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1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导与练(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到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自我完善、不断发展、具有创造力的党,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坚强保证。 6.学习本课在注意国共关系发展主线的同时,要适当了解与此同时中日民族矛盾逐渐激化的同时,国民党与中共对日政策以及由此影响下国共关系的微妙变化。 【 热点追踪 】 长征珍贵文物亮相 市民可免费参观 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75 周年, 20xx 年 8 月 24 日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在重庆大剧院展览厅共同主办《长征丰碑永存──红军长征文物图片展览》,市民可免费前往观展,倾听 582 幅图片、 240 余件珍贵文物讲述长征故事。 据主办方介绍,展览以长征历程为主线,以弘扬长征精神为主题。 本次展览自 8 月 24 日上午启动, 9 月 19 日结束。 观看文物、图片的同时,市民还可步入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三军会师 4 个大型景观,借助声光电等多媒体 手法重温峥嵘岁月。 此外,现场还设有“长征标语”、“长征英烈”两个专题展区,帮助市民进一步理解长征精神。 【 小资料 】 从数字看长征 从中央红军 1934 年 10 月 10 日离开江西瑞金开始战略转移,至 1936 年 10月红军三大方面军在陕甘苏区胜利会师,长征共历时两年。 四路红军部队长征途中共转战 14 个省份, 走遍了大半个中国。 其中,中央红军经过了 10 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和杂居区,渡过的主要江河有 22 条,翻越的主要大山有 20 座,攻占县城 100 余座。 长征中,红军平均每天行军 37 公里。 在中央红军 368 天的行军途中, 15 个整天在打大决战,平均每天都有一次遭遇战。 为消灭长征中的红军,蒋介石调集了国民党中央军、粤军、湘军、桂军、黔军、滇军、川军、东北军、西北军、马家军及少数民族中反动头人武装等 10 多支部队数十万大军,千方百计进行围追堵截。 在中央红军的队伍中,共有 32 位女同志历经艰难险阻,胜利完成了长征,途中没有一人掉队,没有一人牺牲,可谓中国妇女运动史上的一个奇迹。 长征途中,红军师以上干部的年龄绝大部分都在二、三十岁,红军将领的平均年龄仅25 岁。 1955 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 衔时,在中将以上的 254 名将帅中,有 222人参加。高中历史必修1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导与练(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期 经济主张 以小农经济为基础,以绝对平均主义为分配原则 学习西方,主张发展 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 目的 建立理想的天国 振兴太平天国 结果 未能实行 未能实行 实质 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 ,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向西方学习,带有资产阶级改革性质 群众基础 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缺乏群众基础 作用 直接推动了太平天国的蓬勃发展 未能付诸实行 时代特点 标志着农民运动达到最高峰,同时缺乏先进理论的指导
这项决议的意义在于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植树造林,加快绿化祖国和各项林业建设的步伐。 将孙中山先生与世长辞之日定为我国植树节,也是为了缅怀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象征中山先生生前未能实现的遗愿将在新中国实现。 【 热点追踪 】 纪念辛亥革命 100 周年全国书画作品展开展 为纪念辛亥革命 100 周年,由民革中央、中国文联、中央文史馆、中国美协、中国美术馆及全国政协书画室联 合主办的“纪念辛亥革命
的至高无上。 1793 年,美国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亲自为它奠基,于 1800 年落成并开始使用。 以后又经不断修缮扩建,才达到目前的规模。 这座长达 751 英尺,宽 350 英尺的大厦,正中是一个宽敞明亮的大厅,可容纳二三千人,大厅四周的墙壁和圆穹形的天花板上满是记述美国独立战争和历史上重大事件的巨幅油画和壁画。 大厦的北厢为参议院,大会场内悬挂着一面硕大的美国国旗,旗前面是议长的席位
割香港岛;第二次增开 11 处,英增割九龙司,沙俄割去我国东北、西北 100 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②中国主权遭到更多破坏。 第一次,中国领土、领 海、司法和关税等主权被破坏;第二次外国公使进驻北京,中国内河航运权的丧失等,使中国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外国侵略势力由中国沿海进入中国内地。 ③同鸦片战争相比,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 热点追踪 】
进入后期制作阶段,将在 20xx 年纪念甲午海战 118 周年时上映。 20xx 年 9 月 8 日 15: 00,冯小宁将独家做客腾讯微访谈,与你畅聊《甲午大海战》。 20 年前,冯小宁曾导演讲述甲午海战的《北洋水师》; 20 年后,冯导重新选择了这个历史题材,是因为“愧对这个题材”,觉得当时没有足够的技术条件去真实地还原历史。 冯导也曾严肃地表示,“这部电影是有精神追求的
议等史料,在学习“五四运动”和中共成立的基础上,了解并 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主要史实。 2.比较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前后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的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伟大历史意义。 3.比较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异同,认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4.国共两党若干原则的一致性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但是二者的阶级利益不同,又最终导致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