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旺墙体材料可行性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分时收费,项目拟在用电低谷期满负荷生产,以达到节能降 低成本的目的。 3) 供水、排水情况 项目生产用水量较少,其少量的排水可经过沉淀处理后直接进入运河的排水网。 4) 运输情况 本项目选址于 丹徒区辛丰镇辛丰村 ,紧靠 京杭大运河 , 连 接 33241 省道 道,交通十分便利 ; 5) 原料供应情况 淮南地区 地下煤炭资源丰富,已探明储量达 25 亿吨,建有设计年产原煤 810 万吨的潘一矿、潘二矿和潘东公司三座现代化煤矿。 煤矸石供应量十分充足。 6) 原料的品质 根据国家经贸委、科学技术部国经贸资源 (1999)1005 号文规定:“生产烧结砖对煤矸石原料的化学组成要求: SiO2 5570%, AL203 1525%, Fe2O3 28%,CaO≤ 2%,MO≤ 3%,SO2≤ 1%可塑性指数 715,热值 400500KCAL,干敏系数 1 潘集地区矿煤矸石主要化学成份及指数: 成份 Sio2 AL203 Fe2O3 Cao K2O Na2O SO3 烧失量 塑性指标 干敏系数 含量 % 对照国家标准和要求,项目产品所用原料化学成份符合煤矸石烧结砖的技术要求。 第 五 章 节能、消防与劳动安全 1. 概述 节能、消防、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是设计中需考虑的重点环节。 节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本项目设计在生产工艺和设备选型方面及各个生产环节中均对节能进行了充分考虑,并采取有效措施,以达到节能之目的。 在设计中,充分满足国家标准对消防、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的要求。 设计依据为: (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3)《评价企业合理用热技术导则》 (GB348583) (4)《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 (GB346683) (5)《评价企业合理用水技术导则》 (G711996) (6)《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2020 修订本 )(GBJ1687) (8)《厂矿道路设计规范》 (GBJ2287) (9)《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0)《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 (11)《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 (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96) (13)该项目相关专业提供的污染源性质及数量等资料。 2. 节能 本项目选用低能耗的国内先进设备,达到节约能源、提高综合利用之目的。 这时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 争能力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主要节能措施如下: (1)选用能耗低、可靠性好的工艺设备。 (2)设备动力采用国家推荐的节能电机,以减少电耗。 (3)变电所设置于负荷中心,减少低压线路电能损耗。 (4)采用电容补偿屏,减少无功损耗。 (5)选择节能型变压器。 (6)选择铜芯电缆,截面较标准截面增大一级,尽量减小线路长度。 (7)选用节能型接触器、继电器、信号灯等元件。 (8)照明采用新型节能灯具和荧光灯具。 3. 消防 本项目设计方案中总平面布置满足规程规范要求。 本项目新建建筑为钢筋混泥土框架结构,轻钢屋架。 建筑耐火等级:二级;车间火灾危险性属乙类。 其最大占地面积均小于规范中防火分区允许占地面积的规定。 建筑材料满足规范中极限耐火等级的要求。 安全疏散距离均满足规范要求。 本项目消防用电设备按二级负荷单独回路供电,确保消防用电。 其配电设备有明显标志,且采用绝缘和护套为非延燃性材料的电缆、敷设在电缆沟内。 4. 劳动安全 根据《劳动卫生标准》( GB873388),劳动部发 [1996]3 号《建设项目劳动卫生监察规定》及《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TJ3679)的规定,对本 项目有关车间的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采取相应的措施,给工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以保护工人身体健康。 在电气工程设计中,认真贯彻执行《建筑电气设计技术规程》,根据电气装置所处环境的特征,选择与环境相适应的电气设备型号,严格做好设备的接地、接零,工作零线与专用接地保护线分开敷设,接地电阻满足规程要求。 第 六 章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的原则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经济的发展,综合国立的增强,我国对环境保护的要求也越趋向严格,对排污不达标的企业将停止其生产。 因此在项目的方 案设计中,坚持“三同时”原则,即 环境治理设施应与项目的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采用的环境保护法规及标准 在坚持“三同时”原则的基础上,严格执行国家和 某某 省地方有关排放标准,切实落实各项规划设计条件和设计方案要求,并采取可行的环保措施。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 (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 (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 (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 ( 5) 《中华人民 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修正); (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 (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