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店选址策略(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 2)以预定地为中心,半径 500米、 1000米,若是大型营业厅也可以 2020米、3000米为半径划圆,并在圆圈内把调查过竞争网点的点予以标示,并标出面积。 预备调查 — 标制地图 现地调查作业相当困难,可先假定商圈范围,在范围内收集所需资料: ( 1)消费趋势的分析 收集有关资料,如人口分布的预测、新住宅的兴建、公共交通运输、城市规划等方面的资料。 ( 2)竞争网点调查确认: 对某地区内网点多少予以了解,来明确本网点可达到多少商圈市场占有率,有什么样的销售效果; ( 3)消费者调查: 本调查是所有调查最耗费时间、资金的工作,执行起来也最为困难,并易为一般人所疏忽。 但是这项调查绝对不能省略,因为可从中获得许多消费者情报,而且网点差别化的启示也来自于此项调查。 C、现地调查 三、商圈设定和选址 商店势力所能覆盖的范围 1. 商圈设定的方法 、进行顾客调查 (主要项目 ): ( 1)住址。 ( 2)入店频率(次 /周、次 /月); ( 3)大型营业厅利用频度; ( 4)竞争网点利用频度; 、将约 100~ 150份问卷所收集的住址在地图上标示画线,商圈的范围自然展现; 、商圈确认后,利用住户资料算出户数; 2. 商圈营业额预估 • 商圈内 常住居民 的购买量; • 商圈内 企事业单位 的购买量; • 流动顾客 群的购买量; • 网点在商圈范围内的市场占有率等。 ① 常住居民调查 划定商圈后,首先要调查商圈人口总量。 一般可通过户籍管理部门或居委会得到较为准确的数字。 调查中一般包括:人口数量、户数、平均每户人口数等基本情况,必要时可分为两级商圈。 注意两点: 一是空间障碍因素。 例如:河流、沟渠会阻止部分顾客,所以要将这部分人口剔除; 二是竞争网点因素。 应将竞争网点附近的人口剔除,如竞争网点很小或没有竞争力则可不剔除。 在商圈人口调查过程中,要注意分析有没有人口增加的潜在趋势。 一个人口逐渐增加的新区开设新网点较易成功,在一个人口逐渐减少的老区开设网点较易失败。 a.按商圈范围分层测定常住居民数: 当前资料可从居民住宅区的居委会获得; 未来资料可从政府有关部门获得; b.根据远近距离估计入店率: 第一商圈最高; 第二商圈次之; c.客单价预估则与入店率成反比: 距离近、常上门的顾客,其购买单价通常不会太高; 而距离远、上门次数少的顾客,其购买的单价通常较高; 调查表可通过 4条渠道发送: 委托专业人员上门分送; 与居委会合作分送; 与学校合作,通过中小学生送达到家庭; 邮寄或直接送人住宅区的信箱内; ② 流动人口测定 a.指定专人 (最好是两个以上的人员,可轮流测量,获得全天的测试资料 )到预定的网点地址测定各年龄层的人数。 b.将几个时段内测定的流动人口数平均,得到每小时平均人数。 c.预估不同年龄层可能发生的客单价,即每一个顾客的购买金额。 d.预估入店率,即流动人口中进入网点的人数比例。 如某营业厅的调查: 10点止在欲开网点的地区数人,数车;选择一天中的不同时段,来测定客流量,这样的工作持续 35天左右,从而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客流量的资料。 在商圈范围的选 60户人家去进行入户访问:“我们要在这儿开新营业厅,您对此有何看法。 ”“希望我们几点开门,几点关门。 ”“平时在哪儿办理相关业务。 ”“平均多长时间去一次。 ”等,充分了解商圈内的各种经营信息,以确保新网点开一家成功一家,开一家得利一家。 ③ 入户问卷调查 营业额预估案例1 常住居民 移动费用每月为 100元 第一商圈为 100元 1000户 =10万元 第二商圈为 100元 2020户 =20万元 第三商圈为 100元 3000户 =30万元 流动顾客 移动费用每月为 120元 1000人 =12万元 企事业单位顾客 移动费用每月为 180元 1000人 =18万元 假定某网点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 第一商圈 30% 第二商圈 10% 第三商圈 5% 企事业单位及流动顾客群各 10% 可推算出: —常住居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