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现状分析(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商业企业比例更高,两者相加达到 %。 目前我国物流企业多半为原先的仓储、运输企业改造而成,业务多局限于传统范围,机械化程度低、运输方式单一、规模小、市场份额少、融资能力弱、结构单一、货源不稳定、服务功能少、竞争力弱。 5 其中最主要的问题还是缺乏一个高效和广泛的服务网络量设备和计算机网络及管理 软件缺乏、高素质人才少。 而且,在货物处理、配载、运输计划的制订以及资产 管理 的实际运作方面,也缺乏切实有效的营运保证。 中国仓储协会于 2020 年组织的第三次全国范围内的物流供求状况调查,在我国:生产企业原材料物流只有 18%被分包给第三方物流,成品销售物流中只有%被完全分包给第三方。 尽 管与中国仓储协会 1999 年第一次调查数据相比,全由第三方代理的比例上升 7 个百分点,但这个比例还是远远低于欧美国家 90年代中期的水平。 第一是传统仓储、运输企业经过改造转型而来的企业占主导地位,占据较大市场份额。 如中远国际货运公司、中国储运总公司等,凭借原有的物流业务基础和在市场、经营网络、设施、企业规模等方面的优势,不断拓展和延伸其物流服务,向现代物流企业逐步转化。 第二是新创办的国有或国有控股的新型物流企业,它们是现代企业改革的产物, 管理 机制比较完善,发展比较快。 例如,中海物流公司成立于 1993 年 11 月,从仓储开始发展物流业务,现发展成能为国际大型知名跨国公司提供包括仓储、运输、配送、报关等多功能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第三是外资和港资物流企业,它们一方面为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提供延伸服务,另一方面用它们的经营理念、经营模式和优质服务吸引中国企业,逐渐向中国物流市场渗透。 如深圳的日本近铁物流公司主要为日本在华的企业服务。 第四是民营物流企业,它们由于 机制灵活、 管理 成本低等特点,发展迅速,是我国物流行业中最具朝气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如广州的宝供物流集团,经过几年的开拓创新,已成为在澳洲、泰国、香港及国内主要城市设有 40 多个分公司或办事处,为 40 多个跨国公司和一批国内企业提供国际性物流服务的物流集团公司。 大多数物流企业只能提供单项或分段的物流服务,物流功能主要停留在储存、运输和城市配送上,相关的包装、加工、配货等增值服 务不多,不能形成完 6 整的物流供应链。 据中国仓储协会 2020 年初的调查,在采用第三方物流的需求企业中,有 23%的生产企业和 7%的商业企业对第三方的物流服务不满意。 ,自办物流现象突出 由于对物流作为 “第三利润源泉”的错误认识和受“大而全”、“小而全”的观念影响,很多生产或商业企业既怕失去对采购和销售的控制权,又怕额外利润被别的企业赚去,都自建物流系统,不愿向外寻求物流服务。 中国仓储协会2020 年对 2020 家企业的调查,第三方物流业务在生产和商业企业所占比重仅为21%和 13%。 务不明晰,物流渠道不畅 “物流公司如何分摊成本和计账,到目前很多税务部门还没有明确规定。 ”物流业是一个高度整合的行业,几乎社会上所有的发票都能收到,有的甚至是白条。 因没有发票,有些支出就没法入账,逼着花钱去买发票。 , 管理 水平较低 我国物流业还处在起步阶段,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尚未跟上,人才缺乏,素质不高。 主要在第三方物流业将朝着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它要求物流工 作人员掌握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自动化技术,掌握物流优化 管理 理论与方法。 但目前我国物流企业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较低,难以达到第三方物流概念的要求,提供综合物流业务;同时生产经营企业的 管理 人员也还缺乏有关实施 Out— sourcing 策略的业务素质。 第三方物流不但对物流企业 管理 自身的能力有很高的要求,还要求企业有在复杂情况下(兼顾多方需求)的 管理 和协调能力;而我国的很多企业还停留在经验 管理 、粗放 管理 阶段,未能解决好先进 管理 思想、管理 方法、 管理 技术的实际应用问题;另一方面,由于 技术、设备等条件的落后,致使 管理 水平难以上台阶。 由于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还存在着起步晚、经验少、形成结构不完善等问题。 我国必须转变传统观念,树立物流理念;深化企业改革,实现制度创新;制定统一的全国物流产业发展规划;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核心,加快物流人才培养,实施人才战略。 7 4 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对策研究 加快产权制度改革,激发企业活力 第三方物流要进行内部的整合,优化内部资源配 置 我国现有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多数是从国有仓储、运输企业转型而来,带有许多计划经济的遗迹,不能适应国际市场竞争。 因此,必须建立股权多元化的股份制企业和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理顺权益关系,实现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保证企业按市场规则运作,激发企业活力,向现代物流业转化。 借助市场力量 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进行企业改制上市,吸收和 利用社会闲散资金,克服资本金不足的缺陷,促使企业快速成长, 促使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运。 加强宏观指导和发展战略调整 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迫切需要政府 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为 现代 物流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制订促进、推动第三方物流发展的相关政策,从资金、政策方面给予支持,帮助企业排忧解难。 同时,为加速我国运输业向现代物流的发展和融合,必须根据自身的运作规则,抓住机遇,及时调整和建立新的物流发展战略。 加强综合实力 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流集团,实行集约化经营 在市场经济中,一切要靠实力说话。 只有具备强大的经济实力,才有可靠的资信保证,才能取信于人。 强化增值服务,发展战略同盟关系 以信息技术应用为核心,加强网点建设。 根据物流业的发展趋势看,那些既拥有大量物流设施、健全网络,又具有强大全程物流设计能力的混合型公司发展空间最大,只有这些企业能把信息技术和实施能力融为一体,提供“一站到位”的整体物流解决方案。 要重视物流人才培养,实施人才战略 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我们与物流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仅仅是装备、技术、资金上的差距,更重要的是观念和知识上的差距。 只有物流从业人 8 员素质不断提高,不断学习与应用先进技术、方法,才能构建适合我 国国情的第三方物流业。 要解决目前专业物流人才缺乏的问题,较好的办法是加强物流企业与科研院所的合作,使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相结合,加快物流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造就一大批熟悉物流运作规律、并有开拓精神的人才队伍。 物流企业在重视少数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培养的同时,还要重视所有员工的物流知识和业务培训,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 发展战略同盟关系,合理利用社会存量资源 我国第三方物流虽然刚起步,但发展的空间很大,只要我们看清形势,适时调整战略,不断改善经营和创造良好的环境,那么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将会越走越好, 就能应对未来激烈的竞争格局,在经济建设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5 浙江第三方物流发展的现状分析 浙江 凭借被国务院确定为 21 个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之一和东南 物流区域中心城市之一的契机,被确定为此次第三方物流体系建设的关键节点城市,要求发展面向全国跨省区的物流输送、分拨和区域物流配送,增强承接国际区域性货物周转的能力,形成全国性物流中心。 浙江第三方物流发展现状概述 目前,浙江 已经培育了一批初具现代物流特征的本地物流企业,也吸引了一批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入驻。 如美国三大物流公司之一、财富 500 强企业 布林可集 团的成员伯灵顿公司;世界 500 强企业 美国联合包裹运送服务公司 (UPS);世界上最大的滚装船队、世界顶尖邮船公司 日本邮船公司;全球物流巨头德国DHL(敦豪 )公司;新加坡吉宝物流公司;新加坡胜安航空公司;新加坡航空货运公司;美国 FedEx(联邦快递 );美国普罗斯地产物流公司;卢森堡货运航空公司、法国 FM 公司等。 国外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进驻为 浙江 第三方物流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生机。 浙江经济区所辐射的各 城市也被赋予了高素质的发展目标,拟围绕日用消费品、机械、重装、电子、建材、医药、农产品等优势产业,加快培育第三 方物流企业,推进区域物流配送中心建设。 从下图表中来分。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现状分析(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