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然之家施工组织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 mm) 1618 2022 25 28 32 3640 拧紧力矩( N178。 m) 100 200 250 280 320 350 ( 6) 技术要求 1)根据抗拉强度以及高应力和大变形条件下反复拉压性能的差异,接头分为三个等级,且三个等级接头的抗拉强度应符合设计和《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 JGJ107— 2020)的要求。 2) a:接头宜设置在结构构件受拉钢筋应力较小部位,当需要在高应力部位设置接头时,在同一连接区段内Ⅲ 级接头的接头百分率不应大于 50%;Ⅰ级接头的接头百分率可不受限制。 b:接头宜避开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的梁端、柱端箍筋加密区;当无法避开时,应采用Ⅰ级接头或Ⅱ级接头,且接头百分率不应大于 50%。 c:受拉钢筋应力较小部位或纵向受压钢筋,接头百分率可不受限制。 3) 在同一构件的跨间或层高范围内的同一根钢筋上,不得有两个螺纹钢筋接头。 4) 螺纹钢筋接头端点距钢筋弯曲点不得小于 10 倍钢筋直径。 接头与邻近钢筋之间的净距或接头相互间的净距要大于砼骨料的最大粒径。 5) 钢筋连接套的砼保护层厚度满足国家标准中 的要求,且不得小于 15mm。 连接套之间的横向净距不宜小于 25mm。 ( 7) 质量标准 1) 外观质量 a、 随机抽取同规格接头数的 10%进行外观检查,应满足钢筋与连接套的规格一致,接头丝扣无完整丝扣外露。 b、 用牙形规和卡规检查丝头的加工质量,要求其牙形与牙形规吻合。 c、 钢筋接头通过扭力钳抽检接头的拧紧力矩,要求达到规定值。 16 2) 力学性能 a、 接头的现场检验按验收批进行。 同一施工条件下的同一批材料的同等级、同规格接头,以 500 个为一个验收批进行检验与验收,不足 500 个也作为一个验收批。 b、 对接头的每一验收批,应在工程结构中随机截取 3 个试件作单向拉伸试验,按设计要求的接头性能等级检验评定。 c、 在现场连续检验 10 个验收批,全部单向拉伸试件一次抽样均合格时,验收批接头数量可扩大一倍。 d、现场截取抽样试件后,原接头位置的钢筋允许采用同等规格的钢筋进行搭接连接,或采用焊接及机械连接方法补接。 ( 8)成品保护 检验合格的丝头一端应戴上保护帽,另一端按力矩值拧紧连接套,并按规格分类堆放整齐待用。 保持钢筋和连接套的丝扣干净完好无损。 ( 9) 质量问题 1) 要认真检查连接套出 厂合格证、材质不符合要求以及外观质量不合格的连接套不得使用。 2) 把带连接套的钢筋固定牢固,以防给连接钢筋带来施工的困难。 3) 如发现接头有完整丝扣外露,说明有丝扣损坏或有脏物进入接头丝扣或用小规格的连接套,应重新连接钢筋。 如接头已不能重新连接,可采用焊条补强,将钢筋与连接套焊在一起,焊缝高度不小于 5mm。 (三)钢筋安装、绑扎 绑扎准备:核对成品钢筋的级别、直径、形状、尺寸和数量是否与料单料牌相符,如有错漏,应及时纠正增补。 准备好绑扎钢筋用的铅丝,直径小于等于 12mm 钢筋采用 22 号铅丝 绑扎,直径大于 12mm 钢筋采用 20 号铅丝绑扎。 钢筋绑扎及安装工艺流程 ( 1) 底板、基础梁钢筋 在防水保护层上放出 基础梁、 剪力墙、框架柱、暗柱及筏板钢筋的定位线→摆放、绑扎、集水坑、电梯井基坑钢筋→摆放、绑扎基础梁→调整基础梁位置→摆放、绑扎筏板下层钢筋→安装、放置马凳钢筋→摆放、绑扎筏板上层钢筋→剪 17 力墙、框架柱、暗柱插竖向钢筋→绑扎剪力墙、框架柱、暗柱竖向钢筋并临时固定→调整、固定剪力墙、框架柱、暗柱→校正、复核。 1)筏板基础按后浇带留置位置,可分为 七 个区域进行流水施工。 2)底板钢筋的弯钩,下排 均朝上,上排均朝下,四周边缘要按图纸要求侧面加构造纵筋封边。 在集水坑、电梯井基坑、筏板厚度变截面处下层钢筋要互深入对方一个锚固长度。 筏板钢筋、基础梁施工时下层贯通钢筋要在 1/3 跨中区域连接,上层贯通筋要在支座处连接。 详细施工请参考 04G101— 3 图集。 3)钢筋网的绑扎:所有钢筋交错点均绑扎,而且必须牢固,同一水平直线上相邻绑扎成“八”字型,朝向混凝土内部,同一直线上相临绑扣露头部分朝向正反交错,钢筋网的边缘钢筋要全部实绑。 4)箍筋接头 (弯钩叠合处 )沿受力方向错开布置,箍筋转角与受力筋交叉点均应扎牢,绑扎 箍筋时绑扣相互间应呈“八”字形。 ( 2) 柱筋 搭设柱筋施工脚手架→套柱箍筋→柱筋 连接 →柱筋绑扎 1)搭设施工脚手架:柱筋施工脚手架采用钢管搭设,操作面四周辅跳板,并挂安全网。 2)套柱箍筋:按图纸要求间距,计算好每根柱箍筋数量,先将箍筋套在下层伸出的钢筋上,然后定位。 3)画箍筋间距:在立好的柱子竖向钢筋上,柱角钢筋与箍筋间用双扣交错绑牢,绑扣相互间成八字形。 4)柱筋绑扎、连接: 箍筋的接头 (弯钩叠合处 )应交错布置在柱四角纵向钢筋上,柱角钢筋与箍筋间双扣交错绑牢,绑扣相互成八字形,箍筋要与柱主筋垂直。 5)上层柱出楼面部分,用柱箍将其固定。 ( 3)剪力墙钢筋 先固定几根临时竖筋→画水平筋间距→绑定位横筋→绑其余横竖筋。 1)将竖筋与下层伸出的搭接筋绑扎,在竖筋上画好水平筋分布标志,在下部及齐胸处绑两根横筋定位,并在横筋上画好竖筋分布标志,接着绑其余竖筋,最后再绑其余横筋。 横筋竖筋里外布置符合设计要求。 18 2)搭接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 3)剪力墙筋应逐点绑扎,双排钢筋之间应按设计要求绑扎拉筋,钢筋外皮采用塑料卡垫块; 4)剪力墙水平筋在两端头、转角、十字节点、连梁等部位的锚固长度及洞口周围加加强筋等,均应符合设 计要求。 ( 4)梁、板钢筋 梁筋绑扎采用模内绑扎:画主次梁箍筋间距→放主次梁箍筋→穿主梁底层纵筋及弯起筋→穿次梁底层纵筋并与箍筋固定→穿主梁上层纵筋→按箍筋间距绑扎→穿次梁上层纵筋→按箍筋间距绑扎 板筋绑扎:清理模板→模板上画线→绑板下受力筋→绑负弯矩筋 1)梁板钢筋上层弯钩朝下,下层弯钩朝上,板主梁、次梁交叉处,板筋在上,次梁筋在中间,主梁筋在下。 相同箍筋接头交错布置在两根纵向架立筋上。 纵向受力筋为多层时,层间垫钢筋头,保证其间距。 2)纵向受力筋:上筋净距 ≥30mm 或 (d 为最大钢筋直径 ),下筋净 距≥ 或 d;下部纵向钢筋配置 ≥两层的,钢筋水平方向中距比下面两层中距增大一倍。 3) 梁、板下部钢筋不在跨中 1/3 范围连接,上部钢筋不在支座 1/3 跨度范围连接。 4)板边钢筋从距墙或梁边 5cm 开始配置; 5)箍筋从距墙或梁边 5cm 开始配置;箍筋间距及肢数详见图纸,绑扎多肢复合箍筋的施工中采用“大箍套小箍”的方法。 6)钢筋绑扎安装时还应满足图纸及相关规范要求。 ( 5)二次结构钢筋 二次结构的构造柱下部钢筋,在主体施工阶段按图纸设计部位进行预埋,上部钢筋在构造柱施工时进行后植筋 ,二次结构墙体拉结筋采用后 植筋。 (四)钢筋保护层、钢筋定位及其它技术规范要求 筏板内墙、柱定位钢筋的安装与绑扎 1)底板内柱的插筋根据筏板厚度按间距不大于 500mm 绑扎箍筋,并先在筏板上层筋上绑扎柱箍筋给予定位。 19 2)板上墙、柱定位筋 直接插于底板 (没有地梁 )内的墙,柱插筋两侧紧贴墙体立筋各增加二道与底板上筋相同,通长的附加筋 (纵横两方向相遇时附加筋在同一平面焊接 ),在此部位墙、柱定位筋与该附加筋焊接。 筏板钢筋支撑 钢筋马凳: 筏板厚度 700,采用 Φ16 钢筋作为马蹬。 柱定位筋、柱变截面 1)柱子定位筋设置两道,第一 道设置在下层混凝土柱顶以上 50mm 处,第二道设置在距离柱顶 300mm 处。 绑扎完后,第一道定位筋不取出,第二道定位筋清理后可循环使用。 2)柱变截面:当“斜率比较小”( c/h≤1/6)时,柱纵筋的做法,可以由下柱弯折连续通到上柱。 当“斜率较大”( c/h≥1/6)时,下柱纵筋伸至本层柱顶后,弯折伸入上柱侧壁内 200mm 处。 此时必须保证下柱纵筋直锚长度 ≥,上柱必须伸入下柱 ≥。 (注: C:是指上下柱同侧面错台的宽度、 h:是指框架梁的截面高度) 墙体定位 除墙体底板插筋外,所有墙体设置两道水 平定位筋,第一道设置在距墙体顶部 50mm 处,第二道设置在距离竖向定位筋顶部 300mm 处。 竖向定位筋每 2m设一道。 绑扎完后,竖向定位筋不取出,横向定位筋清理后可循环使用。 钢筋保护层 ( 1)底板混凝土保护层用 C35 细石砼垫块,垫块厚度等于保护层厚度,按每 梅花型摆放支撑。 ( 2)剪力墙、柱混凝土保护层采用塑料卡或水泥砂浆垫块,垫块厚度为保护层厚度,将其卡在或绑扎在剪力墙、柱竖筋外皮上,每间隔 设置一道。 ( 3)梁混凝土保护层用水泥砂浆垫块,每间隔 设置一道,每根梁底及两侧均匀布置。 ( 4)板底筋保护层用水泥砂浆垫块,垫块厚度为保护层厚度,按每 1m 梅花型摆放支撑,确保钢筋保护层。 板上层筋及负弯矩筋保护层用 216。 8 钢筋制成马凳,马凳至于两层钢筋网片之间,按间距 1m 梅花型摆放支撑,马凳形状为“几” 20 形,长度为 50+ 80+ 50+ 2 倍(板厚减保护层)。 二次结构钢筋植筋 植筋施工过程:钻孔→清孔→填胶粘剂→植筋→凝胶 ( 1)钻孔使用配套冲击钻,钻孔时距孔间距与孔洞深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 2)清孔时先用吹气泵清除孔洞内粉尘,再用清孔刷清孔,要经多次吹刷完成,同时不能用水冲洗,以免残留在孔中的水分消弱粘合 剂作用。 ( 3)使用植筋注射器从孔底向外均匀地把适量的胶粘剂填注入孔内。 ( 4)按顺时针方向把钢筋平行于孔洞走向轻轻的植人孔中直至插入孔底胶粘剂溢出。 ( 5)将钢筋外露端固定在模板上,使其不受外力作用直至凝结,并派专人现场保护。 沉降后浇带部位防污染、腐蚀 所有沉降后浇带断开的钢筋保护方法为:先缠绕一层纸,再缠绕一层防雨胶带。 所有后浇带端头上部均用胶木板封住。 在后浇带两侧自混凝土边 200mm 处浇筑临时砼防水条带。 其它 ( 1)较为复杂的墙、柱、梁节点由项目部技术人员按图纸要求和有关规定进行摆放,并对 操作人员进行详细交底; ( 2)设计变 更 、代换钢筋必须征得设计单位同意和监理工程师的签字认可,并符合相关规范规定,否则无权更改。 ( 3)板每层网片绑扎完后进行自检,确保钢筋摆放无误,无偏位,端头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 4)柱浇筑混凝土前用直径 3 40 的 PVC 套管缠塑料胶带保护 (周转使用 ),以防浇筑混凝土污染钢筋。 混凝土凝结前取下套管,用抹布在小桶内沾水把钢筋上的混凝土擦干净。 ( 5)混凝土浇筑时应设专人看护钢筋成品,浇筑后再次调整柱、墙钢筋以保证位置正确。 模板工程 基础砼结构部位的筏板 外侧 采用砖胎模,以上框架结构部位的柱、墙、 21 梁、板及楼梯支设采用木胶合板、木龙骨、钢管支撑体系,同时砼墙柱混凝土采用对拉螺栓拉结,地下室外墙模板穿墙止水螺栓做法参见省标 05J23/A9。 砖胎膜施工:砖胎膜砌筑高度在 700mm以内,用 M10的机红砖砌筑 120mm宽墙。 砂浆强度均为 水泥砂浆。 木胶合板模板 施工: 木胶合板模板支设工艺流程: 定位放线→涂刷模板隔离剂→模板配制→梁、板模板安装→墙、柱模板安装→模板拆除 ( 1)、定位放线 根据轴线控制线放出模板支设线。 首先引测各施工层的边柱或墙的 轴线,并以该轴线为起点,引出每条轴线。 模板放线时,根据施工图用墨线弹出模板的内边线和中心线,墙模板要弹出模板的边线和外侧控制线,以便模板安装和校正。 ( 2)、涂刷模板隔离剂 ( 3)、模板配置 本工程木胶合板模板按设计图纸尺寸分别采用直接配置和采用放大样两种配置方法。 其中如楼梯、等形体复杂的结构构件采用放大样配模,其他构件均采用直接配模的方法。 本工程采用 15mm 厚的木胶合板模板,支撑系统采用钢管脚手架。 钉子长度为木胶合板厚度的 ~ 倍,组装时每块胶合板与木楞相叠处至少钉 2 个钉子。 第二块板的钉子要转向 第一块模板方向斜钉,使拼缝严密。 配置好的模板应在反面编号并写明规格,分别堆放保管。 ( 4)、梁、板模板安装 1)梁模支法 梁模安装顺序:复核轴线、底标高位置、支梁底模(按规范规定起拱)、绑扎梁钢筋、支梁侧模、复核梁模尺寸及位置与相邻梁板连接固定。 当梁高小于700mm 时,梁侧可用支撑板模的水平钢管顶撑,同时用一部分短钢管斜撑,当梁高大于 700mm 时,增加对拉螺栓固定。 2)板模支设 楼板模板支设采用直径 48* 钢管搭设满堂脚手架支撑,满堂式脚手架支 22 撑体系,架体立杆上下在同一位置,立杆底垫通长 50mm 厚木板。 满堂脚手架搭好后,根据板底标高(楼板跨度大于 4m 时按跨度的 2‰起拱)在脚手架上铺设 50*100 的方木,间距 300mm,作为面板的隔栅(内楞或次龙骨),然后铺放胶合板面板;固定面板的外楞(或主龙骨)采用 100*100 方木,间距1200mm。 顶板模板与墙体相交处采用 50*100 方木做封边龙骨进行细部处理。 3)楼梯模板: 楼梯踏步段先在平台处甩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