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课程设计---列管式换热器的选型循环有机液的冷却(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m ℃ R=(T1T2)/( t2t1) =(6550)/()= P=(t2t1) /(T1t1) =()/(6525)= 按单壳程,双管程进行计算,对逆 流传热温差 △ tm/ 进行校正 由 R 和 P查温度差校正系数图,得 & △ t=,可行 ∴△ tm=& △ t△ tm/ ==(℃ ) 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 2020 届毕业设计(论文) 2 & △ t=,故可选用单壳程列管换热器。 初步估计一个总传热速率常数 K 估 ,计算传热面积 A 估 ,确定管程数根据管内为水 ,壳程为有机液 ,K 值范围为 290~ 698W/ m2. ℃ , 初选 K 估 = 450W/ m2.℃ 则估算传热面积为: A 估 =Q/K 估 △ tm= 105/450=( m2) 取管内水流速度为 m/s2 选用 Φ25*,管中心距 t=32mm 单程管数为 n/=Vs/= WC /ρ=32 单程管长为 l=S/лd0 n/=32= 所以选择管长为标准管长 L=6m,管程数 NP=l/L=≈2(管程 ) 传热管总根数 n=322=64(根 ) 管子的三角形排列 初选换热器规格具体参数 表 2 换热器具体参数: 壳径 /mm 400 管子尺寸 Φ25 公称压力 /kpa 106 管长 /m 6 实际面积 /m2 管子总数 94 管程数 2 管子排列方式 正三角形 壳程数 1 折流挡板形式 圆缺形 换热器的实际传热面积: A 实际 =nлd0()=94()= 该换热器要求的总传热系数为: K 实际 =Q/A 实际 △ tm=105/=326W/ m2. ℃ 换热面积核算 计算管程对流传热系数 α 计算壳程对流穿热系数 α0i WC=20200/3600= ( kg/s) Vc=WC/ρc=( m3/s) Ai= n/2лdi2/4=94/2=( m2) ui=Vc/Ai=(m/s) Rei= di uiρi/μ=1000/=7551(湍流 ) Pri= CPμ/λ=1031103/= αi=( λ/di) =( ) ( 7551) ( ) =1935( W/m.℃ ) 换热器中心附近管排中流体流通截面积为 A0=hD(1d0/t)=()= h— 折流挡板间距,取 600mm。 D壳体直径 通过管子排列计算出 D=。 t— 管中心距,对 Φ25 , t=32mm Wh=40000Kg/h=Vh= Wh/ρ=U0= Vh /A0=( m/s) 由正三角形排列 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 2020 届毕业设计(论文) 3 de=4(√3t2/2лd02/4)/ лd0=4[√3()2/() 2/4]/= Re0= de U0ρ/μ=950/103=5221 Re0在 2103~1 10 6范围内,故可以用下式计算 α0 α0= (0 .36 λ/de)( Re0)0 .55 Pr0 1/3 ( u/uw) =(5221)(103103/)1/3=771( W/m.℃ ) 确定污垢热阻 1) 确定污垢热阻:根据经验水的污垢热阻为 Rsi=.℃ /W 有机物的污垢热阻可取 Rs0=.℃ /W 2) 求总传热系数 K =1/(1/ α0+ Rs0+ δd0/ λdm+Rsid0/di+ d0/αi di) =1/[1/771++()/(45)++(19350.02)] =376(W/ m2.℃ ) 核算传热面 积 A=Q/k△ tm=(376)= 所选择的换热器的面积裕度为 : (A 实际 A)/A=()/=%> 15% 则该换热器传热面积的裕度符合要求。 管程和壳程压力降的核算 计算管程压强降 ∑⊿ pi=(⊿ p1+⊿ p2)FtNpNs 前已算出 ui=Rei=7551(湍流 ) 取碳钢管壁粗糙度 ε为 ,则 ε/d=, 由内摩差系数查图查得 λ= 则 : ⊿ p1=λLρui 2/2 di =61000()2/2=910( Pa) ⊿ p2=3ρui 2/2=31000()2/2=( Pa) 对于 Φ25 mm的管子 , Ft=,且 Np=2, Ns=1 ∑⊿ pi=(⊿ p1+⊿ p2)FtNpNs=(910+)21=3379(。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