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生态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充分调动区 域政府部门,基层村委会及周边群众主人翁精神,积极参与工程建设和保护工作中,确保湿地恢复建设工程达到预期效果和效果的真正发挥。 牧羊河沿岸侯家营至马军段湿地生态建设示范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4 编制范围 本实施方案的编制内容包括:工程实施区域及建设地点基础情况调查、工程实施地点地形 踏勘 、工程目标的确定、工程技术的选择、工程概念设计、工程期限及投资估算的确定、预期效益分析、结论及建议。 最终形成实施方案报告。 主要结论和建议 ( 1)河流沿岸湿地生态建设项目功能显著,项目建设非常必要。 ( 2)工程工艺优化,工程总体设计合理,工程造价及运行管护费用合适。 ( 3)入库 河道水质直接影响松华坝水质,同时河流沿岸滩涂的生境改善已刻不容缓,建议该项目抓紧实施,积极发挥良好作用。 ( 4)湿地建设完成后的运行管护工作直接关系到湿地功能的正常发挥,应建立完善的工程运行管理办法,对项目进行有效管理。 ( 5)湿地工程应与河道汇水面面源污染防治工程配合,更好地发挥湿地工程作用。 牧羊河沿岸侯家营至马军段湿地生态建设示范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5 2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项目背景 XX 市人均水资源量不足 300m3,低于全国 2700m3 的水平;更是远低于世界人均水资源量 9200m3 的水平,已被列入全国 14 个重点缺水城市之一。 松华坝是 XX 市重点饮用水源 地之一, 2020 年以前,日供水能力近 70 万 m3,关系着 XX 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上百万人民身体健康。 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3838- 2020),松华坝作为重点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其水质保护必需严格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3838- 2020) Ⅱ 类标准。 据 XX 市相关水质监测权威部门监测结果表明: 2020~ 2020 年松华坝水库水环境质量富营养化程度不断加重,主要水污染物为氮、总磷,并且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广大人民群众饮用水安全,引起省、市政府的高度重视。 冷水河、 XX 河是松华坝水库主要 2 条入库河流,多年平均 径流总量 17270 万 m3。 随着城市人口剧增,近年以来,松华坝水库常年保持低水位运行,导致 2 条河流入库河口形成大量滩涂,被周边村农复垦种植,严重破坏了入库河口湿地生态系统,也造成农田大量水土、水肥及农田固废流失污染;同时水源区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入库河道接纳的污染负荷加大,河流周边农田回归水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入河流,给松华坝水库水环境质量带来直接危害,给城市饮水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近年来,饮用水源地农村面源污染及防治工作,对此,省、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已采取了相应的水源区的保护和管理措施。 封闭径流汇牧羊河沿岸侯家营至马军段湿地生态建设示范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6 水区内所有采石(矿)厂,限制游人进入水源区,开展了平衡施肥,大力推广建设农村生态卫生旱厕,秸秆直接还田,沼气池推广建设和退耕还河等工作。 与此同时,省、市政府分管领导多次调研、视察,均要求政府各职能部门依法加强保护和管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明确首长责任制、完善保护条例、加大资金投入,确保人民群众饮用水安全,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效果。 根据《关于松华坝水源保护区 “农改林 ”和生态湿地建设工作的会议纪要》( 2020 年第 103 期)精神, XX 市环境保护局于 2020 年 9~11月,开展了 “松华坝水库入库河道生态修复示范建设项 目 ”前期工作(包括基础调查、地形测绘、水质监测、土壤检测、水文勘测、工程建设方案设计等工作),编制了《松华坝水库入库河口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并通过了专家评审。 随着掌鸠河引水工程全面完工,2020 年降雨充沛,云龙水库超额蓄水并顺利通水,在一定程度上缓减了松华坝水库供水负荷,松华坝水库蓄水量得到了有效保障,导致水水位不断上升,至 2020 年 10 月入库河口已被淹没,松华坝入库河流的冷水河、 XX 河河口生态修复施工条件得不到保障。 经 XX 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反映,在市领导会同各部门现场调研的基础上,把冷水河 、 XX 河入库河口生态修复作为项目储备。 XXXX 年3 月,在市相关部门现场调研的基础上,再次形成了《松华坝水源区保护治理工作会议纪要》( XX 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XXXX 年第 64 期),根据该会议纪要的精神,由 XX 市环保局负责,开展候家营至 XX 段 XX河河岸的生态湿地建设工作。 牧羊河沿岸侯家营至马军段湿地生态建设示范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7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 1)保护饮用水源地是《水法》规定的内容 《水法》明确规定: “国家建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并采取措施,防止水源枯竭和水体污染,保证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 ”获得安全的饮水 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和基本人权,保障饮水安全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人口素质、稳定社会秩序的基本条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供水的要求将越来发挥高,城乡饮水安全问题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胡锦涛总书记在 2020 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水利工作 “一定要把切实保护发饮用水源,让群众喝上放心水作为首要任务 ”。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 2020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的奋斗目标是,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有更好的工作和生活 环境 ”。 并提出要 “加强对城乡污染源的监控,保护饮用水源地,保障群众饮水安全 ”。 广大城乡人民群众饮用水源从质和量上得不到保障,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障碍。 因此尽快制定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工程和非工程措施,明确各部门职责,协调一致,强化保护,是一项十分必要和紧迫的任务。 ( 2)保护饮用水源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时代,水资源污染呈上升态势。 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工业污染。 如在水库库区内或引水渠道的集雨范围内建有选矿厂、造纸厂、塑料厂、化工厂等有污染的工业企业。 严重污染了水资源。 二是生活污染。 水库库区居民的生活污水长期排入水库,污染了水源。 三是农业污染。 水库库区和引水渠道的集牧羊河沿岸侯家营至马军段湿地生态建设示范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8 雨面种植水果等农作物,都要使用化肥、农药。 有的水库为了获取目前的经济效益,将水库承包给人搞网箱养鱼、养鸭或在水库边建猪舍养猪。 这样严重污染了水源。 如果不对饮用水源加以保护,任其下去,就会导致可饮用的水源越来越少,我们不但没有充足、合格的水源供可持续发展,就连现有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也无法解决。 由此可见,保护饮用水源,是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 3) 入库河流生态修复是水源地面源污染控制工程的重要组 成部分 对于松华坝水源区内的面源污染,仅采用单一的技术或政策难以改善库区面源污染现状,应实施水环境综合治理,采取各种工程措施、管理措施和管理政策才能有效控制水源地的水环境污染问题。 水源地应当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优先推进区域,充分重视对松华坝上游河流的保护。 面源污染绝大部分是通过暴雨径流进入河流汇入水库的,因此入库河道生态修复是 水源地 面源污染控制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面源污染控制系统控制工程体系中末端控制的主要环节,实施 水源地河流 生态修复工程是非常必要的。 项目建设意义 ( 1)恢复建设区河流 沿岸生态带的生物多样性,使建设区域逐渐形成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 2)强化建设区河流沿岸生态带的自然净化能力,利用生态带内生物系统的过滤、截污功能,削减面源污染负荷, 有效改善入河水质,降低入河污染负荷; 牧羊河沿岸侯家营至马军段湿地生态建设示范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9 ( 3)拦截入河污染径流中的垃圾、泥沙等,减少河床的淤积; ( 4) 建设具有特色、景观怡人、具有健康气息和活力的生态系统,改善河流沿岸生态景观,改善河流沿岸的环境状况。 ( 5)通过项目的建设,为 XX 市提供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基地。 项目实施对于提高松华坝水库水源保护区入库河道水污染综合防治技术水平,指导水源区面源污 染防治工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保障 XX 市城市饮用水安全意义重大。 牧羊河沿岸侯家营至马军段湿地生态建设示范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10 3 项目实施区域概况 松华坝水源区自然概况 松华坝水源区属山地季风气候,冬春季主要受西北季风控制,气候少雨而干旱,风干物燥,日照长;夏秋季主要受西南季风及太平洋暖湿气流控制,水量充沛,雨量集中,日照短,秋凉早。 ≥10℃ 的年积温, 215 天,本地区最高年均最高气温 27℃ ~ 34℃ ,为温暖带气候类型。 山谷效应,焚风效应对气候影响较明显,从而对光、热、水发挥着巨大的再分配作用。 太阳年总辐射为 ~ 千卡 /cm2,年日照时 数 ~ 小时,本区最高年均气温 27~ 32℃ ,极端最低气温出在大哨为℃ ,区域多年平均年降雨量为 ,陆面蒸发量为 650810毫米,分布不均, 5~ 10 月为雨季,总量达 毫米,占年雨量 89%;11 月至次年 4 月为旱季,降雨占年降雨量的 11%。 松华坝流域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为 亿 m3,其中 XX 河 8370万 m冷水河 8900 万 m水库区间径流 4610 万 m3。 流域径流补给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和地下水,区域地下水资源丰富,全区共有龙潭泉水 160 多个,地下暗河 7 条。 径流区内矿产资源蕴藏量不丰富,仅有局部区域分布有石灰石、石英砂、铁矿等,有少量私营企业开采砂石。 松华坝水源保护区属山地为主,有面积不大的宽谷谷地和断陷盆地、溶蚀洼地。 整个区域出露的岩山以古生代地层为主,除此,有少量中生代地层,其中以泥盆纪砂页岩,石炭二迭系的石灰岩和玄武岩牧羊河沿岸侯家营至马军段湿地生态建设示范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11 比重较大,对本区地貌形态的形成与水系的发育有着较重要的影响。 径流汇水区森林覆盖率为 %,植被类型以常绿针叶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为主。 代表性植物有:云南松、华山松、桤木、云南油杉、柏、栎类及桉树等。 林分单一,涵养水源的生态功 能较低下。 保护区植被是在独特的云南高原季风气候条件下形成的,植被类型十分丰富。 既有滇中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青岗栎属和石栎属为主的常绿阔叶林,云南松林为主的针叶林,也有在森林破坏后及形成的各类型次生植物群落。 据调查,区内有植物 1168 种。 其中厥类 24 种,裸子植物 15 种,被子植物 1129 种。 分属于 283 科, 968 属,含种数最多的科是:菊科 130 种,豆科 72 种,蔷薇科 59 种,禾本科 98 种,山毛榉科 15 种。 全部被子植物中乔木树种 22 种。 (1)常绿阔叶林:在保护区内现存面积较少,呈不连续带状或块状分布。 在海拔 2400 米以上的常绿阔叶林中以石栎属为主,具有显著的湿性特征,称为半湿性常绿阔叶林。 (2)常绿针叶林:是保护区内最主要的森林植被,约占森林面积的90%,分云南松,南烛群落;华山松,灰背栎, XX 山茶群落;云南油杉群落。 (3)灌丛:一类为灌木植物为主组成的群落,另一大类为经长期人为活动形成的次生灌丛,面积较大,各处均有分布。 (4)灌草丛:以各类草本植物为主要成份,其中零星分布有乔木和灌木的植物群落,为次生植被型。 牧羊河沿岸侯家营至马军段湿地生态建设示范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12 XX河汇水区自然概况 XX 河地区位于冷水河地区以西,由 XX 街、 XX、鼠街三个穿珠状谷为中心, 与东西两座狗头山,杂木山、大夹山组成,面积为 373km2,区内有泉流 87 个,虽然泉水众多,但泉流量少而分散,仅黄龙潭及XX 一带的龙潭较大,其天然地下水资源约 104m3/a,排泄量104m3/a。 XX 河为盘龙江正源,又名小河,源于 XX 县梁王山北麓葛勒山的喳啦箐,河长约 50km,流域面积 ;区间承接较大龙潭水 30余处,最大流量: 122 m3/s,多年平均径流量 8370 万 m3,河谷平缓,多冲积扇。 XX 河逐月的水质状况为:在 2020 年~ XXXX 年 5 月期间,共计有 25 个月的水质类别达其 Ⅱ 类水保护目标的要求,断面水质类别达标数占评价总数的 %。 其余 15 个月的水质类别未达 Ⅱ 类水标准要求,水质类别为 Ⅲ ~劣 Ⅴ 类水,超标项目主要为氨氮、总磷和化学需氧量等。 XX 河逐年的水质状况为: 2020 年、 2020 年的水质类为 Ⅲ 类水,未达 Ⅱ 类水标准要求,超标项目为化学需氧量。 2020 年水质类别为 Ⅱ类水、 XXXX 年 1~ 5 月水质类别为 Ⅰ 类,达到其 Ⅱ 类水的保护目标要求。 从综合污染指数变化趋势看, 2020~ 2020 年 XX 河水质有所改善。 (监测情况详见表 31)。 从单项指标变化趋势看, 2020~ 2020 年 XX 河主要污染指标 氨氮 、总磷、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均有所改善, 其余指标无明显变化趋势。 牧羊河沿岸侯家营至马军段湿地生态建设示范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13 表 31 松华坝水库入库河流水质主要污染指标监测情况 ( 2020~ XXXX 年 1~ 5 月) 水体名称 年份 项目 氨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