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3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导与练(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电影等方面的发明和贡献以外,在矿业、建筑业、化工等领域也有不少著名的创造和真知灼见。 爱迪生一生共有约两千项创造发明,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 学法导航 】 1.理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到来的 必然性,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2.以蒸汽机、电动机和网络技术的发明和发展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人类的意义,探究科学思想与科学发展之间的关系。 3.通过必修 2 已学知识的回顾引导学生理解本课的相关知识,探究科技革命对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巨大作用。 4.通过表格比较三次工业革命在内容和意义上的异同,认识他们之间的关系。 【 小资料 】 富兰克林与避雷针 本杰明富兰克林( 1706~ 1790)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同时也是一名杰出的科学家。 18 世纪以前,人们普遍相信雷电是上 帝发怒的说法。 富兰克林经过反复思考,认为雷电可能是一种放电现象,它和在实验室产生的电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于是,他写了一篇名叫《论天空闪电和我们的电气相同》的论文,但没被认同。 他决心用事实来证明一切。 1752 年 6 月的一天,阴云密布,电闪雷鸣,一场暴风雨就要来临了。 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一道,带着上面装有一个金属杆的风筝来到一个空旷地带。 富兰克林高举起风筝,他的儿子则拉着风筝线飞跑。 由于风大,风筝很快就被放上高空。 刹那间,雷电交加,大雨倾盆。 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一道拉着风筝线,父子俩焦急的期待着,此时,刚好一道闪电从风 筝上掠过,富兰克林用手靠近风筝上的铁丝,立即掠过一种恐怖的麻木感。 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大声呼喊:“我被电击了。 ”后来,富兰克林用雷电进行了各种电学实验,证明了天上的雷电与人工摩擦产生的电具有完全相同的性质。 为了防止雷电的危害,他制成了一根实用的避雷针。 他把几米长的铁杆,用绝缘材料固定在屋顶,杆上紧拴着一根粗导线,一直通到地里。 当雷电袭击房子的时候,它就沿着金属杆通过导线直达大地,房屋建筑完好无损。 1754 年,避雷针开始应用。 【 同步训练 】 1.“科学成为西方社会的一个 日益重要的部分„„到它为久已建立的工业作出基本贡献的 19 世纪末,它正在创造全新的工业。 ”下列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科技成果是 A.哥白尼创立日心说 B.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理论 C.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 D.法拉第创立电磁感应理论 2.“他的发明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创造的动力,而不再受制于大自然。 ”材料中的“发明”是指 A .蒸汽机 B.发电机 C .电动机 D.内燃机 3.第一次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新的变化。 其表现是 A.家庭电话普遍使用 B.人们乘坐火车外出旅游 C.电力成为主要动力 D.人们利用网络进行交流 世纪,电进入了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 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最主要变化是 A.使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B.改变了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 C.社会 生产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D.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5.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实现了“坐拥天地”的梦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