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3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导与练(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学习与探究,认识民主与科学的传播对于改造中国的积极影响。 3.探究在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中,新文化运动对于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探究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和在中国传播的原因和基本情况。 4.以历史人物和重要历史地名、刊物为话题,组织一些再现历史情境的活动,理解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对本课的史实可联系必修 1 专题去学习。 5. 掌握正确对待东西方文化的观点,学会辩证思维、全面看问题的方法。 【 小资料 】 “问题与主义”之争 1919 年 7 月,胡适担任《每周评论》的主编后,率先在《每周评论》上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一文,指出:“现在舆论界的大危险,就是偏向纸上的学说,不去实地考察中国今日的社会需要究竟是什么东西。 ”他认为要解决中国的问题,应该首先考虑当时中国的社会需要是什么,而不要只空谈好听的“主义”,主张一个一个地研究问题,一点一滴地解决问题。 作为反应,李大钊随后于 8 月也在《每周评论》上发表《再论问题与主 义》一文,他认为“问题”与“主义”不能截然分开,“研究实际的问题”与“宣传理想的主义”是交互为用、并行 不悖的。 他说:“我们的社会运动,一方面固然要研究实际的问题,一方面也要宣传理想的主义”,“不论高揭什么主义,只要肯竭力向实际运动的方面去作,去努力,都是对的,都是有效果的。 ”他还说:“必须有一个根本解决,才有把一个一个的具体问题都解决的希望。 ”显然,李大钊与胡适的歧异在于用什么方法来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胡适坚持实验主义的局部改良,而李大钊则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革命。 “问题与主义”的辩论,反映出“五四”时期统一战线的分裂和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理论水平的提高,论战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以其先进性、科学性和革 命性吸引了更多的知识分子。 【 热点追踪 】 刘云山参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0 周年美术作品展 20xx 年 6月 30 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在北京参观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0 周年美术作品展览。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0 周年美术作品展览由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共同主办。 此次展览是近年来中国美协组织的参展规格最高、著名美术家参与最多、规模最大的美术作品展览之一,共展出作品 304 件。 其中, 80%以上的展品都是美术家们为庆祝中国共产党 成立 90 周年专门创作的新作。 中国美协历时近半年,组织百余名知名美术家深入井冈山、延安、遵义等革命纪念地进行创作写生。 美术家们缅怀历史、珍惜现在、展望未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饱含激情地用画笔描绘 90 年来党的辉煌历史。 展出的这些作品都是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时代脉搏,展现当代美术家才华的优秀作品,是一次当代中国美术的大巡礼,也是全国广大美术家向党的生日献上的一份厚礼。 刘云山认真观看了展览作品。 他不时就作者情况、创作背景、主题立意等和陪同人员进行交流。 在认真观看完所有作品后,刘云山说,中国共产党 90 年 的辉煌历史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奋斗史,是一部中国共产党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开辟民族伟大复兴正确道路的奋斗史。 艺术家们深入革命老区,采风创作,身临其境地感受当年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从中汲取革命精神和艺术营养,触发创作灵感,把鲜活的形象和心灵的感动融入美术创作之中,是一次真真切切的情感大交融、心灵大洗礼、美术大实践。 他希望更多文艺工作者坚持“三贴近”,切实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高中历史必修3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导与练(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内容: a 官职向男性公民开放; b 公民大会为最高权力机构; c 500 人会议通过抽签组成并“轮值”执政; d 陪审法庭形成,主司法、监督; e 十将军委员会权力扩大:(军政大权); f 公职津贴制度、观剧津贴。 意义: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 罗马法形成过程:产生-发展―形成 A.罗马成文法的诞生标志:《十二铜表法 》公元前五世纪中期 B.发展阶段:公民法:前 3 世纪之前
【师】 同学们还记得地球上有哪些全球性的盛行风。 请同学们看到学案,图中椭圆内表示均一的海洋,椭圆表示海岸线。 请在左边全球风带模式图中,填写六个风带的名称。 【师】 好。 谁来说说全球风带分布情况。 【生】 风带 【师】 好,请坐。 现在请同学们根据风带的方向,在右边的洋流模式图中推测画出箭头,表示洋流方向。 ( 复习风带分布,温故知新,并让 学生思考在盛行风的吹拂下,海水将如何运动
说明该小区域土地利用的潜力及开发利用应当注意的问题。 ( 9 分) ( 3)扼要说明该小区域水能开发的有利因素。 ( 11 分) 13.( 20 分)( 20xx 年全国文综卷 I, 36)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 1)判断 G 河自 N 点至 M 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8 分) ( 2)指出 G 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 ( 12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电影等方面的发明和贡献以外,在矿业、建筑业、化工等领域也有不少著名的创造和真知灼见。 爱迪生一生共有约两千项创造发明,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 学法导航 】 1.理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到来的 必然性,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2.以蒸汽机、电动机和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发展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人类的意义,探究科学思想与科学发展之间的关系。
伯特爱因斯坦( 1879~ 1955),美籍德国物理学家。 1879 年 3 月 14 日诞生在德国乌尔姆的一个犹太人家中。 1900 年毕业于瑞士苏黎世工业大学。 1901 年入瑞士国籍。 192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33 年,因受纳粹迫害,移居美国。 1940 年入美国国籍。 1955 年 4月 18 日因主动脉瘤破裂逝世于普林斯顿。 遵照他的遗嘱,不发讣告,不举行公开葬礼,不建坟墓
间的关系,并运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阶级的观点”等政治原理去分析不同时期近代化思想形成的原因,理解在近代各派别的政治主张及其所代表的阶级利益。 【 小资料 】 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 林则徐 (1785~ 1850 年 ),字元抚,又字少穆,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福建侯官(今福建省福州市)人。 累官至湖广总督,道光时奉命为钦差大臣,赴广州查办禁烟事。 清道光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