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分红保险退保率问题及研究毕业论文(含外文翻译(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应,利率的上升 还 会使 参保人为寻求更高的保障和资金增值而退保或改变资金投资的 方向,造成保险业的萎缩。 由于分红保险能够将获得的收益以分红 形式为 参保人 的资金增值,因而在保障 参保人收益 、促进保险业发展等方面就提供了保障。 ( 3) 分红保险 能够增加保费确定 的自由度, 从而增加 保险 公司 经营的灵活性。 传统保险产品由于 参保人 不能分享保险 公司经营成果的盈余,保费确定 存在困难,费率 定高了苏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11 损害 参保人 利益,费率 定 低了则影响 保险公司利益。 而分 红保险把预定利率、死亡率、费用率高于实际经营的盈余以红利形式回馈给 参保人 ,高费率对应的 高红利,费率高低不会影响 参保人 的利益,都能为 参保人接受,这就给保险 费率 的确定 提供了较大的灵活性。 分红保险红利 的 来源及其分配方式 分红保险 的 红利来源 分红保险 通常是 按照相对保守的 假设制定 较高的费率 ,将 保险产品的经营盈余按照合同规定 的分配标准 ,以派发 红利的方式分配给 参保人。 分红保险与非分红保险的保障功能没有 本质上的 区别 , 分红保险的最大的不同 在于定期计算 保险 产品的 经营 盈余 , 并就 其 盈余在寿险公司和 参保人 之间进行分配。 由于产品盈余 的变化受到公司经营状况和市场环境变化的影响 , 寿险公司的盈余产生具有不确定性 , 因此寿险公司 的 红利分配也具有不确定性。 从分红保险的定义可看出 , 分红保险的红利来自于产品 的经营利润 , 从精算的角度来看 , 寿险公司的经营收益主 要产生于 利差 收益、死差收益和费差收益。 (1)死差益,是指保险公司实际的风险发生率低于预计的风险发生率,即实际死亡人数比预定死亡人数少时所产生的盈余; (2)利差益,是指保险公司实际的投资收益高于预计的投资收益时所产生的盈余; (3)费差益,是指保险公司实际的营运管理费用低于预计的营运管理费用时所产生的盈余。 三差收益是寿险公司最主要的收益来源 , 从国外保险发展的经验来看 , 保险公司未来的利润将主要来自于投资收益 , 而且也有很大的潜力 , 但是必须处理好安全性、流动性与收益性三原则之间的关系。 寿险公司还有可能在保单退 保时产生收益。 对于己经续存数年的保单 , 一般该保单的资产份额都会大于退现金价值 , 如果 参保人 解除合同 , 寿险公司就能产生收益。 这种收益建立在 参保人 的退保基础上 , 具有不确定性。 退保无论对于 参保人还是对于 参保人 都是不利的 , 应该尽量的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分红保险的红利分配 分红保险的红利分配 方式 —— 现金红利、保额红利 : 现金红利法,每个会计年度结束后,寿险公司首先根据当年度的业务盈余,由公司董事会考虑指定精算师的意见后决定当年度的可分配盈余,各保单之间按它们对总盈余苏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12 的贡献大小决定保单红利。 保单之间的红利 分配随产品、投保年龄、性别和保单年限的不同而不同,反映了保单持有人对分红账户的贡献比率。 一般情况下,寿险公司不会把分红账户每年产生的盈余全部作为可分配盈余,而是会根据经营状况,在保证未来红利基本平稳的条件下进行分配。 未被分配的盈余留存公司,用以平滑未来红利、支付末期红利或作为股东的权益。 现金红利法下盈余分配的贡献原则体现了红利分配在不同保单持有人之间的公平性原则。 增额红利法以增加保单现有保额的形式分配红利,保单持有人只有在发生保险事故、期满或退保时才能真正拿到所分配的红利。 增额红利由定期增额红利、特殊 增额红利和末期红利三部分组成。 定期增额红利每年采用单利法、复利法或双利率法将红利以一定的比例增加保险金额;特殊增额红利只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政府税收政策的变动时将红利一次性地增加保险金额;末期红利一般为已分配红利或总保险金额的一定比例,将部分保单期间内产生的盈余递延至保单期末进行分配,减少了保单期间内红利来源的不确定性,使每年的红利水平趋于平稳。 现金红利的最大好处是让 参保人 感受到及时的红利收益,但 分派成本 较 高, 而且 红利流出 会减少寿险公司的 现金流 , 从而 让寿险公司 失去投资再增值的机会。 预备红利对 寿险公司的投资存 在限制,而且在投保初期,由于责任准备金较小,红利也会较小,有不值得领取 和给人分红偏低的感觉。 保额红利则可以避免上述不足,但 参保人 往往会失去 “分红”的感受。 苏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13 第二章 我国分红保险市场的 背景、 现状及问题分析 我国分红保险 产生 的 背景 我国分红保险等新型产品 发行前 , 保险市场 上 销售的寿险产品主要 为养老、年金等储蓄型产品。 储蓄型保险产品 与银行存款利率 之间存在 紧密 的联系。 80 年代中后期到 90 年代初期,由于国家经济体制改革 、 经济结构调整 以及金融改革等一系列变革 ,我国经济 发展 产生相当大的波动 ,物价上涨 , 通货膨胀 ,经济大环境相当恶劣。 为稳定经济形势,央行连续上调 银行储蓄存款利率,实行 储蓄 保值 政策。 这一期间经济增长缓慢,发展显出疲态。 因此从 90 年代中后期开始,为扩大内需 、推动经济增长,央行 又 连续八次下调 银行存款 利率 ,储蓄存款年利率从 1993 年的 %下降至 2020 年的 %, 2020 年 10 月29 日,央行又宣布上调 个 百分点(见 图 211)。 图 211 1993—— 2020 中国人民银行利率调整 单位: %3 图 212 1998—— 2020 我 国通货膨胀率波动情况 单位: %4 3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4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苏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14 上述时期利率与通货膨胀率的波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寿险产品的设计开发,特别是对产品预定利率 的设定 产生重大影响。 1992 年之前 ,我国寿险产品的预定利率稳定 在 %上下 ,最高达到 过 %; 1993 到 1996 年寿险产品预定利率 一般在 %上下, 1997 年在 6%上下 , 这 以后逐年 出现 下降 态势 , 1999 年后降至 2%—— %。 根据研究表明 , 1999 年之前 我国 保险业寿险保单的平均预定利率为 7%。 保险产品 高预定利率的同时, 我国保险行业发展也存在各种各样的 问题。 如保险资金 的运用渠道受到严格限制, 很多 保险公司不得不把大量资金 投资于银行存款(超过 50%)、债券等安全性高、收益偏低的项目上。 这种状况造成 1999 年以前中国寿险业 高达数百亿的巨额利差损,利率风险极大 ,保 险业发展前景堪忧。 与此同时 , 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保险行业发展也面临着相同的问题。 如日本多家寿险公司由于资产负债匹配的“倒差”,即高预定利率业务形成的利差损与“泡沫经济”破灭资产大幅度贬值,面临 倒闭破产 的悲剧。 这一变故给中国保险业发展敲响了警钟。 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和本国利率市场化的推进,我国寿险业一方面要解决 以往的利差 损 问题,另一方面要避免造成新的利率风险。 为 此政府和保险行业制定了增加资本金等 多种方法 来解决问题和规避风险。 大体上 讲有两条路 , 一条 是着力于 保险公司的资产 问题 ,如 开拓投资渠道、想办法增加保险公司收益率等。 但由于《保险法》严格规定限制,保险投资渠道的开拓比较艰难,只能循序渐进的开展,而资本市场的状况也不能迅速得到缓解 , 投资收益的方法也捉襟见肘,着实难以实现。 因此解决保险业寿险经营难题的重担压 在另一条道路 上 —— 负债 问题 , 即 通过 保险 产品 的 转型和创新改变 保险公司 负债特性 ,在这条道路上的努力下 , 经过学习国外保险业相关发展 经验,我国开始推行新型寿险产品(分红、投连、万能),其中分红保险得到迅速推广,在我国寿险市场上快速的发展起来。 我国现行分红保险市场 概况 我国从 2020 年开 始推出销售 分红保险 产品 , 经过十几年的飞速 发展 , 分红保险已经成为 各大寿险公司的主流产品。 为抢占市场先机,各大保险公司在 2020 年一年内纷纷推出 各自主打的 分红保险产品: 3 月,中宏人寿保险公司率先在上海出售 “中宏轻松保”分红 型 保险; 3 月 , 美国友邦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同样在上海开始销售 “友邦年年红”、“友邦节节高”两个分红 型 保险; 6 月 ,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也在上 海推出“鸿泰”、“鸿福”两款 分红 型 保险新险种 ,拉开国内寿险公司在分红险市场的序幕 ; 7 月 , 泰康人寿保险公司推出了“世纪长乐终身分红 型 保险” 分红型保险 ; 8 月 , 太平洋人寿保险公司在北京开始销售 “太平盛世分红保险”分红型保险 ;平安人寿保险公司 则更具新意的 推出了个险和团苏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15 险两款分红 型 保险; 10 月 , 中法合资金盛人寿保险公司推出“盛世佳人”、“盛世骄子”和“盛世顺心” 3 个系列分红 型 保险产品。 此后分红保险产品如雨后春笋,在我国寿险市场引起了购买狂潮。 2020 年我国 分红寿险 实现 保费收入 亿元 , 同比增幅超过 3046%; 2020 年我国分红保险产品保费收入已高达 亿元 , 同比增长 313%。 仅经过两年的发展, 全国分红 保 险 的 保费已占 整个 寿险保费总收入的 %, 在新型保险产品 保费收入 中占据 75%的高份额 , 成为寿险市 场不折不扣的 龙头险种。 分红保险业务发展的速度和占比的增加速度均创下了我国保险业发展史 最高纪录。 2020 年,分红型保险产品的保费占寿险产品保费 比重 为 56%。 到 2020 年, 我国分红保险 实现保费收入 亿元,为整个寿险市场提供%的保费收入。 下面以图表说明分红险在初期高速的发展情况 : 图 221 2020—— 2020 年我国寿险业主要险种保费收入与所占比例 5 单位:亿元、 % 品种 2020 2020 2020 2020 金额 比例 金额 比例 金额 比例 金额 比例 传统产品 新型产品 其中:分红险 31 1670 据 统计, 2020 年我国 分红险 实现保费 收入超过 3650 亿元,约占寿 险总保费的 50%。 到 2020 年 8 月底 , 国内寿险业共有 30 家中资寿险公司 , 28 家外资寿险公司 , 市场份额占比为 19: 1。 2020 年以来,由于金融危机的冲击,分红险保费收入的占比更是飙升到 80%6。 目前来讲,分红保险均已成为各大寿险公司的主流产品。 有数据显示分红保险在中国人寿、太平洋人寿、泰康人寿等对数公司的业务中的比重都超过了 50%,在个别寿险公司甚至达到 90%。 5数据来源:中国保险业发展报告 2020—— 20中国金融年鉴 2020—— 2020 6数据来源:中国保监会网站 苏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16 我国分红保险市场的问题分析 由于分红保险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整体来讲处于初级阶段,无论是在产品设计还是经营管理上都存在不少缺陷,目前我国分红保 险市场主要存在 以下问题 : ( 1)产品同质化 问题 虽然我国保险市场上 已有 多达 58 家寿险公司, 它们之间竞争激烈 ,但不论是中资保险公司 与 外资保险公司 , 还是中资保险公司之间 , 其各种分红保险产品差异性小,同质化严重,替代性较强。 各大保险公司并未形成以差异化产品为核心竞争力的经营战略调整。 ( 2) 产品定位问题 我国 分红保险 产品定位仍是以大众化为目标 , 笼统的 设定 分红 保 险产品 在市场上 销售,没有采取 对 参保人群、销售区域 等因素进行细分的方式,对保险产品进行定位销售。 在市场细分上,分红保险产品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 3) 红利分配 问题 我国 分红保险 的分红形式过于依赖现金分红方式,大部分保险公司并未采用保额红利。 而且 红利表现形式 过于简单,没有将红利分配与其他保险产品或金融产品相联系 , 进行组合化管理,在“一揽子金融理财方案”上创新不足,甚至为 零 创新。 ( 4) 缴费方式问题 我国分红保险缴费方式目前只有一次性缴清即 趸缴 和分期缴清即 期缴 (如 10 年、 15年、 20 年)两种 , 在参保人经济状况的细分上远远不够,并未形成灵活的缴费方式。 ( 5) 销售渠道问题 我国分红保险产品销售渠道相对单一 ,目前 国内分红保险的销售主要是靠 代理人销售和银行兼业代理 销售两个 渠道, 这完全不能 满足市场的不同需求,对保险业销售渠道的开拓有制约影响。 ( 6) 产品设计问题 我国 分红保险 产品 设计 上依然采用的比较传统 的精算方法。 限制寿险产品设计的三大因素分别是: 监管机关的限制 、公司积累的经验 基础数据 严重不足、 费率市场化改革准备不充分。 只有在这些方面有所突破,才能在产品设计上有所作为。 ( 7) 退保问题 由于经济大环境以及保险公司自身问题的影响,保险市场上 越来越多 参保人 选择退。我国分红保险退保率问题及研究毕业论文(含外文翻译(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