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祖国统一大业导与练(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79── 20 世纪 80 年代── 1992── 1995── 20xx──20xx)。 3.认识“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4.台湾统一的进程要注意从积极方面分析两岸关系的发展,同时不能忽视阻碍两岸统一的两大因素。 5.可联系德国分裂和统一的问题以及朝鲜的分裂问题。 学习时要注意两岸交流 的扩大,“三通”的实现,祭祖,宗法制等知识点。 【 小资料 】 “九二共识” “九二共识”指 1992 年 11 月大陆的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就解决两会事务性商谈中如何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问题所达成的以口头方式表达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 1987 年底,长达三十多年的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后,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等各项交流随之发展起来,同时也衍生出种种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台湾不得不调整“不接触、不妥协、不谈判”的“三不政策”,于 1990 年 11 月 21日成立了得到官方授权的与 大陆联系与协商的民间性中介机构──海峡交流基金会,出面处理官方“不便与不能出面的两岸事务”。 为便于与海基会接触、商谈,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推动于 1991 年 12 月 16 日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并授权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作为两会交往和事务性商谈的基础。 1992 年 10 月 28 日至 30 日,两会在香港商谈中,就海峡两岸事务性(公证书使用)商谈中如何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海协的基本态度是,海峡两岸交往中的具体问题是中国的内部事务,应 本着一个中国原则协商解决。 在事务性商谈中,只要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基本态度,可以不讨论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表述的方式可以充分协商。 在香港商谈中,海协提出了5种文字表述,台湾海基会也根据“国统会”的结论提出了5种文字表述,台方虽然也同意两岸公证书使用是中国内部的事务,双方均应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并表达了谋求国家统一的愿望,但在文字表述方案上,两会很难达成一致。 在会谈即将结束时,海基会代表又增提了3种表述方式,并拿出了他们的最后表述内容:“在海峡两岸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过程中,双方虽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但对于一个中国的涵义,认知各有不同。 惟鉴于两岸民间交流日益频繁,为保障两岸人民权益,对于文书查证,应加以妥善解决。 ”还建议“用各自口头声明的方式表述一个中国原则”,海协代表表示这是此次商谈的主要成果,等把海基会的建议与具体表述内容报告后再正式答复。 香港商谈结束后不久, 1992 年 11 月 16 日,海协会正式致函台湾海基会表示,“在这次工作性商谈中,贵会代表建议在相互谅解的前提下,采用贵我两会各自口头声明的方式表述一个中国原则,并提出了具体表述内容,其中明确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我会充分尊重并接 受贵会的建议”。 “现将我会拟作口头表述的要点函告贵会: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