再论问题与主 义》一文,他认为“问题”与“主义”不能截然分开,“研究实际的问题”与“宣传理想的主义”是交互为用、并行 不悖的。 他说:“我们的社会运动,一方面固然要研究实际的问题,一方面也要宣传理想的主义”,“不论高揭什么主义,只要肯竭力向实际运动的方面去作,去努力,都是对的,都是有效果的。 ”他还说:“必须有一个根本解决,才有把一个一个的具体问题都解决的希望。 ”显然,李大钊与胡适的歧异在于用什么方法来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胡适坚持实验主义的局部改良,而李大钊则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革命。 “问题与主义”的辩论,反映出“五四”时期统一战线的分裂和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理论水平的提高,论战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以其先进性、科学性和革 命性吸引了更多的知识分子。 【 热点追踪 】 刘云山参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0 周年美术作品展 20xx 年 6月 30 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在北京参观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0 周年美术作品展览。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0 周年美术作品展览由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共同主办。 此次展览是近年来中国美协组织的参展规格最高、著名美术家参与最多、规模最大的美术作品展览之一,共展出作品 304 件。 其中, 80%以上的展品都是美术家们为庆祝中国共产党 成立 90 周年专门创作的新作。 中国美协历时近半年,组织百余名知名美术家深入井冈山、延安、遵义等革命纪念地进行创作写生。 美术家们缅怀历史、珍惜现在、展望未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饱含激情地用画笔描绘 90 年来党的辉煌历史。 展出的这些作品都是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时代脉搏,展现当代美术家才华的优秀作品,是一次当代中国美术的大巡礼,也是全国广大美术家向党的生日献上的一份厚礼。 刘云山认真观看了展览作品。 他不时就作者情况、创作背景、主题立意等和陪同人员进行交流。 在认真观看完所有作品后,刘云山说,中国共产党 90 年 的辉煌历史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奋斗史,是一部中国共产党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开辟民族伟大复兴正确道路的奋斗史。 艺术家们深入革命老区,采风创作,身临其境地感受当年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从中汲取革命精神和艺术营养,触发创作灵感,把鲜活的形象和心灵的感动融入美术创作之中,是一次真真切切的情感大交融、心灵大洗礼、美术大实践。 他希望更多文艺工作者坚持“三贴近”,切实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