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复习试题(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于上述基本分析 ,鲍莫尔推导出著名的平方根公式 47比较浮动汇率 制度与固定汇率制度的优劣 与浮动汇率制度相比 ,固定汇率制度的有利方面主要有⑴固定汇率制度更有利于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 ⑵固定汇率制度使各国不易进行汇率的竞相贬值。 ⑶政府为了维持固定利率就不能以可能引发通货膨胀的速度增加货币供应量 .//固定汇率制度的弊端主要有 :⑴固定汇率制度不利于发挥汇率对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作用。 ⑵不能很好地经受国际游资的冲击 ,同时又必须持有大量的国际储备。 ⑶固定汇率制度下 ,不易协调内外经济均衡 48布雷顿森林体系主要内容 1944 年 ,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召开的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决定建立以美元为中心 的国际货币体系 ,并实行固定汇率制度 .这一制度或体系后来被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 ,其基本内容有 :与会各国确认 1934年 1月美国规定的 1美元含纯金 ,即 35美元 1盎司的黄金官价 .美国则承诺对黄金的可兑性 ,即参与这一固定汇率制度的国家的中央银行可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 .各国可为本国货币规定一个含金量 ,用作与美元的汇率的基准 .各国也可不规定本国货币的含金量 ,而只规定与美元的比价 ,称作中心汇率 .同时 ,还规定 ,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 ,一般只能在黄金平价或中心汇率上下各 1%的幅度内波动 ,各国的中央银行有义 务在外汇市场上进行干预 ,以便保持外汇行市的稳定 ,使它不至于偏离规定的波动幅度 .若一国的国际收支出现根本性不平衡 ,则可在 10%的限度内调整其含金量或兑换美元的中心汇率 .10%以上的调整幅度 ,须报经基金组织批准 49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与普通定期存单有哪些区别 大额可转让存单与普通的定期存单不同 :第一 ,它有规定的面额 ,面额一般很大 .而普通的定期存款数额由存款人决定 .第二 ,它可以在二级市场上转让 ,具有较高流动性 .而普通定期存款只能在到期后提款 ,提前支取要支付一定的罚息 .第三 ,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的利率通常高于同期限的定 期存款利率 ,并且有的大额可转让存单按照浮动利率计息 .第四 ,通常只有规模较大的货币中心银行才能发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款单 50当代金融创新对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影响 1)金融创新对金融经济发展的影响有正有负 ,但主流是正面的 ,良性的 .金融创新是金融发展的主要动力源 ,没有创新推动 ,就没有多层次和开发性的金融发展 ,就不可能对现代经济发展有如此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但同时也必须充分认识金融创新给金融和经济发展带来的矛盾和问题 2)当代金融创新的概念 ,基本特征及其对金融 ,经济发展推动作用得以实现的四条途径即储蓄效应 ,投资效应 ,收 入效应 ,就业效应 3)创新过程即经济发展的实现过程 ,故而创新过程中出现的矛盾 ,问题会对金融 ,经济发展产生直接不利影响 .后果是使金融风险有增无减 ,金融业的安全稳定性趋于下降 4)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金融创新对金融 ,经济发展的影响 ,是驾驭并把握金融创新的基本前提 .在此前提下 ,采取积极措施 ,使金融创新对金融 ,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最大化和副作用最小化 ,从而实现金融 ,经济发展过程中安全与效率的兼得 52浮动汇率制度的利弊 与固定汇率制度相比 ,浮动汇率制度的有利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⑴浮动汇率制度有助于发挥汇率对国际收支的 自动调节作用。 ⑵可以防止国际游资的冲击 ,减少国际储备需求。 ⑶浮动汇率制度使得一国内外均衡易于协调 .浮动汇率制度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⑴浮动汇率制度不利于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 ⑵助长了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投机活动。 ⑶浮动汇率制度又可能引发竞相贬值。 ⑷有可能引发通货膨胀 53国际直接投资对东道国和母国的利弊 国际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有利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⑴资源转移效应 .国际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经济有积极的贡献 ,可以提供东道国所缺乏的资源 ,如资本 ,技术和管理技能 ,从而提高该国的经济增长速度⑵就业效应 .国际直 接投资能够增加东道国的就业岗位⑶国际收支效应 .国际直接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东道国的国际收支⑷竞争效应 .国际直接投资通过增加消费者的选择 ,有助于提高国内市场的竞争水平 ,从而降低价格 ,提高消费者的经济福利 //国际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不利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⑴竞争的负面效应 .如果东道国的企业在竞争中被淘汰 ,外国公司就会去取得东道国市场垄断地位 ,就会抬高价格 ,对东道国经济福利产生不利影响⑵国际收支的负面效应 .外国子公司将利润汇出国外或从国外大量进口设备 ,原材料等都会对东道国国际收支产生不利影响⑶对国家主权的 负面效应 .外国母公司做出的重大决策会影响到东道国的经济 ,而东道国政府对此没有实际的控制能力 //国际直接投资对母国的有利方面主要有⑴母国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将因对外投资收益的流入和国外子公司对母国产品的进口而得到改善⑵母国出口的增加会产生有利的就业效应⑶母国的跨国公司还能从外国市场学到有价值的技能等资源 ,并将这些资源转移回母国 ,相当于逆向的资源转移效应 ,从而有利于母国经济增长 //国际直接投资对母国的不利影响主要有⑴国际收支的资本项目在最初为国际直接投资提供资金 ,从而导致资本流出时受到损害⑵国际收支的资本项目也有 可能会因为国外子公司产品对母国的返销而受到损害⑶在对外直接投资替代直接出口的情况下 ,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也会受到损害⑷国际直接投资会减少母国的就业机会 55通货膨胀的成因 ,并提出相应对策 答一 )通货膨胀成因的理论观点 1)凯恩斯学派的通货膨胀理论为需求决定论 ,强调引发通货膨胀的是总需求 ,而不是货币量 2)后凯恩斯学派用”成本推进”来解释通货膨胀 ,认为主要是由于工资增长率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 ,导致产品成本上升 ,物价上涨 3)货币主义学派认为通货膨胀完全是一种货币现象 ,货币数量的过度增长是通胀的唯一原因 4)马克思主义 认为通货膨胀表现在流通领域 ,根源在于生产领域和分配领域 .只有深入到生产领域和分配领域 ,才能找到产生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 //(二 )通货膨胀成因的实践解释 1)银行信用膨胀 2)财政赤字 3)基本建设投资过度 4)工资增长率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幅度 5)国际收支长期大量顺差 6)经济效益低下 //三 )通货膨胀的对策 :控制需求 :紧缩性货币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 紧缩性收入政策 2)改善供给 :发展生产 ,增加有效供给是稳定币值 ,消除通货膨胀的根本出路 .政策主张 :降低税率。 实施适度融资政策 ,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 ,改善货币流通状况。 发展对 外贸易 //入指数化政策 :是按物价变动状况自动调整收入的一种分配方案 56根据 M— F模型分析浮动汇率制度下的宏观政策效应 浮动汇率制度下 M— F模型的宏观政策效应 :(1)资本自由流动条件下的货币政策若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应量 ,LM, LM1 ,r* , r1 ,资本外逃 ,本币贬值 ,进口增加 ,IS上移直至 LM1与 CM的交点 C,即新的均衡点 ,国内利率等于国际利率 ,总需求从 Y0,Y1 .可见 ,在资本可以自由流动的前提下 ,货币政策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是通过汇率来实现的 . (2)资本自由流动下的财政政策 .考虑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后果 .财政支出增加 ,IS,IS1,IS1 与 LM交点 B,资本流入 ,本币升值 ,净出口减少 ,IS 向左移直至恢复到原位均衡才实现 ,此时 ,总需求不变 .财政政策的扩张效应完全被净出口的减少所”挤出” 3)资本管制条件下的宏观政策效应分析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 ,若资本处于管制状态 ,中央银行无须动用外汇储备 ,汇率不断调整使经常项目总处于不平衡状态 .对财政政策而言 ,政府的扩张增加产出 ,但汇率会贬值 .对货币政策而言 ,货币供应量增加 ,也会引起产出增加 ,汇率下降 ,这与在资本自由流动条件下是一样的 .需要注意的是 ,在资本管制情况下 ,需求变化的 构成会与在资本自由流动条件下有所不同 57根据 M— F模型分析固定汇率制度下的宏观政策效应 蒙代尔 — 弗莱明模型 (MundellFlemming Model):蒙代 尔与弗莱明进一步扩展了米德对外开放经济条件下不同政策效应的分析 ,说明了资本是否自由流动以及不同的汇率制度对一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因而被称为蒙代尔 — 弗莱明模型 (即 M— F模型 ).//固定汇率条件下的宏观政策效应 :(1)资本自由流动条件下的 M— F模型 .在 M— F模型中 ,CM 线的斜率为无穷大 ,即 CM 线为水平直线如图 17— 2 所示 .当国内利率超过国际利率 ,资本流入。 反之 ,国内利率低于国际利率 ,资本流出 .因此 ,一国的国内利率水平受国际市场利率水平的影响 ,政策当局的经济政策不但不能改变利率水平 ,反而要受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 .2)货币政策无效论 ,中央银行通过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促进经济增长 .货币供应量增加 ,LM LM1,利率下降到 A点 ,则资本外流 ,国际收支逆差 ,并增加本币贬值的压力 .为维持固定汇率 ,中央银行进行市场干预 ,LM1 ,但国际储备下降了 .因此 ,在固定汇率与资本自由流动的情况下 ,货币存量是内生的 ,它主要取决于商品市场需求的影响 .//假定由于种种原因 ,人们对商品需求增加 (特别是扩张的财政政策刺激总需求 ),此时 ,国内利率上升 ,资本大量流入 ,则国际收支顺差 ,汇率面临升值压力 .为维持汇率水平 ,中央银行市场干预使货币供应量上升 ,LM ,收入与货币供应量均上升 ,国际储备增加 .M— F 模型的结论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 ,资本流动的条件使得货币政策无力影响收入。 而财政政策在影响收入方面则更有效力 .(3)资本完全管制下的情形 ,在固定汇率条件下 ,如果政策当局实行资本管制 ,资本在国际间不能流动 ,则国内利率与国际利率水平存在差 异 ,中央银行只需对经常项目下的外汇供求负责 ,LM 线会随国际收支的变化而移动 .假定中央银行主动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 ,货币供应量增加 ,总需求增加 ,利率下降 ,为实现均衡 ,中央银行抛出外汇 ,满足进口 ,LM LM2 ,利率上升 .这一过程将持续进行 ,直至恢复原来水平 .可见 ,货币政策对经济没有实质性影响 .同样 ,以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总需求 ,使 IS, 进行干预 ,则 LM, ,国民收入不变 ,只有 r* , r2 .//因此 ,在固定汇率和资本管制下 ,扩张性货币政策对总需求短期有效 ,长期无效 .而 在长期内 ,扩张性财政政策对总需求只影响结构 ,不影响水平 59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货币供给层次的划分 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货币供给层次划分 1)M0(现钞 ),指流通于 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钞 ,即居民手中的现钞和企业单位和备用金 .2)M1(狭义货币 ),是现钞加商业银行活期存款构成⑶ M2广义货币由狭义货币加准货币构成。 所谓准货币,一般是由银行存款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以及各种短期信用工具构成。 61国际借贷与国际收支有何异同 国际借贷是指一国在一定日期对外债权债务的综合情况 .它表示一国对外债权债务在一定时点的余额 ,即最 终结果 ,是一种存量概念 .//国际收支是在一定时期内 ,一个经济实体的居民同非居民之间所进行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纪录 .它表示一国在一定时段内对外收付的累计结果 ,是一种流量概念 .//两者存在因果差异 ,国际借贷是产生国际收支的原因 ,国际借贷发生必然会形成国际收支 .而且国际收支的范围比国际借贷的范围更加宽泛 62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因 成因有 1经济过热导致生产过剩 ,使得产品价格迅速下跌 ,厂商利润减少甚至产生亏损 ,无力偿还贷款 ,以至于银行不能及时收回贷款 ,无法满足存款人的提款需要 2贸易收支巨额逆差 ,使得外汇市场上外汇供不应求 ,本币汇率面临巨大下浮压力 ,大大增加了政府维持钉住汇率制度的困难 3外资的过度流入 ,对经济过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外资短期内的大量流入和撤出 ,更易引发金融危机4缺乏弹性的汇率制度和不当的汇率水平 .货币汇率的高估且无法通过灵活的汇率制度得到调整时发生货币危机的必要条件 5过早的金融开放 .由于国内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尚未充分形成抵御外来冲击的能力 ,过早开放国内金融体系容易引发金融危机 63国际收支不平衡的主要原因 .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的主要对策有哪些 答 :主要原因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 1)经济周期 .在经济繁荣时期 ,由于国 内需求旺盛 ,进口相应增加 ,出口反而减少 ,则国际收支可能出现逆差 .反之 ,在经济萧条时期 ,则国际收支可能出现顺差 .这种因经济周期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就称为周期性不平衡 2)国民收入 .随着一国经济增长率的高低变化 ,国民收入也会相应增加或减少 3)货币价值 .一国货币在国内的实际购买力的变动 ,也会影响其国际收支 .这种由货币价值变化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就称为货币性不平衡或价格性不平衡 4)经济结构 .当一国的经济结构与整个世界的经济结构不相一致或不相协调时 ,其商品和劳务的出口就会发生困难 ,国际收支可能会出现逆差 .//主要对 策在于 1)依靠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作用 .在国际金本位制度下 ,一国的国际收支是通过黄金的输出入而自动调节的 .在纸币流通条件下 ,一国的国际收支已无法借助黄金的输出入而自动调节的 .国际收支自动调节的效果受到极大的削弱 2)采取国际收支的调节手段 .包括支出转移政策 ,支出增减政策 .支出转移政策是指通过改变支出的流向 ,鼓励用语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由国外转向国内 ,最终改善国际收支的一种国际收支的调节手段 .支出增减政策 :是指通过增加或减少国民收入 ,以改变可用于购买商品和劳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