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学课件02(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质吸附在质膜上,然后通过膜的内折而转移到细胞内的获取物质的过程。 第三节 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1 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特点 1)对水分和盐分的相对吸收; • 相互联系 :离子必须溶于水才能被吸收;离子的吸收又有利于水分的吸收 • 相互独立 :根部吸水以被动吸水为主,而对离子的吸收则以主动吸收为主。 2)选择性吸收; 3)单盐毒害和离子对抗。 离子 胞外浓度 μmol/L 胞内浓度 μmol/L 积累率( 膜内浓度 /膜外浓度) K+ 160 1142 Na+ NO3 38 292 SO42 14 23 玉米根对离子的选择性吸收 2 根部对溶液中矿质元素的吸收过程 1)离子吸附在根部细胞表面; 2)离子进入根部内部。 根毛区吸收的离子经共质体和质外体到达输导组织 3 影响根部吸收矿物质的因素 1) 温度 : 过低、过高都不利。 如温度过低,代谢弱,能量不足,主动吸收慢;胞质粘性增大,离子进入困难。 其中以对钾和硅的吸收影响最大。 2)通气状况 : 影响呼吸作用。 3)溶液浓度 : 过低、过高都不利。 4) pH值: 一般作物生育最适的 pH值是 67。 在土壤溶液碱性的反应加强时, Fe、 Ca、 Mg、 Zn呈不溶解状态,能被植物利用的量极少。 在酸性环境中 P、 K、 Ca、 Mg等溶解,但植物来不及吸收易被雨水淋失,易缺乏。 而 Fe、 Al、 Mn的溶解度加大,植物受害。 4 根外营养 植物根外营养的吸收特点 A) 根外营养的主要器官为叶片 , 故又称为叶片营养 ; B) 营养物质可经气孔或角质层进入叶内 , 并经胞壁中的 外连丝 抵达质膜 , 再进入细胞 ,最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