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试题练习卷(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面上倾角为 α 的斜面匀速下滑.则 ( ) A. A、 B 间无摩擦力 B. B 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μ=tanα C. A、 B 间有摩擦力,且 B 对 A 的摩擦力对 A 做负功 D. B 对斜面的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下 15. 某同学在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的关系”实验时, ( 1)该同学在实验室找到了一个小正方体木块,用实验桌上的一把游标卡尺测出正方体木α m1 m2 第 5 题图 α B A v v m v 1 M O N O t 1 t 2 t 3 t 4 t ( a ) ( b ) 块的边长,如图乙所示,则正方体木块的边长为 ▲ cm; ( 2)接着用这个小正方体木块把小车轨道的一端垫高,通过速度传感器发现小车刚好做 匀速直线运动 . 设小车的质量为 M, 正方体木块的边长为 a,并用刻度尺量出图中 AB 的距离为 l( a l 且已知  很小时 tan  sin ),则小车 向下滑动时受到的 摩擦力为 ▲ ( 3)然后用细线通过定滑轮挂上重物让小车匀加速下滑,不断改变重物的质量 m,测出 对应的加速度 a,则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小车加速度 a 与所挂重物质量 m 的关系的 是 ▲ 16.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 mA=3kg、 mB=1kg 的物块 A、 B 置于足够长的水平面上, F=13N 的水平推力作用下,一起由静止开始向右做匀加速运动,已知 A、 B 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素分别为 μA=、 μB=,取 g=10m/s2.则 ( 1) 物块 A、 B 一起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为多大。 ( 2) 物块 A 对物块 B 的作用力为多大。 ( 3)若物块 A、 B 一起运动的速度 v=10m/s 时,撤去水平力 F,求此后物块 B 滑行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 :甲经短距离加速后能保持 9 m/s 的速度跑完全程;乙从起跑后到接棒前的运动是匀加速的,为了确定乙起跑的时机,需在接力区前适当的位置设置标记,在某次练习中,甲在接力区前 S0= m 处作了标记,并以 V= 9 m/s 的速度跑到此标记时向乙发出起跑口令,乙在接力区的前端听到口令时起跑,并恰好在速度达到与甲相同时被甲追上,完成交接棒,已知接力区的长度为 L= 20 m。 求: ⑴ 此次练习中乙在接棒前的加速度 a。 ⑵ 在完成交接棒时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 m a O m a O m a O m a O A B D C 5 (cm) 图乙 3 4 5 0 10 A B l 图甲 18. 如图所示,用大小为 10N、方向与水平地面成 370 角的拉力 F,拉动静止物体从 A 点运动到相距 15m 的 B 点时速度达到 6m/s。 立即撤去 F,物体沿光滑弧形轨道滑到 C 点,然后返回水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